
一 指導思想
以全面落實素質教育、扎實推進課程改革需要為動力,以“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指針,以培養學生快樂學習、積極向上、幸福成長、樂觀自信、張揚個性為階段目標,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 制定原則
1.開放性原則
把課堂教學置于開放性的教學大背景下,形成完整的課堂教學體系,構建具有前瞻性和拓展性的課堂教學模式。
2.科學性原則
落實課程標準理念,注重對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努力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課程體系,樹立學科整合意識,落實三維目標。
3.德智統一原則
學生活動處處滲透著德育因素,“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是“德育與智育”有機結合的切入點,深挖文本本身的德育因素,及時捕捉學習過程的德育素材,立足過程教書育人,于細微處培養學生成人、成才。
4.主體性原則
以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扎實有效地深化課程改革為目的。發揮學校、教師的主體作用,讓教師在明確課堂導向的基礎上,在教法上有自由發揮和探索的廣闊空間。
5.可操作原則
構建課堂教學整體模式,量化評估細則。
三 構建“121”課堂教學模式
“121”課堂教學模式由三部分組成:課前一段預習、課中兩段時間、課后一段拓展。
課前預習是教師課堂授課前學生利用掌握的預習方法,有明確的學習任務、學習的過程,這一過程是課中兩段時間有效實施的關鍵。課中兩段時間既10+30,將中職課堂教學的40分鐘劃分為兩部分:10分鐘為教師活動時間,30分鐘為學生活動時間。教師作為主導者,激發學生課后再拓展與延伸的興趣,明確探究方向。課后一段拓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對課前預習和課中時間的反思、升華、再創造的過程,是學生鞏固、拔高、形成個性化發展的過程。
四 課堂教學評估細則
課堂教學評估細則,見下表。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