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對某工業大學工科碩士研究生的訪談和問卷調查,探討了相關學生的學術英語需求。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學生對學術英語存在多種需求,需求程度也不盡相同。在此基礎上,本文對研究生英語課程設置從教材、教學方法和教師自身修養三方面提出了改革建議。
【關鍵詞】學術英語 需求分析 課程設置 工科碩士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9-0019-02
一 導言
隨著社會經濟與科技的進一步發展和國際交流領域的不斷擴大,傳統的研究生英語教學方法和課程設置已遠遠不能滿足研究生的學習需求和社會發展的需求。目前,我國許多高校對研究生英語的要求大多來自與專業相關的方面,如聽學術報告、做學術發言、寫學術論文、閱讀相關的學術文獻。因此,本文在準確的學術英語需求分析基礎上,為研究生英語教學改革和課程設置提供一些借鑒。
二 國內外研究概述
專門用途英語教學始于20世紀60年代的西方。經過幾十年的發展,ESP的分支學術英語成為世界上大多數學校采用的教學課程。以英語為第二外語的亞洲國家和地區,如日本東京大學、香港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等開設的課程基本上都是學術技能類課程??梢姡瑢W術英語教學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過對國內CNKI學術期刊數據庫研究生英語教學課程改革相關論文的檢索,發現在國內該領域的研究還處于空白階段。在相關的13篇論文中,對于課程設置的問題研究有的過于籠統,如柯建華的《研究生英語課程設置新模式的研究》;有的理念過于陳舊,如蘇遠連的《非英語專業碩士研究生英語課程設置體系初探》。從實踐來看,目前只有清華大學、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一些985重點大學為研究生開設了學術英語課程,在我國大部分高校,研究生學術英語課程還沒有提上議事日程。因此,在我國無論是科研方面還是實踐方面,研究生學術英語課程的開展都亟待進一步改革。
三 課程需求分析
1.研究目的與方法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解決以下三個問題:(1)工科碩士研究生對學術英語主要有哪些方面的需求?(2)工科碩士研究生對于學術英語各項技能的需求程度存在什么樣的差異?(3)工科碩士研究生對于學術英語各項技能的自主學習能力有何不同?
本研究對象是河北省某工業大學非英語專業碩士研究生一年級學生共1000名。涉及10個學院,每個學院隨機抽取100人。參加訪談的學生為每學院隨機抽取10人。本研究采用訪談和問卷調查兩種方式。問卷由三部分共計15題組成:第一部分為學生對學術英語需求的類型;第二部分為學生對學術英語需求的程度差異;第三部分為學生對學術英語的自主學習能力評價。同時,我們對學生進行了半結構型訪談,平均訪談長度為30分鐘。2013年5月我們對選定的學生共發放問卷1000份,收回有效問卷956份。調查問卷的量化數據采用SPSS13.0進行統計分析。
2.結果與討論
第一,學術英語需求類型分析。調查問卷的數據表明學生對學術英語呈現出多種需求。他們需要參加學術講座,并要在學術會議上提問甚至發言,閱讀相關專業的文獻并撰寫相關的論文等。
調查發現大多數學生在研究生學習期間都會參加一定的學術會議,但自己參加學術會議并在會上作發言的學生數相對于提問的學生要少得多。因此選擇需要聽學術講座的學生比例為75.3%,而選擇需要會議發言的學生比例則為29.8%。通過和學生的座談,了解到各個學院每學期都會邀請本專業領域的教授、專家前來作學術報告。隨著交流范圍的不斷擴大,相當數量的學術報告是用英語交流的,因此聽懂學術報告成為研究生學習期間的重要內容。但被選中在會議上發言或去參加其他學術會議并發言的學生還是相對較少。但是,隨著我校留學生及外籍教師人數的不斷增加,和他們的日常交流也在不斷增加,因此選擇需要日常會話的學生比例為65.2%。
在閱讀和寫作方面,學生們表示,英文的論文還是他們最主要的閱讀文本。相對于專著和教材,論文可使他們更有效地去了解本專業的信息。因此學生選擇需要閱讀論文和摘要的比例為87.5%,而需要閱讀教材專著的比例僅為16.8%。在寫作方面,由于用英語發表論文并不是我校對研究生的必須規定,因此選擇發論文的學生相對較少。但是,大多數研究生會和導師一起研究課題,并需要參加國家獎學金的評選,還是有相當數量的學生需要發表英文論文。因此選擇需要撰寫學術論文的學生比例為52.8%。而無論哪個級別的論文發表都是需要英文摘要的,學生對于摘要的寫作需求最為迫切,因此選擇比例高達83.3%。
第二,學術英語需求程度及自我習得能力分析。調查數據表明學生對于閱讀和寫作有更多的需求,而對于聽力和口語的需求相對較少。對于閱讀和寫作的需求程度比例分別為74.3%和51.7%;對于聽力和口語的需求程度比例則為18.5%和9.3%。調查發現,閱讀相關英語文獻是大多數導師對學生的強制規定,撰寫論文摘要、論文也是學生畢業的前提。而參加學院的學術會議雖然也是對學生的要求,但并不是強制規定。因此,學生對閱讀和寫作的需求要高于聽力和口語也就順理成章。
通過關于學生學術英語的自主學習能力的調查,發現學生需求程度越高的技能越能通過自主學習得到提高。85.3%的學生和70.6%的學生認為通過自己的努力可摸索出學術英語閱讀和寫作的方法,但他們還是希望得到老師的指導,因為這樣可以更快地掌握學術英語的語言特點,節省時間。而認為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提高聽力和口語能力的學生比例卻遠遠低于以上數據,這和學生平時用得少不無關系,這也更加說明了英語教師在學術英語教學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3.對學術英語課程設置的啟示
第一,教材的選擇。在教學材料的選擇上,我們既要利用現有的學術英語系列教材,又要著手開發編寫適用于工科院校使用的有地方特點的教學材料。此外,除了選擇合適的紙質教材外,教師要充分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來補充紙質教材的不足。
第二,教學方法的改進。新課程設置的理論基礎是學術英語。這種全新的教學理念有別于傳統的圍繞語言、文化進行,很少涉及學生專業的教學方法。而學術英語以內容為依托,采用國際上流行的CBI教學法,這對于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教師素養的提升。學術英語的教學,對老師的理論知識系統和實踐操作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老師要先從構建個人理論知識開始,接受相關培訓,從思想上了解學術英語。其次,在實踐中要根據不同的專業特點設計不同的有效的課堂內容,定期對教學效果進行交流與總結,不斷完善和鞏固教學成果。
四 結論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才需求的變化,人才培養的規格也在提升。這對研究生公共英語教學提出了挑戰,提供了機遇。本論文提出的學術英語(EAP)的課程設置滿足了新時期下工科碩士研究生對于英語教學的需求。學術英語滿足了工科碩士研究生聽學術報告、做學術發言、寫學術論文、閱讀相關的學術文獻的學術需求,而這對我國培養復合型、創新型人才會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蔡基剛、廖雷朝.學術英語還是專業英語——我國大學ESP教學重新定位思考[J].外語教學,2010(6)
[2]蔡基剛.教育國際化背景下的大學英語教學定位研究[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12(1)
[3]羅娜、肖巧玲.碩士研究生EAP習得模式探索[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1(3)
[4]張曉君.英國EAP教學發展對公外研究生英語課程設置的啟示[J].四川外語外院學報,2004(6)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