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杜威的職業教育思想作為他教育思想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包含了豐富的內容。他反對和批判將職業教育僅僅當作工藝教育,主張職業教育與文化修養相結合,與個人的自我實現相聯系;反對過早地開始職業教育,提倡以間接方式進行職業教育滲透;推崇“做中學”的方式和發展職業能力。時至今日,這些思想依然大放異彩,對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具有積極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杜威 職業教育思想 啟示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9-0034-03
約翰·杜威作為美國杰出的實用主義哲學家、教育家,是美國乃至世界現代教育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他的實用主義教育思想體系對當代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職業教育理論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包含著豐富的內容,體現了鮮明的特色,顯現著杜威作為一位教育家的遠見卓識,對美國和世界諸多國家的職業教育理論與實踐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如今再度審視杜威的職業教育思想,不僅有利于豐富職業教育的理論體系,而且對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 杜威職業教育思想闡述
杜威在《教育與職業》的開篇便反對將職業教育與文化修養相對立,首先在對職業的內涵和意義進行闡釋的基礎上,進一步闡述了職業教育。
1.杜威對職業的闡釋
杜威認為,職業和文化修養并非對立,他指出:“職業的對立面既不是閑暇,也不是文化修養。它的對立面,在個人方面,是盲目性、反復無常和缺乏經驗的積累;在社會方面,是無根據地炫耀自己和依賴他人過寄生生活。”
結合現實情況,當今社會,職業對部分人而言,只是謀生的手段,帶有金錢性質或純粹局限于物質生產或商業活動,正如杜威所言:“現在社會制度的最大禍害不在貧窮,不在于貧窮所遺留的苦難,而在于事實上有許多人不喜歡自己的職業,他們從事這些職業不過是為了獲得金錢報酬”。因而這些人不能也不愿專心工作并為自己的工作付出熱忱,他們對自己的工作敷衍了事、得過且過,他們不能為他人和社會提供他所能提供的最好的服務;與此同時,他們的才能沒有得到充分地發揮,他們很少主動地將已有經驗與新情境連結起來,經驗的積累也必定是匱乏的;對于他們自己和社會而言,均是一種浪費。“天下最可悲的事情,莫過于一個人不能發現一生的真正事業,或未能發現自己已隨波逐流或為環境所迫陷入了不合志趣的職業。”正如許多當代大學生,由于對自身能力和興趣沒有清醒的認識,以及正確的職業規劃,盲目地進入社會上受追捧的行業,在進入之后卻發現自己不適合,職業只是成為一種獲取報酬的工具,他們無法發現職業的內在價值,自己在大學中所學到的知識在所從事的職業里無用武之地。
另一方面,有些人擁有體面的職業——創造較高的物質財富、擁有良好的社會名聲,亦或對社會發展有益,他們從中能得到一種優越感,于是便熱衷于以此來炫耀自己或利用職務之便以權謀私,損害群眾和社會的利益。在沒有認清自己所從事的職業的本質而過分關注于職業所帶來的利益時,會造成兩種結果:一種是盲目、無根據地炫耀自己的職業,另一種是濫用職業所帶來的好處,而這些都是滋生社會不安定因素的溫床。
無論是將職業作為謀生手段,或因為沒有認清自己的能力和興趣而隨意選擇職業,亦或將職業作為一種炫耀和謀私的手段,在杜威看來,都是由于沒有理解職業的意義和本質而造成的一種人為的異化。
杜威認為,職業是“一個有連續性的具體名詞。它既包括專業性和事務性的職業,也包括任何一種藝術能力、特殊的科學能力以及有效的公民品德的發展,更不必說機械勞動或從事有收益的工作了”,要防止“把職業的概念局限于生產直接有形的商品,也不要認為職業的區分是相互排斥的,每個人只有一種職業”。每個職務對個人的發展都有其特殊意義。同時,每個人在職業之外也應擁有其他的興趣愛好,一味地強調職業的專業技能和技術方法,過于排斥一切,而無視職業本身所包含的意義,那職業也只是機械的忙碌,對于自身的職業發展益處不大。畢竟,“人類占優勢的職業就是生活——就是智力和道德的生長”。個人職業技術上的發展和生長來源于生活。
2.杜威對職業教育的闡釋
首先,杜威指出,現今的職業教育“不是僅僅屬于金錢性質,就是具有狹隘的實用性質”,在杜威看來,這是非常狹隘的。職業教育的目的并非只是為了教人謀生,而與文明、理智、科學、修養無關的活動,與其稱為教育,毋寧稱為“學徒制度”或“從經驗中學習”。對此,杜威持批判態度,并指出,隨著工業的發展,現在的職業含有更多理智和文化因素,職業教育和文化修養的結合才能使個人得到更好的發展,他所關注的是職業訓練的教育意義和培養“發展的人”。通過職業教育,不僅僅是要培養具有嫻熟專業技術和職業技能的工人,更是要讓工人們了解一些職業方面的實際情況和知識,從而使他們具有作出最終明智選擇的智慧;了解自己職業的社會意義,發現自己的價值并自我實現。
為了實現這種轉變,杜威提出構建綜合的職業教育課程體系,“如果教育承認職業的全部理論的和社會的意義,這種教育就要包括有關目前狀況的歷史背景的教學;包括科學的訓練,給人以應付生產原料和生產機構的智慧和首創精神;包括學習經濟學和政治學,使未來的工人能接觸當代的種種問題以及提出有關改進社會的各種方法。總之,這種教育將訓練未來的工人適應不斷變化的情況的能力,使他們不會盲目地聽天由命。”
其次,杜威也批判了事先為兒童決定一個職業,并使教育嚴格地為這個職業做準備的做法。兒童的生長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只要生長在繼續,能力和能力傾向的發展就是一個經常性的過程。”事先規定職業會使教育流于呆板,非但不能發展兒童的興趣,反而會扼殺兒童某些美好的天性。這些問題在傳統的教育中不但是存在的,而且根深蒂固并由此造成了許多人的“不幸”。在個體尚未真正成熟、人格尚未完全定型之前,它并不具有完全確定性,相反表現出更多易變性。所以,教育是不能直接為一個人確定職業的,否則,它只會扼殺個人的特異才能,束縛個體的自由發展。
“唯一可供選擇的辦法,就是使一切早期的職業預備都是間接的,而不是直接的;就是通過從事學生目前的需要和興趣所表明的主動的作業。”杜威的“主動作業”的學習方法實際上是一種組織知識的方法,即通過某種職業(作業)來組織知識進行教學。采用這些作業的目的,不僅是為了使兒童通過直接生活進行學習,發展社會能力和洞察能力,學到較好的專門技術,更是“作為科學地理解自然的原料和過程的活動中心,作為引導兒童去認識人類歷史發展的起點,使由此獲得的科學能力作為今后自由而主動地參加現代社會生活不可缺少的工具”,顯然,“主動作業”實質上是杜威“做中學”的方法論在職業教育領域的具體化。作業作為一種有目的的、連續不斷的活動,能喚起人的本能和習慣,也使人免受機械的傷害。這樣能使受教育者發現自己的才能,為日后選擇何種專業和何種職業指明方向。
再次,杜威還注意到,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不能僅僅依靠在學校的實驗室中做實驗或在模仿的工作環境中工作,他提出工廠車間應與實驗室、學校與社會相融合,為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提供設備和創造機會。但是,他又指出,“問題不在于使學校成為制造業和商業的附屬機關,而在于利用工業的各種因素使學校生活更有生氣,更富于現實意義,與校外經驗有更密切的聯系。”
最后,杜威指出,在傳統社會中,不同的等級對應于不同的教育體系,教育的真正作用在于維護既定的社會等級制度。職業教育往往成為社會底層民眾被迫接受的教育形式,在教育體系中處于受歧視的地位。杜威反對這種不平等的職業教育,他認為,職業教育應成為個人在工業化社會中確立自身地位與價值的主要力量,職業教育應克服自身的功利性、片面性,成為個人形成具有連續發展職業能力的基礎。
二 杜威職業教育思想對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啟示
杜威的職業教育思想體現了他對傳統職業教育思想的批判,反映了他對職業教育深刻而獨特的見解,對我國當今職業教育的發展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和啟示。
1.職業應合乎個人志趣和能力
杜威認為,如果可能的話,教育的任務是使快樂的情境普遍化,以便使每個人在謀生時都過著生活,并且享受他的生活。因此,個人在選擇職業時,適合個人志趣和能力的工作更能使個人發揮自己的特長,實現自身發展和自我價值,這種發展也最能滿足社會和諧發展的需要。現今社會的一元成功觀念——衡量人的成功只是憑借他的財富、社會地位和名望,而罔顧個人自身實際情況和發展的意向,按照社會的標準選擇自己的職業,其實并非是本人喜歡和擅長的,這樣怎么能發揮自己的才能和做到真正的自我實現呢?如果個人能遵從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適合自己發展的教育,這樣不僅能使個人得到優質而長足的發展,同時也能使智力資源在社會范圍內得以合理的分配,實現個人與社會的雙贏。
2.改變觀念重新審視職業教育
一直以來,人們普遍重視普通教育,輕視職業教育。古往今來,社會群體的職業意識中輕視體力勞動,崇尚腦力勞動,“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義也。”“學而優則仕”便是這種思想的寫照。大多數學生帶著一種消極的思想進入職業學校,學習積極性不高,教學效果當然也不會理想。
但是,也應看到,隨著每年高校畢業生人數的增多,就業形勢的嚴峻,就業壓力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在就業受挫的情況下選擇重讀技校,這說明人們的思想觀念在慢慢地轉變,文憑不再是最重要的,實實在在掌握一門專業技術才更重要。這樣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人才的浪費。
3.重視人文學科知識教育
杜威反對職業教育與人文修養的對立。但是在我國,人文教育自工業革命以來,在“科技至上”的口號聲中被輕視,人們希望通過無限的科技力量來富國強民,因而重自然科學和技術知識,輕社會人文知識就成了現代教育的一大特點。在實用主義和功利主義的影響下,職業教育打著適應經濟發展的大旗,將人文教育束之高閣。在我國,職業教育主要是以中等教育為主,而中等教育階段則是人文精神培養的基礎階段。目前忽視人文教育的專門化的職業教育傾向,使培養的學生成了單純的知識技能的使用者。由于學生缺乏起碼的人文背景,這制約著他們在從事的職業領域里達到更高境界,對他們處理社會事務的態度和策略也帶來了不良的影響。同時,我們也必須看到,勞動生產力的提高使人們從繁忙的工作中得以解放,人們有了更多的閑暇時間,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變得更加豐富和全面,人們迫切需要提高閑暇生活的質量,充實精神生活和情感生活。這些都需要人文教育,加強人文教育勢在必行。職業教育要把人文教育作為教育教學環節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使專業教育和人文教育結合起來,努力挖掘課程中的人文性內涵,使人文教育滲透到整個課程體系和教育活動中。中等職業教育階段,要按有關要求開設基礎人文教育課程;高等職業教育要引導學生多讀名著,開展人文講座和實踐活動,以彌補人文知識的不足和缺陷,從而提高未來勞動者的人文素質。
4.普通教育應融入職業教育
我國現今的教育制度中,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沒有交集,職業教育就業,普通教育升學。職業教育重視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文化課程相對較少,文化基礎依然薄弱;普通教育則重文化知識,輕實踐應用,職業準備和規劃類課程幾乎沒有或只是流于形式,學生缺乏動手能力,造成學生“眼高手低”或“高不成低不就”。這兩種教育各自單一的課程結構所存在的弊端嚴重影響了合格和健全人才的培養。
由此,無論是職業教育還是普通教育都不能給予人以完全的教育。杜威的職業教育實施途徑綜合化思想啟示我們:各級各類學校在開設文化課的同時,應適當開設一定的職業教育課程,進行適量的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掌握必要的職業性技巧;在日后的求職中占有優勢,實現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
三 結束語
當今世界是一個以信息情報、計算機技術運用為核心的世界。新信息技術革命正在蓬勃興起,人們稱之為“信息大爆炸時代”,這場新技術革命同時對世界各國的教育事業也提出了更為嚴峻的挑戰,要求革新教育,積極開發人力資源,培養新形勢所需的人才成為大勢所趨。對高等職業教育發展,重要的環節是更新職業教育觀念,通過多種有效形式,實行勞教有機聯系,這似乎已經成為世界各國教育發展的大趨勢。就這個層面而言,杜威的職業教育思想的重要意義必然會更加為世人所認識并加以重視。
參考文獻
[1]約翰·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王承緒譯)[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余婧.對杜威職業教育思想的體認[J].職教通訊,2010(2):45~48
[3]韋雪芳.從杜威職業教育思想反思我國當前職業教育[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7(6):155~156
[4]趙祥麟、王承緒.杜威實用主義教育思想與論著選[M].北京:人民武警出版社,1981
[5]劉鐵芳.走向生活的教育哲學[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責任編輯: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