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高等院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當代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日漸凸顯。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是各大高校與學生都要面對的問題,而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又具有長期性與復雜性,隨著時間的推移,就業難的問題將會得到更多人的關注。本文主要針對就業競爭力進行分析,并提出提升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措施,為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提供參考。
【關鍵詞】大學生 就業競爭力 就業難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9-0041-02
目前,我國的高等教育已開始由精英化轉為大眾化,高等教育也逐漸顯現出社會化和市場化的特征。大學生作為各大高校培養出的人才,是否能被用人單位接受,主要取決于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因此,提升和培養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已成為高等院校的首要任務。
一 就業競爭力的含義
大學生就業競爭力通常以綜合素質為基礎的綜合能力的表現為主,集中了體力、實力、智力以及經歷等。就業競爭力與職業能力不同,職業能力只是競爭力的主要組成部分,是個體得到某一特定職業所需的實際能力,而就業競爭力除了包含職業能力外,還包括了適應能力以及市場能力等,只有大學生具備了一定的就業競爭力,才能在未來社會與市場競爭中得到一席之地。因此,各大高校對于人才的培養不僅僅是對職業能力的培養,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主要包括顯性的素質能力與隱性素質能力。顯性的素質能力主要包括了環境適應能力、表達能力、動手能力與寫作能力等,通常是在畢業生就業過程中能被用人單位發現與認可的能力;隱性的素質能力通常是指大學生畢業生自身擁有的創新能力、思想道德素質以及科學文化素質等,這些能力是畢業生在今后的發展中逐漸表現出的潛在的素質能力。
二 大學生就業競爭力存在的問題
1.溝通能力較差
一些大學畢業生,尤其是理工專業畢業的大學生,在工作的過程中不會書寫總結計劃、報告以及申請等,語言文字表達能力與溝通能力較差。且當代大學生多數是獨生子女,在成長的過程中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團隊意識,當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發生沖突時,會以個人利益為主,還有一些大學生生活條件較為優越,不會與人相處,團隊協作與溝通能力均存在一定的問題。
2.沒有掌握應試技巧
隨著我國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當代大學生大多生活在網絡時代,汲取了較多的“快餐文化”,網絡在給大學生帶來便捷的同時,也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一些用人單位的招聘人員普遍認為當代大學生在面試時存在諸多問題,無法充分展示自己,競爭能力較差。
3.身體素質和道德素質有待提升
一些大學生由于自身條件優越,在日常學習與生活中經常表現出以自我為中心的行為,且多數大學生沒有鍛煉身體的習慣,日常的娛樂活動過于頻繁,不能保證正常的休息,長此以往,勢必造成體質下降。當代大學生在求職期間,都會有因身體素質原因被用人單位拒收的學生。此外,思想道德素質與心理健康問題已成為當代青年學生群體中表現較為突出的問題,從整體上看,當代大學生的人生觀以及價值觀是健康的,但大學生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較強,思想觀念也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導致一些大學生存在缺乏社會責任感、崇尚個人主義等問題。
三 提升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措施
1.加強與企業間的聯系
由于一些大學生在校期間缺乏提升自身綜合競爭力的意識,不能合理地評價自己,且在大學期間沒有長遠的規劃,僅關心是否能順利地拿到文憑,不注重參加實踐,因此動手能力較差。大學生在求職的過程中逐漸發現,實際動手能力欠缺,不能得到用人單位的重視。目前,各大高校是培養人才與輸送人才的教育機構,而用人單位屬于大學畢業生的接受方,假如不考慮高校的特殊性,那么用人單位的用人需求就是檢驗畢業生是否合格的標準,而高校如不考慮用人單位與社會的需求,那么在專業與課程的設置上就會脫節,大量畢業生就業難的情況將會持續存在。因此就業指導中心應加強與企業間的聯系,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1)為企業到學校招聘人才提供場地、幫助分發宣傳頁以及海報等,吸引大學生了解當前社會與市場的需求;(2)就業指導中心應將用人單位與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反饋給院系,院系按照這些需求對人才培養的目標進行調整,從而向社會與用人單位輸送符合需求的高素質人才;(3)加強與企業的溝通,使企業為大學生提供實習的機會,并且與企業的相關負責人共同對大學生進行評價,更好地幫助大學生提升自身的競爭力。
2.加強與學生的聯系
針對目前大學生對就業指導中心的誤解與不滿等情況,就業指導老師應加強與學生的聯系,幫助大學生認識到高校在培養專業技能以及基本素質方面的作用。就業指導中心的教師可從大一開始就開設就業指導課程,使大學生充分了解就業的法規及政策等。此外,還需按照不同學生的專業以及特點等,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指導,引導學生做好職業規劃。
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培養與提升大學生就業競爭力是長期且復雜的過程,高校就業指導教師應加強對院系、學生以及用人企業的聯系,幫助大學生提升就業競爭力,從根本上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劉朝暉、徐曉丹、陸軍.大學生創業教育應突出創業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研究(職業教育),2009(7):51~53
[2]李光紅、亓曉慶.嬗變、現狀與趨勢:大學生就業形勢跟蹤調研(1982~2012年)[J].濟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6):62~66
〔責任編輯: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