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是人生的一個重要的新階段,但部分剛進入大學的新生,在心理上易出現不適應的現象,嚴重的還會出現心理適應障礙。本文在查閱相關文獻的基礎上,分析了大學新生出現不良心理適應的來源,并就如何解決此問題進行探討,以期能對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有一定借鑒意義。
【關鍵詞】大學新生 心理適應不良 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9-0055-01
在經過高考進入大學之后,每個新生都有一個角色轉換與適應的過程,由于生活環境、學習特點、人際關系等因素的改變,自然會產生心理的不適應。因此,我們應對新生的心理進行分析,進行正確的引導,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使其能順利渡過心理失衡期,盡快適應大學的生活。
一 心理適應不良的來源
大學新生心理適應不良的來源是多方面的,包括生活環境、學習方式以及人際關系等方面的變化所帶來的適應性困難。
1.生活環境的改變
在上中學時,很多學生的生活都是由父母照顧,突然要面對獨立的生活環境,導致很多大學新生感到非常的不適應。由于各個學生的家庭背景不一樣,有的家庭經濟狀況優越,認為在校生活條件不如自己家里。有些同學家庭較困難,進入大學后,感到生活拮據,再加上面對來自家庭富裕的同學,容易產出自卑心理。同時,很多新生在面對外地的生活環境,無論在飲食、氣候、語言等方面都可能出現不適應。同時,一下子面對大學寬松的學習環境,不少新生失去了動力,沒有了奮斗目標,再加上沒有人嚴格管束,容易使他們感到無所適從。一旦他們不能盡快適應大學生活,就會影響其正常的學習,進而產生各種心理問題。
2.學習方式的改變
由于大學的教學環境和學習方法與中學相比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導致不少大學新生在課程的學習上和老師教學方式方法的適應上出現了問題。中學時,老師講得細,講得多,大學老師則講重點,講難點,主要靠學生自主學習,以培養獨立自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學習成了學生應主動完成的事情了。不少學生未能在短期內適應這種改變。
3.人際關系的變化
中學時,學生更注重學習,同學之間關系相對單純。而在大學里,同學都來自五湖四海,隨著地域的差異,文化背景的不同,因此生活習慣、行為方式也存在很大的不同,要建立友誼是需要一段時間的。另外,大學生處于青春期,心理較為封閉,在接觸新面孔時會有一定的排斥。同時,由于大學時間相對充裕,很多同學都忙于自己的事情,真正聚在一起的時間較少。這樣,就導致不少大學新生感到心理孤獨,從而產生心理問題。
二 解決心理適應不良的對策探討
1.發揮入學教育的作用
入學教育是大學生進入大學后的第一堂課,應該把握時機,有針對性地對他們進行科學規范的入學教育。此時,校園的一切對大學新生來說都是陌生的,我們要合理的做好入門引路的工作,完善和豐富教育的內容。我們可以集中進行校史、校規、校紀、行為規范的教育,向他們介紹大學生活的特點,再通過舉辦新生說明、交流等活動,幫助他們盡快適應周圍環境。同時,開展專業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鼓勵新生積極主動地適應大學生活。
2.完善新生心理教育機制
大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往往不是非常明顯,我們應該廣開渠道,搭建由輔導員(班主任)、學生干部、心理咨詢老師等多級心理健康服務網絡平臺,加強教育引導,適時干預。重點圍繞提升學生的自我認知能力、自我調整能力開展引導,舉辦專題講座,鼓勵大學生培養挫折承受能力、保持良好的心態,以成熟、穩健的良好心理素質來適應新環境。
3.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校園活動
大學生除了日常課程外,還有很多的課后時間,因此有必要拓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通過學生會、大學生社團聯合會、團委等學生組織,開展一系列的大學生喜聞樂見、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努力為大學生營造一個和諧、團結、積極的校園文化氛圍。豐富的校園活動可以為大學生提供相互交流的平臺,鍛煉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減少他們可能由于面對新的環境所帶來的孤獨感。此外,社會實踐活動還能培養他們的社會實踐能力,增強組織、協調能力,練就他們經受挫折、面對困難勇往直前的勇氣。
三 結束語
大學新生適應不良問題,是一個事關大學生未來幾年學習質量的工程,探索解決這個問題需要眾多學生管理工作人員不斷的努力。開展好各類新生適應教育,引導大學新生學會調節自己,提高自我調節的能力,以積極的心態投入學習中去,投身到豐富多彩的大學校園學習生活中去,必能順利地適應大學生活。
參考文獻
[1]鐘向陽、張莉.大學新生心理適應及其與心理健康的相關研究[J].高教探索,2009(4)
[2]黃兆信、李遠煦.大學新生適應性問題研究——從高中與大學銜接的視角[J].中國高教研究,2010(5)
[3]姚志紅.淺談大學新生問題及入學教育對策[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1(4)
[4]趙萍.大學新生心理適應問題及適應教育探析[J].中國成人教育,2008(8)
[5]向守俊.大學新生的心理適應與教育[J].人才開發,2004(9)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