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聽力在英語學習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目前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聽力教學還存在著一些有待改善的問題。教師和學生應找出適合自身發展的教學手段和學習方法,使聽力教學能輕松、順利、有效地開展。
【關鍵詞】聽力 大學英語 教學
【中圖分類號】G4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9-0075-02
聽、說、讀、寫、譯是體現大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五個方面。其中聽力是語言交際的首要基礎,也是語言輸入的主要途徑。聽力教學是高校英語課堂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對大部分學生而言,聽力是弱項。如何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是大學英語教師長期以來都在探索的問題。
一 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現狀
1.傳統教學模式
在現有的大學英語聽力教學課堂中,雖然學生的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鍛煉,但在傳統聽力教學的影響下,仍然存在諸多不足。傳統的聽力課堂以教師為主導,學生通常是被動的接受者。教師不斷地播放聽力材料,向學生灌輸聽力內容,而學生只是被動地接收信息,在整個課堂中無法真正參與和發揮。這樣既禁錮了學生學習聽力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易使他們對聽力產生抵觸和不滿情緒。
其次,聽力課堂長期不變的教學模式為教師播放聽力材料、學生聽材料、教師核對和解釋答案。學生在這種教學模式中無法對聽力材料進行深入的理解,僅僅停留在表面信息的處理和對材料的反復收聽上。與聽力材料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被忽略,同時也無法培養學生對聽力材料的預測、推理能力。長此以往,學生的聽力能力和技巧無法得到提高,聽力教學也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
2.學習者自身因素
第一,語音、詞匯及語言知識不足。儲備一定的詞匯量和基本的語言知識是正確理解一段聽力材料的前提。有相當一部分的學生對英語音標和英語朗讀中的連讀、重讀、弱讀規則不重視也不了解,無法正確地在聽力和朗讀中運用。英語語言中的一些固定搭配和慣用表達也是理解聽力的重要因素。對這些常見的語言現象不熟悉,積累不足也是影響聽力效果的“攔路虎”。同時如果詞匯和語法知識匱乏就易造成學生對材料真實信息的誤解。
第二,文化背景知識欠缺。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文化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學習語言與了解語言所反映的文化背景知識是分不開的。英語有著和漢語不同的歷史、地理、政治及習俗等,聽力材料往往會涉及其中的一些方面。對語言背景知識的欠缺會導致學生被動地獲取材料信息而無法領悟到材料的深層含義。在聽力過程中,學生應積極參與其中,把所學的文化背景知識和語言知識相結合,正確地理解材料所要表達的信息。
第三,情感因素。語言學習中的情感是指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對其行為產生影響的感情、感覺、情緒、態度等。有的學生在聽力課堂或考試中過于緊張,有的存在自卑情緒。這些心理負擔會使得學習效果大打折扣。缺乏興趣和注意力不能集中也是影響聽力的重要情感因素。教師要營造輕松的教學氛圍,對不自信和緊張的學生予以鼓勵,增強他們學習的信心。
第四,母語負遷移。母語遷移是指人們在學習新語言時,先前的語言學習經歷會對學習另一種語言產生影響。母語遷移可分為兩種,即正遷移和負遷移。漢語作為母語,在英語學習中的負遷移要大于正遷移。負遷移可能出現在語音、語法、語用等多個層面上。由于漢語思維的影響,很多學生習慣對材料進行逐句翻譯,而不是用英語語言的思維模式理解,這樣很難把聽到的語言信息轉換成相應的情境,無法準確掌握整篇材料的宗旨。
二 提高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的有效舉措
1.增強學生的英語基礎知識
英語基礎主要包括語音、詞匯、語法、句型及慣用表達。充足的語言基礎是學生理解聽力材料的首要條件。教師應首先對最基本的語音進行訓練,糾正錯誤的發音習慣,強化標準發音,對各種語音變化如連讀、失去爆破、略讀等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其次加大詞匯量的積累,對聽力的理解和推斷很有益。學生對詞匯的記憶主要靠死記硬背。這種方法對掌握基本的外語詞匯是有用的,但真正使學習者獲得準確理解和使用詞匯的能力,還須強調在交際中學習詞匯,也即通過間接的方法學習詞匯;幫助學生系統地掌握英語語法知識和固定搭配,有助于理解材料的含義和說話人的情感。
2.加強文化背景知識的學習
語言是文化、思想的載體,不同的語言承載著不同的文化、習俗,每個國家、民族的語言與文化都是不可或缺的有機整體。聽力材料涉及廣泛的政治、地理、歷史、宗教等方面,因此聽力理解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是否具備豐富的文化背景知識。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易造成學生在英語學習上遇到諸多問題,影響其對語言的理解。因此大學英語教師要有意識地、多方面地講授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講授東西方文化、習俗、社交等方面的差異。鼓勵學生在課外主動查找并積累相應的文化背景知識。背景知識的學習不局限于聽力教學,在閱讀教學中也是如此。
3.聽力材料的選擇和聽力練習的設置
教師應先掌握學生的總體聽力水平,根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聽力材料,難度一定要與學生的實際水平相適應。遵循由易到難的方法,有階段性地選擇適合學生的聽力材料,有助于提高學生對聽力的興趣和信心。
聽力材料的形式應多元化。課堂上為學生提供不同語言 形式和不同領域的材料。課外鼓勵學生多聽、多模仿,熟悉各種語言形式的材料,如對話、新聞、采訪等。教師在培養學生的聽力興趣時應考慮其年齡、社會經濟文化背景、所學專業等因素,選擇難度適當、合乎學生興趣的材料最有效。
教師要針對教學計劃和聽力材料設置不同形式的練習。有計劃地開展語音、句型、對話和篇章練習,特別對可能出現的聽力障礙進行強化訓練。在課堂上,除了練習還應穿插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歌曲、電影片段等,讓學生進行模仿和討論,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學習。聽力練習的形式應多樣化,在書本練習的基礎上應安排小組討論、二人對話、情境表演等,及時把輸入的信息進行處理,轉化為多樣的輸出信息,鞏固學習成果。
4.關注學生情感,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
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看,學習過程中影響學習效果的最大因素是學習者的情感控制。興趣是語言學習的動力,有利于幫助學生克服恐懼、焦慮的心理困擾,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使用多種教學設施如多媒體等設備,視聽結合,激發學生興趣。適當的情境教學也能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在愉悅的氛圍中學習。教師應了解學生的個性特征,充分尊重學生,幫助他們克服焦慮、不安的負面情緒。在教學評價中考慮個體差異,把握好分寸,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
三 結束語
語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習者掌握運用所學語言知識進行實際交際的能力。聽力教學的目的不應僅停留在對某個發音或某個句子的認識上,而是應培養學生正確理解說話人的真實意圖和利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投入到聽力學習中,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聽說技能。
參考文獻
[1]楊暉.第二語言習得理論與大學外語教學[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1(6)
[2]束定芳、莊智象.現代外語教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
[3]張毓彪.論外語教學中的情感策略[J].滄州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5(2)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