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衛生微生物學中具有公共衛生監督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專業知識,對于學制短、學時少的高職學校,應對其內容進行適當的增刪,做到“理論知識夠用,操作技能優秀”,有別于本科、研究生教育。強化技能訓練,完善技能考核體系,增強責任意識和食品安全意識,是高職高專衛生檢驗與檢疫技術專業的基本要求。
【關鍵詞】高職高專 衛生微生物學 實踐教學 衛生檢驗與檢疫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9-0083-02
衛生微生物學是預防醫學本科專業的專業課程,對從事食品衛生監督、環境衛生監督、食品藥品監督、商品檢驗、環境保護等公共衛生監測機構中與衛生檢驗相關的技術人員來說,是專業課、必修課。學生在學習微生物檢驗等課程,已熟練掌握了醫學微生物檢驗的相關理論和技能后,為修本門課程打下了扎實的理論和實驗基礎。而對高職高專學校沒有合適的教材可以使用這一問題,本人在近幾年的衛生檢驗與檢疫技術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對內容和教法有些粗淺看法,愿與同行商榷。
一 理論教學內容應增刪結合
衛生微生物學教材內容主要介紹與人類生活(生態)有關的各種微生物的生境特征、分布情況,而重點是介紹各種微生物指標檢測方法和衛生標準,對預防醫學及相關專業本科比較適用;而對沒有基礎微生物知識的專業學生,覺得有些無所適從,教材里就簡單指出:具體內容參閱基礎微生物學相關章節。
在上課時就得把基礎微生物學的一些最基本的理論知識補充進來,這樣才能讓學生對知識掌握得系統且完整。而專科學校學制短、學時少的特點,又給教師教學工作帶來挑戰,尤其對一些年輕、非微生物學專業畢業的教師來說,更具有難度。如細菌細胞壁結構與功能;細菌的致病性與免疫性;微生物的感染與防治;正常菌群的概念與意義;細菌形態檢查、培養鑒定、生化鑒定等知識作必要補充。而一些過于專業的法律、法規相關知識內容可適當減少,通過指導學生自學來對相關知識大概了解即可。當然,如果將來有些學生專門從事衛生管理和監督工作,這些法律、法規則是必須掌握的,它是執法行政的法律依據,可以通過后續的繼續學習或教育完成目標。
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對醫學科學中相關概念、知識、技能能通過邏輯思維方式進行比對、歸納,最后得出結論,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學習中應該指導學生學會正確的學習方法,杜絕對某些內容死記硬背,而應該通過學習抓住重點,融會貫通,從而舉一反三。
衛生微生物學研究的是關乎人類生存的環境(生態)中微生物與自然界、自然界與人類、人類與微生物之間關系的一個龐大的系統。比起醫學微生物學范圍更廣泛、涉及面更大,包括正常微生物和致病微生物;不僅對人體內(體腔)或體表微生物進行監測,而且還要對與人類有關的環境(空氣、水源、土壤、日用品等)中所有微生物都要進行監測。為制訂衛生標準和判別衛生狀況提供科學、有效的理論依據和實驗數據。
二 加強實驗課輔導,強化技能訓練,完善考核體系
眾所周知,知識經濟時代已到來,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國家正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加強職業教育和推進職業教育改革,這是國家的重要方針政策,也是拓寬就業渠道、促進勞動就業和再就業的重要舉措。高職教育既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利用多媒體課件強化課堂教學效果,加強實驗教學管理與輔導,更要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應對各種事件的能力,同時要加強專業教師的師德修養,提高教師自身素質和理論、知識水平,為培養應用型衛生檢驗專門人才而努力。
實驗教學中要貫穿素質教育內容。素質教育要求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勞動、學會生活、學會健體和學會審美,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養受教育者的態度、能力,促進他們在德、智、體等方面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為基本特征的教育。我們培養的高職學生,“理論知識夠用,實踐技能優秀”,這是有別于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一點,讓學生走出校門即可參與到實際工作中。
在衛生微生物學教學過程中試采用綜合性、設計性的實驗,在實驗中對衛生微生物學知識體系有較完整的認識,對其基本理論、相關法律法規、基本技能和檢驗規范得以驗證和掌握。充分挖掘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想象力、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環境標本,不僅解決了新開課程實驗條件不足的問題,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可以讓學生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了解國家對各類環境的衛生標準、相關法律法規。
實驗教學中通過選擇性的進行部分實驗,如水的大腸菌群測定、細菌總數測定,食品中沙門菌屬檢測、化妝品中銅綠假單胞菌檢測,讓學生知曉最基礎的幾個實驗準備、操作、結果判定等衛生學意義,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今后走出校門從事工作也能得心應手。
課程結束時,加強實驗技能考核,有臨床標本的可以直接使用,沒有可采用“模擬標本”(即在檢樣中加入適當已知的目標分析物)。選擇以上實驗中部分內容,讓學生抽簽分組完成檢驗的全部過程,包括物品準備、采樣、檢驗計劃、檢驗步驟,檢驗方法、遇到問題的處理預案、結果判定、檢驗報告等。通過此項考核讓學生明確日后工作的大致流程和方法,訓練學生的綜合能力、協調能力和組織能力。一般2~3人一組,標本種類也不宜過多,但同一種標本中檢測目標物可以不同。這樣既可節約成本和實驗時間,又可鍛煉學生的協作能力,培養團隊合作意識、與同事(學)溝通交流的能力,并且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和自我完善意識,通過理論學習、實踐操作、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達到自我完善。
三 結合附錄中的相關知識和現實生活事件,加強崗位意識培養
充分利用課本附錄部分內容,如各種檢樣的檢驗方法(實驗指導)、培養基制備方法,相關法律法規(第五版光盤)。在教學中還要與現實社會內容相結合,結合生活中出現的事件,幫助學生分析其原因,如“三鹿奶粉”事件、“蘇丹紅”事件、“三全水餃”事件等,通過分析讓學生明確,食品、空氣、水源是民生大事,是關乎人類生命安全的系統工程,是衛生檢驗與檢疫需要完成的工作之一。這樣做不僅增加了學生對未來工作崗位群的認識,也增加了其學習的動力。
當然,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強化學生的法律意識、環保意識,同時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和事業心。讓其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率先垂范,以身作則,主動參與到食品安全、環境保護、預防污染的社會活動中。
參考文獻
[1]張朝武主編.衛生微生物學(第五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
[2]張朝武主編.衛生微生物學(第四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
[3]王美蘭.衛生微生物學教學方法的探究[J].檢驗醫學教育,2008(4)
[4]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國發〔2002〕16號)
[5]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05〕35號)
[6]岳萍.談衛生職教醫學微生物學教學的幾點體會[J].中國校外教育,2010(6)
[7]張玲、賀新生.建立科學的微生物學實驗課程體系[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4(10)
[8]沈曉玲、王君、包麗麗等.衛生微生物學實驗教學創新
初探[J].基礎醫學教育,2011(3)
[9]周德華、侯永生.高職《衛生微生物學檢驗技術》教學的實踐探索[J].職業教育研究,2010(4)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