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點,是師生共同追求的目標,對我們的教學具有導向、激勵調控和評價的功能。課堂教學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教學目標。創建高效課堂,清晰教學目標是基礎。如何制定出清晰的教學目標,我認為以下幾方面不可忽視:研讀課程標準;深挖教材文本內容;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考慮學生實際情況。
【關鍵詞】教學目標 清晰 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9-0098-02
一 明確教學目標的必要性
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在40分鐘內既要傳授知識又要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能力,任務確實不輕。在不懈追求高效課堂的今天,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是教學工作的永恒主題,如何創建高效課堂呢?我認為清晰教學目標是基礎。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在第二部分“課程目標與內容”的開始就提出:“目標的設計著眼于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這也就告誡我們每一位教師:教學目標是統領,是方向。正確的教學目標能正確地導向教學行為;反之,就會誤導教學行為。
最初,我對教學目標的制定很迷茫。曾對人教版語文一年級下冊第四單元《荷葉圓圓》制訂了以下教學目標:(1)認識本課的“荷、珠”等12個生字。(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訓練學生說完整的話。(3)書寫本課6個生字。
在這樣的目標下實施的課堂教學可想而知,教學層次不清晰、教學策略混亂等。經過反思,我總結出是目標設定時出現了問題。這樣“概述性”的課時目標大而空,可以“搬”到任何一節語文課里,幾乎適合每一篇文章。
其實,出現的這種問題帶有一定的普遍性,尤其是一些經驗不足的教師,在制訂教學目標時常會出現以下問題:照教參抄寫,或籠統模糊,缺乏明確的指導,要求大而空,難以操作測定;只停留在認知層面,不能真正做到“以生為本”;教學目標雜亂無序,缺乏合理性、系統性與漸進性。抑或有些教師設計的課堂參與性活動表面很熱鬧,實效性低。因為過于追求過程與方法的完美,使得過程與方法成為作秀的道具,從而使整個教學以失敗告終,既定的教學目標無法實現。
二 有效制訂教學目標,創建高效課堂
1.研讀課標,為目標制訂尋求導向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是小學語文教學的綱領性文件。小學語文教材是向學生系統傳授知識的憑借和依據。因此,制訂課時教學目標的依據應是大綱、教材和學情。教師在制訂教學目標之前,必須認真鉆研大綱,把握大綱對各年級的教學要求及尺度,區分重、難點。同時,要弄清課程標準對所教學的內容有什么具體的三維目標要求,使其教學目標的確立有個明確的導向和依據。
此外,課程標準是指導教師開展教學的綱領,深入解讀課程標準,有利于教師更新教育觀念,轉變教學思想,改變教學行為,使自己的課堂教學不斷得到改進與完善。
2.深挖教材,為制定目標尋找依據
要想把握好文章的教學目標,做到適合學情,必須重視鉆研教材,深入鉆研教材,弄清教材的編排體系,知識的結構特征和所處的地位和作用;弄清課文究竟寫什么、怎么寫、為什么要這樣寫,從主題、結構和語言層面了解作者存思之精妙,運筆之匠心。同時也應研究怎樣處理教材,才最適合所教學生的接受程度。這樣,才能使教學目標正確地反映特定教材、特定教學內容的功能與價值。只有做到這點,真正授課時才會做到胸有成竹。
俗話說:“要想給別人一瓢水,自己必須有一桶水。”我覺得作為教師就應是這樣。只有教師真正吃透、理解了教材,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更好地引導學生學習。因此,在制訂教學目標前,教師要反復品讀,把作品分析透,然后才能清晰傳授學生以方法、形式及內容等。
回想之前制定的《荷葉圓圓》的教學目標,可以說,整堂教學是在“走”教案,都在“意料之中”,設計的目標過程性不強,情感目標失落,導致了其他目標的落空。經過反思,我重新調整了教學目標:
教學總目標:(1)多種方法認識本課的12個生字,會寫、會用6個字,體會“躺、立、蹲”等動詞使用的巧妙之處,并嘗試運用。(2)積累詞語,感受詞語運用的巧妙之處。(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4)感受夏日荷塘的美景,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第一課時目標:(1)結合課文語境,利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認識本課的“荷、珠”等12個生字。(2)結合圖片了解停機坪,積累“亮晶晶、透明”等詞語并嘗試運用。(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知道喜歡荷葉的小伙伴有哪些,它們把荷葉當成了什么,訓練學生說完整話。(4)正確規范地書寫“美、朵、是”3個生字,繼續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
第二課時目標:(1)多種形式復檢字詞,會寫、會用3個字,體會“躺、立、蹲”等動詞使用的巧妙,并嘗試運用。(2)通過分角色朗讀、做動作等方法,展開想象,理解小伙伴們和荷葉的關系,感受荷葉給小伙伴們帶來的快樂。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感受夏日荷塘的美景,激發學生對夏天的喜愛。
第二次走進課堂,由于目標更加清晰明確,一切的預設都有了生命。明確了具體的教學目標,教師就仿佛掌握了課堂的舵盤,引領學生快樂地學習。在這樣清晰的教學目標的指引下,孩子們的情感在跳躍,思維在碰撞,在書聲瑯瑯的課堂中輕松地突破了重難點,煥發著生命的活力!
正如布盧姆所說:“有效的教學始于準確知道希望達到的目標。”因此,教學目標需要教師的真正理解與內化,才能得以真正的課堂貫徹與落實,才能真正實現“清晰目標,有效課堂”。
3.備足學生,為實施目標夯基礎
課堂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點,是師生共同追求的目標。教學目標任務從教學實踐看來,越是具體的、符合實際的教學目標,越能讓學生獲得成功,也就越能產生激勵作用。因此,制定教學目標,既要依據課程標準和教學內容,又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此,教師備課要備足學生,即充分了解學情。
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必須隨時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通過及時了解學生一系列學習行為而確定自己的教學,而日常教學是學情反饋的主渠道。我們的做法是在日常教學中有意識搜集、歸納、整理學生的學習狀況。
第一,教學前充分了解學生。教師備好課,要充分了解學生,尊重學生,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課堂的主人,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注重對學情的了解與分析,這就是備學生。備學生要做到:通過作業批改和觀察交談,經常性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思想情感狀態、已有知識和能力基礎,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安排。走進學生生活,了解學生原有的認知水平、情感需求,使教學目標的制定更符合學生的學習實際。所制定出來的教學目標,既要全面整合三維教學目標,又要突出重點,更要給予具體的教學行為一個明確的導向作用。
第二,教學中關注學情。霍姆林斯基曾說:“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預見到課的所有細節,而在于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之中作出相應地變動。”再好的預設,也無法預知課堂教學中的全部細節。在課堂上,教師要善于捕捉轉瞬即逝的學情,善于分析處理學情。學生已經領會的,教師不必再糾纏;學生理解有誤的,教師就要想方設法地幫助和引導。教師要根據課堂的生成實際,不斷調整,展開教學。在教學中做一個以“兒童為本”的踐行者。
要使教學目標更具有科學性,關鍵是要把握好一個度。目標不能太高,如果經過努力達不到目標要求,這樣的目標就成了一個虛設的目標,對于指導教與學都毫無意義;目標定得太低,不利于學生潛能的開發,會影響學生學習內驅力的產生。注意每個小的教學目標,既要有針對性,又要有梯度,讓學生的思維經過“爬坡”的過程,而不是輕而易舉地獲得成功。不斷激起學生“跳起來摘果子”的熱情和欲望,開發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只有圍繞目標,環環相扣,才能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教學目標的分析與確立是教學設計中的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它決定教學的總方向,學習內容的選擇、教學策略的選擇、情境的創設等都要以教學目標為依據。教師只有深入鉆研教材,真正了解學生的情感經歷、知識層次、學習興趣等,才能精心設計教學,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可以說,教學目標是靈魂、方向,清晰的教學目標為語文教學把舵,讓課堂朝著正確、高效的方向迸發!
參考文獻
[1]趙承忠.在研究性學習中學會提出問題[J].湖北教育,2002(21)
[2]肖飛.讓目標細化為語文高效課堂把舵[EB/OL]. http:// blog.zzedu.net.cn/user1/xiaofeifei5015/archives/2011/333883.html
〔責任編輯: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