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教學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相對來說,它比較費時,而且初中語文的好壞與閱讀教學有著十分重要的關系。因此,大多數的初中語文教師十分重視對初中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并且采用了多種方法來探索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對策,筆者根據自己的教育教學經驗就如何推動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提出了自己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初中語文 閱讀教學 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9-0122-01
語文課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而閱讀教學又是語文課的基礎。學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閱讀能力,才能進一步鍛煉、培養寫作的技能。在與其他學科的比較中,閱讀能力作為基礎的地位更顯重要,它直接關系著學生對于數、理、化學科習題和指導說明的理解,直接關系到政治、歷史、地理等課程的學習,甚至在這些科目中有些已經與語文學科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相依賴的關系。
一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未能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在語文教學中,通過有目的、有計劃地反復訓練以達到形成良好的穩固持續的能力是語文閱讀教學常用的教學方法,方法本身無可厚非,是有用的而且是必要的。而在實際的教學中,不少教師往往不自覺地使用“填鴨式”教學,在課堂上總是盡可能地把課文分析講解得足夠細致、足夠透徹,唯恐有絲毫的遺漏。雖然有時也從教學方法上盡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但那也是以教師為中心來組織的。學生們順著教師捋的這根線往前走,而缺乏自己的主動性、思考性,久而久之,學生就對老師形成一種依賴性,等到他們自己接觸到閱讀材料的時候,就會機械、呆板、按部就班地分析課文。
2.教師存在教學的問題
教師作為初中閱讀教學的輔導者,對學生的閱讀教學十分重要,但部分教師存在一些教學的問題:(1)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觀念較落后,教師通常為了應付中考片面地追求教學目標。我們的學生是一個具有思想、有智慧的人,我們應該教會學生教學方法而不是追求教學目標。(2)閱讀教學形式的僵化。初中學生在進行課外閱讀的時候閱讀的書籍經常是我們語文教師規定的書籍,學生大多沒有閱讀興趣,同時閱讀書籍的種類比較單一。(3)教師對學生的閱讀評價單一。在實際閱讀過后,教師往往會給予學生閱讀評價,但是老師的閱讀評價比較單一,閱讀機制沒有受到重視。
二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對策
1.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語文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閱讀積累語文知識的習慣,沒有語文知識的積累,語文閱讀能力的提高也就成了無米之炊、無源之水,難以由量變達到質變。要培養學生的良好閱讀習慣,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大量的課外閱讀。大量的課外閱讀,拓展了他們的眼界,積累了他們的語文知識,不知不覺中提高了他們的閱讀能力。(2)指導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凡是在學問上卓有成就的人都有做讀書筆記的習慣。(3)指導學生養成讀、說、寫結合的習慣。課外閱讀讓學生養成了讀書的好習慣,可趁此機會指導學生摘抄好詞好句、生活常識等,以豐富語言、增長知識、啟迪思維、陶冶情操。
2.教師要改變閱讀教學策略,發揮自己的榜樣作用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述自己親身試驗的閱讀方法,講解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具體解決問題的方法等。在語文閱讀教學課堂之外,教師可以在其他類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旁征博引來讓學生感受閱讀的好處,同時教師可以通過幽默的手段來提高學生對語文課堂的興趣和學習語文的積極性,這樣就在無形中提高了學生對閱讀的興趣。課下,教師可以多與學生進行交流,交流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除此之外,教師一定要注意在閱讀教學課堂中要以學生為主體,多講述自己的閱讀生活。
3.巧妙處理教材,靈活有效教學
教材的處理是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關鍵,好的教材處理能夠讓教師提高教學效率,讓學生學得愉快。要實現巧妙處理教材,靈活有效教學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打破為教材是從的僵化思維。對教材能充分理解,懂得用靈活的方法來處理教材。(2)整體把握教材,把教材中的內容進行整體設計、從課和單元入手全面把握教材。(3)合理剪裁教材。在實際教學當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刪減重復的內容和要求過死的內容和乏味難解的內容。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走出困境并非易事,語文教師要加強自身學習、與時俱進,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學修養、文化底蘊,讓學生從你身上感受書的魅力,讓閱讀教學走向孩子們的日常生活。
參考文獻
[1]劉海艷.初中語文閱讀學案教學探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11)
[2]蔡爽.淺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提問”的創新[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8(S1)
[3]張樂江、劉振梅、劉玉萍.語文教學中要“閱讀閱讀再閱讀”[J].中國校外教育,2012(23)
[4]董秀英.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憂思錄[J].成功(教育),2012(8)
[5]戴雙.通過讀的訓練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J].成才之路,2011(1)
〔責任編輯: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