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農村小學校由于地處偏遠,資源有限,因此課外閱讀的數量和質量都遠遠達不到《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筆者針對這一現狀進行了分析,并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淺談了一些做法,希望對讀者有所幫助。
【關鍵詞】農村小學 課外閱讀 指導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9-0125-01
一 農村小學課外閱讀的現狀
《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生的課外閱讀量做出了量化的要求——“六年制不少于150萬字”。這是著眼于學生的長遠發展和終身發展提出的,具有前瞻性。對于城市的小學生來說或許并不困難,但農村小學由于所處的客觀環境缺少讀書氛圍,要完成這一目標還存在一定的困難。
1.經費緊張,缺少閱讀場所
由于客觀條件極其有限,農村的學校即使有了圖書室,也因師資短缺,而沒有專門的圖書管理員,圖書室也只是形同虛設。
2.閱讀意識不強,缺少課外讀物
對于大多數家長而言,語文課的內容僅局限于語文書和語文課堂教學,因此一般都沒有為孩子準備足夠的課外讀物,他們并沒有意識到課外閱讀也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實,在課外閱讀中可以使學生汲取知識、學會做人。所以對于農村小學的教師來說,指導學生完成《課程標準》規定的課外閱讀量,是一項十分艱巨的任務。面對閱讀意識不強、缺少讀物的農村小學生來說,如何豐富他們的課外知識、指導閱讀方法,使他們能正確地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學會讀書方法,是擺在每一個基礎教育工作者面前義不容辭的責任。
二 提高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的方法
1.讓學生明確課外閱讀的重要性
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把語文的定義僅僅局限于課文的學習,實際上,語文是個大課堂、大舞臺,只有在課外閱讀的海洋里才能汲取更加豐富的營養。作為教師,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激發他們課外閱讀的興趣,如平時結合課堂教學,教師要經常有意識地啟發學生:文章里這些優美的詞句是從哪兒來的?都是作者從課外書上學來的,你想不想成為一個可以把自己的感情表達得淋漓盡致的人?一本書教給我們的知識是有限的,而課外書里的知識是無限的,猶如浩瀚的大海,只要你勇于探索,就可以享受書海的無窮樂趣。
2.安排時間讓學生進行課外閱讀
眾所周知,小學生由于愛玩、愛動等特點,知、情、意、行協調統一的能力較弱,他們或許在課上老師因勢利導的講解中能夠懂得課外閱讀的重要性,但卻未必能夠做到,因此,教師就有必要安排時間集中閱讀,可以利用早自習、午休、或每周的課外小組時間進行閱讀指導,保證閱讀時間是提高閱讀效果和質量的前提和關鍵。
3.引發興趣,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處于生長發育期的兒童更需要這位“良師益友”,怎樣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呢?
結合課堂教學和班隊活動。每一篇課文都是一篇最好的范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充分地、有感情地讀,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體味感情,在讀中發現問題,開動腦筋。如學習人教版第十冊《記金華的雙龍洞》和《迷人的張家界》時,就可以布置學生收集、閱讀有關反映祖國河山壯美、文化燦爛等方面的資料,然后開展一次“周游祖國大好河山”的班隊活動,讓學生自己做“小導游”,把自己閱讀的成果展示給同學們看,這樣的課外閱讀目的明確,使學生的閱讀成果受到表揚和鼓勵,能增強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提高課外閱讀的質量。
另外,召開“成語故事會”、古今中外的人讀書成長的故事講讀會、閱讀交流會及精彩文章朗誦會等活動,可以設置一些獎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課外閱讀由最初的是一種負擔變成樂趣,到最后變成一種自發性的行為,直至成為一種良好的習慣。
4.指導學生摘錄,重視知識遷移
對于一些比較精彩的詞句、篇章,人們總是會一遍一遍地讀,反復揣摩,用筆摘錄,小學生也是如此,摘錄是指導學生認真進行課外閱讀的好方法,學生做摘錄之前,必定經過自己的思考,把自己感興趣的、自己認為精彩的部分摘錄下來,那么這樣的知識更容易被學生消化吸收。
但是要進行摘錄還要有明確的目的性、選擇性,這就需要教師進行精心指導,要培養學生隨時記錄的好習慣。“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更會讓人終生受益。摘錄是閱讀的一個方面,“學以致用”是語文學習的終極目標,精彩詞句摘錄后要試著運用,要多給學生提供交流、講解、練筆的機會,讓學生平時多注意觀察,一場春雨、一場雪、一片樹林、一件小事都可以成為練筆的素材,常寫常練,把閱讀和作文有機地結合起來。
5.鼓勵學生持之以恒,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機會
課外閱讀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良好的閱讀能力更不是僅憑一腔熱情就可以一蹴而就的,它的長期性需要教師不斷地鼓勵和輔導,持之以恒,才能有成效。即使教學任務非常緊張,也要保證學生有課外閱讀的時間,課外閱讀、交流活動也不能因為教學任務緊張而被忽視,這絕不是在浪費時間,相反,是對語文教學最有力的促進。
閱讀能力是一個人必須具備的重要能力之一,閱讀習慣是將影響學生一生的重要習慣,閱讀教學也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村小學教師要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因時、因地制宜搞好課外閱讀指導。
〔責任編輯: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