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學改革是課程改革系統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環。教學改革必然涉及兩個方面:教學理念的改變與教學策略的革新。本文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了對教學改革的理解。
【關鍵詞】數學教學方法 教學策略 創新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9-0153-01
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主動且富有個性的過程。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運用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因素,組織學生開展數學活動,充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一 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的意義
1.創新思維和能力可以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數學問題是豐富多彩的,不僅數學學科內部有不少的問題情境,現實生活中也存在著許多與數學有關的問題,這也是人們常常忽略的資源。幫助學生了解、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形成解決這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是數學新課程標準的任務之一,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則是實現這一任務的很好途徑。
2.創新思維和能力可以增強學生數學應用的意識
當然數學的應用不僅是解決幾個實際問題,數學的應用體現在不同的方面,可以作為一種語言、一種思維、一種策略等,所以在教學活動中,應盡可能展現知識的發生與應用過程,使學生理解并掌握相應的數學知識和技能,以形成初步的應用數學的意識。
3.創新思維和能力的培養是時代對教育的要求
創新教育是反映時代精神的一種新的教育理論,是符合教育發展需要的新的教育思想。傳統教育是以知識傳承為價值取向的,只注重知識的傳遞過程,不利于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創新性思維成為當前數學教學改革的必然選擇。
二 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
1.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
良好的思維習慣,主要體現在是否敢于思維和獨立思維。這就要求教師首先應為學生的思維提供空間和時間,注重思維誘導,把知識作為過程而不是結果教給學生。要為學生的思維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應做到:(1)按課程的邏輯程序設計問題,培養學生獨立思維的習慣;(2)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獨立思維的習慣;(3)鼓勵大膽質疑、釋疑,培養學生敢于思維的習慣。
2.推理嚴密性的訓練
數學思維的發展首先是以對概念的正確理解為基礎,其次依賴于掌握,應用定理和公式進行推理、論證和演算。因而在理解掌握概念、定理、公式的同時,要能正確表述(包括文字語言和符號語言),并用它們進行嚴密的推理,做到步步有據是正確思維的前提。
3.克服思維定勢,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全面性
在思維和解題中有“法”可循、有“路”可行。但有些學生往往忽視知識的靈活應用,由于受到某些方法的局限,形成了一定的思維定勢,影響了思維的靈活性,因而在教學中應想方設法克服學生的某些思維定勢,注重多角度思維,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全面性。
4.引導進行一題多解、一題多變,培養思維的廣闊性和創新性
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一題多解,讓學生用不同的思路、方法來解,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和創新性。
三 創新思維開發和使用中的問題
創新思維開發和使用中存在的問題:(1)學生的主動性不夠,教師思維代替學生思維;(2)問題情境的設計影響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3)部分教師的業務素質不高影響了培養的效果。
四 解決對策
1.改進師生關系,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中的主體
教學分析表明,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關系是交互主體性的伙伴關系,既不是單純的學生,也不是單純的教師。教師和學生是教或學的中心人物。怎樣改進師生之間的關系,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呢?首先,要注重與學生的交往。教學中應有互動、協調的師生關系。其次,在教學中要改進評價方法,使每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都有所提高,學習更有自信心。再次,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要。
2.改變教學形式,重視數學活動
有效的數學教學應當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分的進行數學活動的機會,在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引導學生積極進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與實踐創新,促進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想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學習,并在意志力、自信心、理性精神等情感與態度方面得到良好的發展。
五 結束語
教與學方式的改變,要求教師不斷地形成新的基本技能,不再只以知識形態來呈現,而是以行為的方式來呈現;要不斷地更新觀念,不斷探索,以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對于學生思維能力,特別是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很復雜而系統的領域,還需要我們在教學中不斷探索、總結,再探索、再研究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李紅婷.數學創新教育中的教學原則探微[J].數學通報,2001(3)
[2]胡勇健.“高中數學學生自主探索法”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踐[J].中學數學,2000(4)
[3]劉邦耀.淺談數學教學中創新思維的培養[J].數學教學通訊,2000(8)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