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整理書柜,偶爾翻出了一本“家校聯系冊”。厚厚的本子上密密麻麻地寫滿了我與王×父母對他的“特別關注”,有驚喜,有失望;有委婉的批評,有耐心的引導;更有我們在教育一個“特殊孩子”時的默契與靈犀。隨手翻開一頁,一行行熟悉的字跡印入我的眼簾……
王×:
今天感覺怎么樣?上課時你的小手高高舉起,我真為你高興!第二節下課后,大家馬上準備做眼睛保健操,劉老師卻看到你從桌斗里拿出東西來吃,我不禁皺起了眉……有進步也有不足,好好想一想,好的方面繼續發揚,不足的地方快快改正。劉老師期待你更好的表現!努力喲!明天見!
關注你的:劉老師
看著看著,我不禁回憶起那時的情境。小時候,我曾有一個夢想,那就是站在三尺講臺上,手中的粉筆吟出一曲曲動人的歌謠,知識的幼苗在孩子的心中成長。那年,我剛剛走上工作崗位,我的心情是復雜的,擺在我面前的是許多的困難和未知的迷惘,但不服輸的我依然充滿信心。
家長會結束,大部分家長都已經離開教室,只有一個家長從椅子上起身,緩緩地走到我身邊,他說:“劉老師,我們家小孩可能和別人家的小孩不一樣……”于是,一次長時間的談話開始了。從和家長的談話中我了解孩子是感統失調。我了解到孩子的智力沒有問題,甚至在記憶力方面比同齡的孩子都好,只是好動,聽到刺激的聲音反應會很大,以自我為中心,人際交往有障礙。第一次聽到這樣的病,我很奇怪,于是我上網查了一下,發現感統失調的癥狀有很多,如好動不安、注意力不集中、脾氣暴躁、動作不協調、社交能力差等。而這些無疑會造成兒童學習和交往的障礙。
雖然從家長那兒我了解到了他平時的一些表現,但第一次面對他和別人不同的表現,我還是嚇了一跳。在我的一節語文課上,我提出了一個問題,很多孩子都舉手了,于是,我說:“老師要讓坐姿最好的那個孩子來回答問題。”我叫了一名坐得很直的同學,這時,他大聲嚷嚷道:“哼!老師為什么不叫我?我坐得不直嗎?”他邊說邊拍桌子邊瞪眼,腦袋也跟著擺動。我剛要跟他講道理,他卻憤然離開了座位,在教室里跑來跑去,像是瘋了一樣,情緒無法控制,任憑我怎樣勸阻,也無濟于事。我剛伸手拉住了他,他就馬上掙脫了我的手臂。此時,其他小朋友都驚呆了,有的呆呆地看著他,有的跟著瞎起哄,還有的也跟著他跑來跑去。十分鐘之后,他終于慢慢地平靜下來了,我輕輕地撫摸著他的頭,給他講上課的紀律。此時,他已精疲力盡,似乎明白了什么,又似乎只是累了。
放學后,我馬上和家長取得了聯系,從和家長的溝通中,我知道,當發生一些孩子意想不到的事的時候,他就會有一些激烈的反應。那怎樣才能讓孩子盡快地適應學校的環境呢?于是,一連幾天,我開始耐心地觀察孩子。我發現,雖然孩子存在一些問題,但是有一個優點特別突出,那就是識字量大,能認識很多字。
于是,又一節語文課上,我又叫他回答問題,并且稱贊了他:“你回答問題的聲音真洪亮,如果在別人回答問題時,你能坐直聽就更好了。”他使勁地點點頭,坐得更直了。原來,好孩子是夸出來的,我更堅信了這句話。下課后,我把他叫到我身邊,我對他說:“我很喜歡你,我們可以做朋友嗎?”他習慣性地點點頭。我繼續說:“這是我送你的禮物。”我拿出我提前準備好的一個精美的本子,他眼前一亮。我說:“這雖然是送給你的,但現在不能給你,我每天會在上邊寫上我對你說的話,這是我們的小秘密,好嗎?”他又點點頭,也不知道聽懂了沒有。放學時,我把本子拿給他,他好像把這件事已經忘記了。回到辦公室后,我馬上和他的家長取得了聯系,并告知我的用意。第二天,他興沖沖地走進教室,還沒有走到我身邊,就大聲說:“我今天會表現更好的!我喜歡你!”我回應道:“我相信你!”從那天起,我知道他開始喜歡我了,開始能夠聽得進去我說的話。
從此以后,這個“聯系本”,便成了聯系我們之間、我和他父母之間的紐帶。每天不管多忙,我都會在放學時為王×寫一段話。有在校的表現評價,有激勵與教導,也有關懷與呵護。我建議他的爸爸媽媽每天晚上也為他寫一段話,讓他感受父母的關懷,以激勵他進步。
那日又見到了王×,個子長高了,依然很調皮、待人熱情,燦爛的笑臉掩飾不住自信。聽說,他已成為了班上的“放心學生”,雖然和別的孩子還是有些不同,但不會因各種問題而受到“特別關注”。我高興,為他,也為自己。
再讀“愛心冊”,不禁心潮澎湃。我再一次深深相信:教育因為有愛,一切皆有可能!
王×,親愛的孩子,愿你一切都好!越來越好!
這是我的教師夢,我相信通過我不斷地努力,我的孩子們會更加茁壯地成長。讓我們的孩子如鮮花般怒放,成為有理想、有抱負的有為青年,為我們偉大的祖國奉獻自己的力量,實現自己的“個人夢”,這樣,我的教師夢也會早日實現!我們的“中國夢”也會更加豐富多彩。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