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科目的教學也必須緊密圍繞社會的需求,要把語文教學與學生的專業和實際相結合,從而實現中職教育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中職語文 教學方法 創新 優化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9-0184-01
新形勢下的中職語文教學,理應順應時代的要求,在教學中進行教學創新,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從而提高教學質量。下面,筆者從幾個方面談談中職語文課堂教學方法的優化與創新。
一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多媒體教學是以計算機、電視、錄像、投影等電教設備為主體,利用文字、實物、圖像、聲音為媒介向學生傳遞信息的教學方法。多媒體的使用改變了傳統教學中粉筆加黑板的單調、呆板的教學形式,將抽象和生澀的知識直觀化、形象化,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了其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課堂需要,利用電教手段配合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語言的興趣,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從而優化教學過程。
二 把人文教育有機地融入課堂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過去語文課上,教師把課文條分縷析,肢解為字、詞語、句子、段落等,把語文課上成純粹的工具訓練課。語文教學的人文教育功能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語文課上沒有思想的碰撞、心靈的觸動、情感的陶冶、審美的熏陶,學生不能從中很好地體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新的課程標準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學目標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語文教育應有的豐富內涵,充分展示語文自身的無窮魅力,還語文以本來的面目。
為提高教學效果,教師可以在語文課堂中設置課本劇表演、寓言故事表演、小品劇表演,以表演的形式,把單調的書本變得鮮活可感,一方面強化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記憶,另一方面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升人文素養。
三 自主教學
中職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在設計教學內容時應遵循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可進行課堂嘗試教學,讓學生備課、講課,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挖掘了學生的內在潛力。大部分的中職學生都處于叛逆期,他們有很多自己的想法,讓學生作為一位“小老師”可以讓他講述自己的見解,也可以設計題目問他的“學生”,還可以讓學生提出疑問,當眾解答。可以在教學中每單元安排兩篇實踐性較強的課文,讓學生進行嘗試教學,由各小組同學各自搜集資料、合作備課,然后推選1~2名學生上臺講課競賽,各組長當評委,最后由教師進行點評。運用這種方法進行教學,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們過足了“教師癮”,把主體性發揮得淋漓盡致,同時教師也能夠很好地掌握學生的思想動向和思維方式,更利于教學環節的設計。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讓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主動,在平等和諧地氣氛中師生融為一體,取得“雙贏”效果。
四 寓教于樂,課堂融進多種活動
1.開展課堂辯論、各種競賽
競賽是課堂創新教學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教師教學由封閉向開放轉變的有效途徑。朗誦精彩的散文、成語接龍、格言警句等,都能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另外,“辯論出智慧”,可以根據課本中的觀點、時事話題等引導學生進行辯論,不但能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更能啟發和拓展思維。
2.組織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
在語文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如組織參觀、制作板報、書法、模擬法庭、模擬面試等活動,通過這些活動,鍛煉學生動腦、動口、動手等實踐能力和堅強意志,讓學生在具體生動的學習情境中去感受、體會、發現,讓學生在具體的語文實踐中鍛煉自己、磨礪自己。
綜上所述,教師不但要結合中職學生的培養目標,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優化教學方法,還要將創新觀念滲透到教學中,逐漸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才能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學習質量,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高素質的綜合性技術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馬素榮.語文動態閱讀教學初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6(13)
[2]廖映新.淺析中職語文教學方法的創新[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15)
[3]張衛星.探析中職語文教學與專業整合的課堂教學模式[J].考試周刊,2011(55)
[4]余映潮.學生活動充分,課堂積累豐富[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00(Z2)
[5]余映潮.穿插引進——教學設計藝術例談[J].語文教學通訊,2000(9)
[6]張誠毅.語文情境教學的主要特征[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6(8)
[7]劉丹丹.中職語文創新教學中的情境創設方法分析[J].今日中國論壇,2012(11)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