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是一門基礎課,是華夏文化的濃縮,更是一種藝術,是學習其他科目的基礎。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學生語文素質的培養。怎樣才能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素質呢?關鍵就是教會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
【關鍵詞】語文 職業高中 學法指導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9-0185-01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在教學語文,傳授知識的同時,要著重指導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現將職高語文學習的幾種方法簡介如下:
一 開門見山法
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活動單導學模式,將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一一列于其上,讓學生一目了然,心中有數。在教學不同類型的課文時,要提前告訴學生掌握的知識類型,讓學生有針對性地預習課文,為此類型的課文學習做好充分的準備,而且幫助學生掌握此類型課文的學習方法。例如:在教學《景泰藍的制作》這篇說明文時,告訴學生學習說明文要抓住幾點:(1)說明對象及其特征;(2)說明順序及結構;(3)說明方法;(4)說明語言的特點。然后按照這些要求指點學生從課文中找出來。這個尋找的過程就是教師引導學生瀏覽閱讀、賞析課文的過程。這樣,學生既學會了本篇文章,又掌握了說明文的一般學習方法。今后學生再遇到此類型的文章,就知道該怎么賞析了。
所以教師在教授不同體裁的文章時,要開門見山,及時告訴學生需要掌握哪些內容,指導學生掌握與體裁相應的學習方法,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培養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
二 歸納提升法
教師在講完課文后,要引導學生積極回憶所學內容以及學習的步驟。學生在歸納總結自己學習的過程中,必然要理清思路,這樣大大加強了學生對此類課文的把握程度,使學生由感性層面上升到理性認識,強化了學生學習的認知度。對每一單元課文的教學都要做相應的總結歸納,讓學生明確學習本單元文體的程序和方法。例如:第一冊第三單元的古詩詞學習結束后,就要啟發、指導學生進行概括總結學習古詩詞的方法。學生在一番回憶、討論后,明確了古詩詞學習必須要多誦讀,還要進行聯想想象,結合作者的寫作背景體味作者文字中蘊含的感情,咬文嚼字,并區分古詩詞的種類。可以結合第一單元的現代詩歌進行比較,指導學生了解現代抒情詩與古典詩歌的寫作手法。這樣,通過對本單元的學習,學生初步掌握了閱讀詩歌的基本方法,反復誦讀,感知詩歌的韻律,品味作品的感情。以此類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對每單元課文甚至是每篇課文有個小結,歸納整理相關知識點。從橫向來看,又要對相近或相似文章進行辯證分析,歸納不同點及相同點。
三 觸類旁通法
教師在授課時,要適當地對課文進行解讀,解讀的時候要具體地告訴學生怎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課后教師可以找相同類型的文章給學生品讀鑒賞,檢查學生是否掌握了解讀方法,是否會知識的遷移,做到觸類旁通。職業高中學生最怕的就是語文語段分析,及閱讀理解題、簡答題等。例如:在講現代文時,就要培養學生找出語段的中心句,概括語段的中心意思等能力。教師要指導學生找中心句,提醒學生注意中心句一般所在的位置:段首、段尾、段中。如果少數語段沒有中心句,教師就要教學生依據語段的層意來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總之,要概括語段內容,就必須找出中心句。這樣反復訓練后,學生自然就能掌握方法,也能相應地提高閱讀理解能力。教師就要在教學中培養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拓展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 練習反饋法
活動單導學模式中最后都有練習反饋,以檢測本堂課學習的效果。這種做法不僅對當堂課的教學有直觀的認識,而且使學生對學法有所領悟。因此每節課的課堂練習教師要精挑細選,學生要及時主動完成練習,掌握知識。例如:教文言文時,學生普遍認為內容枯燥,提不起興趣;那么怎么才能勾起學生學習的欲望呢?最好的辦法就是利用活動單,在活動單上寫出要掌握的知識點,然后通過練習訓練,幫助他們理解文意,疏通知識點,掌握文章內容。通過學生的具體練習操作,討論分析,他們會對課文的印象特別深。除了文言文,其他文章都可以采用這種方法來指導學生的學習。但是在練習的過程中,要防止學生抄襲他人的作業,必須獨立完成,做完之后再交流補充修改完善。例如:《勸學》,學生剛開始不能很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只是大體知道是勸說人們學習要刻苦努力。通過活動單設計,把本文的結構框架列出來,學生有了直觀的認識,再加上文章的注釋,便能對本文有進一步的理解,然后再聯系自身實際,闡發職業高中學生應該怎么學語文?或者讓學生試著與荀子“對話”,就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文章,也能讓學生對學習有所感悟。
總之,語文學習的方法多種多樣,“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師只有不斷感知、不斷實踐,才能摸索出適合學生學習的方法,才能提高教學質量。教師要指導學生在遵循教學規律的基礎上靈活運用相應的學習方法,循序漸進,持之以恒,逐步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素質。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