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一門自然學科,化學與生活的聯系很大。化學課堂上,教師往往通過簡單的實驗來激發學生對化學的學習興趣。然而,隨著教學內容的不斷深入,許多化學知識都不能單純的靠直觀的化學實驗或簡單的課堂講解來讓學生掌握。
關鍵詞:中學化學;創新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教學模式實施
尋求新的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是每個教師教學活動的根本目標。化學的理論知識強,對學生的動手能力要求高,教學模式的創新更加迫在眉睫。目前,隨著新課程步伐的推進,化學教師更要跟上課程改革的步伐,樹立新的教育理念,拓寬教學視野,調整自身的教學行為,提高化學教學專業水準,與新課程同行。
一、教學思想的改變
教學思想的真正轉變其實是在教學中從一種舊的習慣轉變為一種新的習慣。提到教學思想的轉變,好象一直是個老大難的問題。我們總說要轉變教學思想,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可到底如何去做呢?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又往往不知所措。如果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真的在課堂上把很多時間交給學生的話,那教學任務能完成嗎?實際教學效果能達到要求嗎?而在實際中,通過我們的探索和實踐,發現是完全不用擔心這個問題了。
二、教學工作和教學課堂的改革
教學工作及課堂的改革只有立足學生方能顯示其生機與活力。在課堂教學中立足于學生自身來教學,實施導學方針,既可減輕師生負擔又可提高課堂效率。立足學生,因材施教,不斷探索新的教學途徑,這必將使我們的工作充滿著生機和活力,這也必將符合教育教學的科學發展規律。
三、注重聯系社會
學生在校學習的東西,只有與豐富的社會實踐相結合,才能變得鮮活起來,只有通過自己的親身實踐,知識才會變得豐富、深刻。尊重學生,讓他們走進自己的生活世界,體驗生活體驗社會,即使失敗,也可能成為學生終身受益的財富。教師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多與實踐相聯系,達到學以致用。
四、注重學生個體差異,存進學生個性的發展
素質教育要求在面向全體的同時,也要承認個性差異,教師要尊重每一位學生,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愉快的成長環境,教師應學會“蹲下來跟學生說話”,教學過程中允許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教材的編寫內容產生質疑,針對不同層面的學生選擇切實可行的方法,以達到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發展的目的。
五、跳出學科看教學, 促進學生知識、能力、態度、情感的協調發展
以往的化學教學不太重視學科知識的廣泛聯系,造成學生認識的僵化和局限,防礙了學生的發展。自從中學教學理化合一以來,教師的教學態度有所改變,但和其他學科聯系得甚少,這很不利于學生的發展,因此,在化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科間的有機結合,如:關注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會給我們的教學帶來諸多方便,從而提高學習效率。注重學科間的綜合,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的認識面才會加寬,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六、充分挖掘教材,激發創新精神
教育的生機與活力,就在于促進學生個性的健康與發展,那種“告訴”為主的教學方式,剝奪了學生思維、選擇和嘗試的權利,只能扼殺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創造能力的發展。①新教材的內容圖文并茂,無疑給學生的積極學習注入了活力,增添了拓展性課題、小資料,可鼓動學生針對這些內容撰寫小論文、小競賽活動,增加學生動腦、動手的機會。②學會上網查資料,對一些信息處理,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習主動性。教材中安排了有關化學家的研究成就,這就給學生樹立一面榜樣的旗幟,利用榜樣的作用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
七、注重實驗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實驗是創新之本,科學家的發明成果都來自實驗,實驗是驗證、探索、發明新問題的最可靠的手段。1.可保留一些驗證性實驗,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2.將一些驗證性實驗改為探索性實驗,學生逐漸學會自己設計,教師要放得開,鼓勵他們獨立完成實驗,給孩子們一些權利,讓他們去選擇,給孩子一些機會,讓他們自己去體驗。3.將探究實驗變為家庭實驗,體驗化學與生活的聯系。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學校,學生不是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是未來文明的創造者;學生利用生活代用品完成實驗,培養學生實驗技能和獨立操作的能力,為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提供了保證。
八、實施多元的評價,發揮學生的個性潛能
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多數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還是看考試分數,這種統一性掩蓋了差異性,教師可從多視角看學生。如:從語言表達能力、實驗操作能力、解題能力、善于發現問題能力等評價學生,人人有亮點,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想,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會多出一批好學生,評價不是為了排隊,而是為了促進學生發展。多元評價的主要目的是激活學生的學習動力,使學習的潛能更好地發揮出來。
九、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無不注重問題的設計,教師如何在教學過程中精心創設問題情景,誘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如何卓有成效地啟發引導,促使學生思維活動的持續發展,從而更有效地達到素質教育的要求是非常重要的。在化學教學中教師要深入研究教材的內容和特點,以及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精心創設問題情境,扮演好設疑、引疑的角色,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在探索教學中創設怎樣的問題情境,以什么樣的形式出現,都必須根據教材特點和教學目的的要求決定。可以有意設疑,創設矛盾情境;還可以興疑激趣,創設懸念情境。
總之,創新教育是教育發展的一種必然,教師要不斷摸索,在教學中大膽創新,認真總結經驗,爭取完成目標。
【參考文獻】
[1]謝芝澤,中學化學創新教學的實施探討[M].山西青年,2013
[2]吳俊明,王祖浩.化學學習論[M].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
[3]王歡,張輝,鄧晶.現代信息技術下中學化學課堂教學模式探討[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7(21)
【作者單位:鎮平縣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