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市場經濟條件下成本核算在社會企業和單位發展中得到了廣泛運用,事業單位對成本核算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事業單位成本核算是對事業單位在提供服務過程中所耗費的價值進行分類、匯總、核算,提供準確的成本數據并為事業單位成本管理工作提供數據保障。成本核算一方面能培養單位員工成本節約意識,另一方面能夠幫助事業單位有效降低單位運營成本和提高單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其在事業單位中的應用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成本核算 事業單位 作用
事業單位和國家政府的關系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發展相應地發生變化。在國家實行計劃經濟時,國家政府集權于一身,對社會企業和事業單位都統一管理,事業單位各類決策統一由國家決定,事業單位運營成本全部由國家政府承擔。因此,事業單位只注重資金的投入,而忽略了對成本的控制和社會效益的產出量,同時事業單位并未對內進行成本核算或者只是對單位開支做簡單記錄,無法對單位成本管理產生正面作用。目前,國家積極推行市場經濟,由市場來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政府在人事、財務、決策等方面進行分權,事業單位具備完全的自主權,自主決定單位的運行方式、工作行為和發展方向。同時事業單位也必須自負盈虧,面對市場中優勝劣態的發展趨勢。由此,事業單位進行成本核算已經勢在必行,其在事業單位成本管理和發展過程中具有重要意義。
一、事業單位成本核算的定義及特點
事業單位成本核算是事業單位財會人員運用專業會計知識和成本核算的方法對單位提供服務過程中所記錄的各類成本花銷進行匯總、分類,同時將所記錄的成本進行核對,最終來確定事業單位運營過程中提供的總成本和單位成本。
事業單位,一般指以增進社會福利,滿足社會文化、教育、科學、衛生等方面需要,提供各種社會服務為直接目的的社會組織。事業單位不以盈利為直接目的,其工作成果與價值不直接表現或主要不表現為可以估量的物質形態或貨幣形態。事業單位不同于企業,事業單位在所進行的事業活動不以追求利益為目的,只期望獲得社會效益最大化。因此,相對于社會企業成本核算,事業單位有其自己的特點:第一,企業會根據活動中的每一筆開支進行詳細記錄并且對所有開銷內容都會有明確歸類。所以從核算內容角度看,事業單位成本核算是不完整的成本核算;第二,企業中各類成本費用的劃分具有明確規定,同時對各種成本費用的計算分配方法都有嚴格規定。而事業單位中的部分成本費用很難加以界定,界限難以劃分,無法剛性采取特定計算分配方法。因此,事業單位的成本核算方法具備不嚴格的特點;第三,事業單位不同于一般企業,其存在目的是為了追求社會效益最大化。所以事業單位成本核算實際上是單位內部成本核算,為的是提高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和管理水平,加強單位內部人員成本核算理念的同時也努力提高單位有限資金的有效利用率。
二、事業單位成本核算內容
事業單位成本核算的內容主要是依據各個單位從事的服務來確定的,一般而言事業單位成本核算內容主要傾向于單位內部人力資源、發展和產業。人力資源是事業單位得以正常運行的重要保障,通過崗位設置來合理分配單位內部員工數量,將單位內人力資源成本維持在合理范圍內是事業單位成本核算的主要內容之一,也是最普遍的成本核算內容;事業單位在以社會效益為根本目的的同時也應當兼顧對經濟效益的重視,事業單位在發展或者內部組織改革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單位資源再配置以達到優化的情況。事業單位在發展過程中要遵從勤儉節約原則,通過對資源再優化配置來減少事業單位成本和提高資源利用率。通過對事業單位的大致總結,事業單位的收入主要來源以下三方面:國家政府依據法律規定賦予事業單位面向社會公眾收取相關費用或者服務費;事業單位將新的科研技術、知識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從社會市場中所獲得的經濟收益;事業單位以國家創造的固定資產,如房屋、器材、機器、車輛等向社會提供使用,并從中獲得的資源使用費。對于以上概括的事業單位收入的管理,同樣也應納入到事業單位成本核算的內容當中。
三、事業單位成本核算的必要性
隨著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事業單位大體上已經完成向自主化經營的過渡。自主化經營意味著事業單位要自負盈虧,完全舍棄計劃經濟時期“吃大鍋飯”的經營理念,因此成本核算在事業單位中所體現的作用和必要性也越來越明顯,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事業單位進行成本核算順應時代發展
事業單位在計劃經濟時期,其所需龐大資金來源于政府完全性撥款且運營模式為政府集權經營,事業單位在運營過程中不會過多去關注單位經營成本,更加注重目標的完成程度反而忽略了成本控制在事業單位經營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時代的發展也帶動著我國的經濟體制轉變成市場經濟,市場經濟環境促進事業單位運行模式改革。我國政府將事業單位進行區分對待,將事業單位撥款預算中的絕大部分主要用于促進公用事業發展的事業單位,其他事業單位在政府資金援助中所獲份額降低并且開始執行自主經營模式。因此,其他事業單位將逐漸關注事業單位在運行過程中的成本管理,而成本核算是事業單位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成本核算幫助事業單位滿足價值規律要求
價值規律是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基本經濟規律。價值規律所要求的等價交換,也就表現為商品的價格應該與價值相符。價值規律的這一客觀要求,作為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必然趨勢,支配著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運動,調節著社會勞動在各生產部門間的分配,刺激著商品生產技術的進步和決定著商品生產者的優勝劣敗。由于事業單位處在市場導向的經濟環境中且大多數事業單位屬于不完全型社會企業,其若要獲得長期且穩定的發展就必須滿足價值規律的要求,通過價值規律的刺激作用促使事業單位將其內部資源進行再優化配置,改進和加強事業單位經營管理,從而節約成本,增加社會效益產出率。因此,事業單位要保持長期發展的競爭優勢必須注重服務成本的控制和管理,成本核算為服務成本管理提供真實的成本資料同時也能促進事業單位資源優化配置滿足價值規律的客觀要求。
(三)成本核算對事業單位改革向縱深方向發展起到積極推進作用
成本核算在事業單位發展中的應用對其改革具有重要意義。伴隨事業單位不斷發展的目標,事業單位要進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同時,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改革方向逐漸轉向成本控制上,而事業單位成本控制最基礎的工作就是成本核算。在成本核算工作支撐下事業單位進行人事改革的過程中針對在崗人員同該單位的工作性質和工作任務的匹配度將人力成本控制在可接受范圍內,減少人力成本的同時也能提高工作效率和保障工作質量。成本核算有助于事業單位依崗設人,減少單位富余人員,一方面能夠向在職人員提供保證讓他們能夠安心于現狀工作努力提高工作質量且獲得比原先較高的工資收入,另一方面富余人員通過自謀合適工作機會來掙取更多的收益,這一行為結果也正符合我國當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分配制度,即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成本核算積極推進了事業單位分配制度改革和人員制度改革,這促進事業單位逐漸向社會企業的組織特征發展,即工作效率更加高效,人員結構更加精簡。
(四)事業單位實行成本核算促進單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提高
事業單位要想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獲得長遠發展且求得一席之地,需要對單位內部進行組織變革,其變革內容包括人員變革、結構變革、技術與任務變革等。成本核算的應用對于事業單位改革具有推進作用,促進事業單位分配制度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事業單位在變革進程中的進行的人員變革有助于精簡繁冗的人事結構,保征人力資源效用的最大應用同時避免人力資源浪費、過剩等情況。分配制度變革在某些程度上是通過人事制度改革發揮其作用,以此來提高在崗人員工資報酬,采取工資激勵方式來提高人事精簡后的單位人員的工作效率。分配制度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能夠促進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能夠提高工效率和增加社會效益產出。絕大多數事業單位已經失去計劃經濟時代的政府特殊照顧,其獲得的政府撥款比重減少。雖然事業單位的宗旨是為社會公眾提供服務,以提高自身社會效益為目標,但是事業單位要保持長期發展就必須對單位成本進行管理,成本核算正是成本管理的基礎工作。通過成本核算來降低事業單位運營成本,提高其經濟效益的同時也為能夠更好的向社會公眾服務提高社會效益提供保障。因此,成本核算能夠促進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共同提高,達到經濟效益和經濟效益有機統一目標。
參考文獻
[1]何紅霞. 淺談事業單位成本核算[J]. 財經界(學術版),2009(03):93.
[2]楊曉巖.淺談事業單位成本核算的必要性[J].商場現代化,2010(21):144-145.
[3]徐曉軍.淺論事業單位成本核算[J].中國城市經濟,2010(09):19.
[4]劉明.論事業單位成本核算及創新[J].經營管理者,2010(22):240.
[5]任宏玥.淺論成本核算在企業經濟管理中的作用[J].價值工程,2010(36):19.
[6]李雪寒.淺談事業單位成本核算的必要性[J].現代商業,2008(03):92.
作者簡介:王雪梅(1963-),女,漢族,大連教育學院,會計師,研究方向:會計。
(編輯:唐榮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