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環境會計作為經濟迅速發展和環境問題日益嚴重背景下的產物備受關注。我國對環境會計的研究相對較晚,總體上還處于探索階段,環境會計實務更落后于發達國家。文章對我國環境會計的計量方式進行研究,發現其中的不足,并針對相關問題提出相應的改進建議。
【關鍵詞】環境會計 計量方法 問題 改進建議
一、我國環境會計的計量方法
目前環境會計計量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類:(1)以勞動價值理論為基礎的傳統會計計量方法:歷史成本法、重置成本法等;(2)以邊際價值理論為基礎的會計計量方法:邊際成本法、機會成本法、替代成本法;(3)模糊數學模型法以及法院仲裁法和意愿調查評估法等。在此基礎上,我國企業對環境會計六要素的計量主要采取以下方式:
(一)環境資產
在我國環境資源的計量中主要可劃分為兩大類:一是對于有人類活動參與而形成的環境資產,例如環保工程建設、環保技術、環保專利等,其計量模式應主要參考現有企業會計準則中歷史成本法的要求進行計量。二是對于無人類活動參與的、自然界中存在的資產即資源性資產,例如油氣資源、礦產資源、水資源等,其計量模式主要以邊際價值理論為基礎,根據自身實際,采取數學模型法進行計量。
(二)環境負債
環境負債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有明確計量標準的環境負債,另一類是無明確計量標準,其金額確定極具主觀性和不確定性的環境負債。環境治理費、排污費、環境罰款和賠償、強制性的環境修復責任等確定性的環境負債屬于第一類,在進行計量時應按實際發生額或者法律法規的規定。法律法規無明確規定的,在企業治理環境過程中發生的成本費用,可采用機會成本法進行計量,例如對或有環境負債的計量可采用未來可能支付的環保費用的合理估計數。
(三)環境權益
對環境權益的計量主要有四種方法:一是按年度收益實際金額,此法主要適用于環境留存收益;二是按實際收到或計提的金額,主要指環保基金;三是采用現值法和可變現凈值法,其適用對象是不耗費任何成本取得的資源性資產的開發使用權;四是按資產價值與成本差額,對需要一定成本才取得的資源性資產開發使用權進行計量。
(四)環境收入
對環境收入的計量主要可采用收入與費用配比原則或者數學方法以及估計方法。前者主要針對環境顯性收入,即公開的賬面收入;后者主要針對計量難度相對較大的環境隱性收入,即未公開的賬外收入。
(五)環境費用
應按實際支付的金額,遵循歷史成本法對環境費用進行計量。
(六)環境收益
因采取環保措施得到的經濟利益減去環境支出即環境收益。對于環境收入的計量可參照環境收入和環境費用。
二、我國環境會計計量存在的問題
(一)環境會計要素的計量照抄財務會計
從以上對環境會計計量方法的研究中不難發現,環境會計的計量方法很大程度上與傳統的財務會計計量方法相同。在環境會計理論尚不完善的今天,其研究和發展都應以財務會計理論為基礎,在企業會計準則指導下進行,但這并不意味著要照抄照搬,那樣就失去了環境會計研究的意義。
(二)環境會計的計量沒有統一的估算方法
目前我們對環境資產的金額進行計量時大多采用估計方法。估計法具有不確定性和主觀性,企業在對自己的環境資產進行計量時往往會選擇對企業有利的估計方法,估算方法五花八門。這樣就大大降低了環境會計計量信息的相關性和可靠性。
(三)環境會計計量中的估算方法過于復雜
環境會計的估算具有跨學科性和復雜性。基于環境資源的不易確定性等特點,企業在進行估算的時候大多采用數學方法,并結合會計學、生態學、經濟學等內容。由于過程的復雜性,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加大了估算的工作量和成本。
(四)環境會計的計量還無法形成理論
我國環境會計的計量在借鑒國外計量經驗的基礎上大多依據現有的財務會計原則進行。目前,對環境會計的研究普遍上是從大處著眼、從大處入手,然而環境會計計量的研究過程應該是從大處著眼、小處入手。我國環境會計的計量的研究不夠具體和系統,在細節上還有很多的不足之處,無法形成相應的理論。
三、我國環境會計計量問題的對策
(一)深入環境會計理論與實務研究
理論研究的相對落后性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國環境會計實務的發展,導致環境會計的發展缺乏后勁。只有不斷加強理論體系的研究,才能為實務發展指明方向,使環境會計研究的對象、內容、范疇等得到規范,促進環境會計在我國的進一步發展。
(二)學習和借鑒國外研究成果
西方發達國家因其對環境會計的研究較早,無論在理論研究還是實踐上都有著相對我國來說較為豐富的經驗。我們應在在創建環境會計過程中,在結合我國具體情況的基礎上加強與國際的合作與交流,吸收其研究成果,借鑒其實務操作方法,以期制定出具體的適合我國企業實施的環境會計核算方法。
(三)重視環境會計法律法規建設
盡快完善環境會計法律法規體系,明確環境會計的地位和作用,加強環境會計準則的建設,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環境審計制度,規范企業的會計核算行為,保證環境會計信息的準確性和有效性;加強環保宣傳,提高全民的環境意識。
(四)注重培養專業化人才,加強專業機構建設
專業化人才是環境會計得到長足發展的保障。在環境會計的估算中,大多需要結合多種學科進行技術性分析,過程比較復雜。我國現有的會計人員在環境會計領域的研究較淺甚至為零,因此培養環境會計專業人才,可以節省估計時間,減少環境會計成本,保證估計結果的準確性。
參考文獻
[1] 李永臣.企業環境會計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2] 朱小平,徐漢,包小剛.環境會計計量的基本理論與方法[J].財會月刊,1998(12).
[3] 周發亮.我國環境會計研究文獻綜述[J].商場現代化,2009(0l).
[4] 甄國紅.日本上市公司的環境會計實踐及啟示[J].財會通訊,2006(l2).
[5] 劉琨.環境會計計量理論與方法研究[J].云南財經大學學報,2011(26).
作者簡介:高君(1989-),女,山東東營人,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碩士研究生。
(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