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市場經濟活動中企業的財務風險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企業要想有效規避風險,關鍵就是要認真看待風險產生的原因,進一步加強預防措施,才能使企業自身立于不敗之地。本文從國有企業的財務風險產生的原因入手,提出了幾點預防措施。
【關鍵詞】國有企業 財務風險 預防措施
一、企業財務風險
財務風險是指公司財務結構不合理、融資不當使公司可能喪失償債能力而導致投資者預期收益下降的風險。財務風險是企業在財務管理過程中必須面對的一個現實問題,財務風險是客觀存在的,企業管理者對財務風險只有采取有效措施來降低風險,而不可能完全消除風險。具體到國有企業,企業財務風險就是指在各項財務活動過程中,由于各種難以預料或控制的因素影響,財務狀況具有不確定性,從而使企業有蒙受損失的可能性。
二、國有企業財務風險的現狀
企業財務風險在不同環境和階段有著不同的表現形式和類別,因而可以將企業財務風險劃分為以下幾類:一是按其財務活動的主要環節分為:籌資風險、投資風險、資金回收風險和收益分配風險。二是按其可控程度分為:可控風險與不可控風險。三是能否通過多角化的方式分散分為:不可分散風險和可分散風險。四是按風險可能產生的結果分為:靜態風險和動態風險等。從對企業發展的具體而言,我國企業的財務風險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企業資本結構不科學
企業資本結構的科學合理事關企業的長遠發展。企業資本結構是指企業長期資本的構成和比例。不合理的資本結構會導致企業財務負擔沉重,償付能力嚴重不足,進一步會導致企業面臨金融風險。從企業債務結構的角度來看,長期負債很少而短期負債很多,就會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企業過分依賴銀行,企業如果過分依賴銀行就會降低企業自身的信譽而加大財務風險,不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
(二)財務活動不適應外部經濟環境
企業的財務活動是在一定的環境下同時受到環境的制約。中國的國有企業大多面臨著財務管理基礎薄弱,缺乏適應外部市場環境變化的能力,往往表現出不能科學預見,反應滯后,措施不當,從而財務風險是不可避免的會發生。
(三)企業內部財務關系雜亂
一些國有企業中各部門之間以及與上級企業之間,在企業資金管理和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都是模糊不清的,往往出現管理混亂、資金使用效率低下、資金流失嚴重的問題,致使企業資金的安全和完整性無法得到保證。
(四)企業投資盲目性大
一些國有企業的投資決策者對投資風險認識不充分,往往出現盲目投資的現象,從而造成巨大的損失,增加了企業的財務風險。在固定資產投資的決策過程中,許多企業對投資項目的可行性分析缺乏深入的研究和系統的論證,同時做出決定時所基于的經濟信息不全面,導致投資決策失誤頻繁發生,投資項目不能獲得預期的收益。
(五)無法及時回收資金
現代社會廣泛存在于企業之間的商業信用。一些企業為了增加銷售數量和擴大市場份額,廣泛使用賒銷的產品銷售方式。在國有企業的流動資產中存在資產長期由債務人和存貨占用的現象,這種現象會使企業缺乏足夠的流動性資金來投資或歸還到期債務,這種賒銷方式會對企業資產的流動性和安全性帶來嚴重的影響。
三、國有企業財務風險產生的原因
財務風險無處不在,它存在于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各個方面之中,財務風險的存在,不可否認會對企業的生產經營產生極其重要的影響。由于企業財務活動所處的環境復雜多變,致使國有企業產生財務風險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財務監控機制不完善
財務監控機制是企業內部一套非常重要和非常獨特的企業財務管理體系,強大的內部財務控制制度可以有效保證企業內部財務控制體系的正常運行,而目前國有企業內部還并沒有形成一套完善的財務內部控制機制,故而財務管理往往不能有效處于監控之中,不可避免的會產生一些財務風險,影響企業正常發展。
(二)企業財務人員風險意識淡薄
許多企業的財務管理人員的財務風險管理意識薄弱,是財務風險產生的一個重要原因。企業財務管理人員對企業財務風險的客觀性認識不充分,缺乏應對財務風險的實際經驗,進而導致企業的風險控制和防范能力較弱,使得金融風險一旦發生企業就不知所措。從我國國有企業的發展現狀來看,由于受到傳統計劃經濟和職業教育程度的影響,國有企業的財務管理人員往往缺乏財務風險管理意識,他們的財務管理理念和財方法,也無法適應市場經濟環境的要求,更談不上有效規避企業的財務風險。
(三)利率、匯率不斷變動
在市場經濟中,利率是一種重要的經濟杠桿,這種杠桿作用主要表現在對資金供求的影響上,利率水平的變動對企業的財務管理具有重要影響。由于在大多數情況下,企業負債率是固定不變的,如果未來利息率出現下降態勢,企業就要按原合同利率水平來支付利息,而這部分利息是很高的,就這樣在無形之中增加了企業的財務風險;如果未來利率出現上升的態勢,會因為貨幣的升值影響,加重企業的還本負擔,也會增加企業的財務風險。另外如果企業使用外幣融資,不斷變化的匯率也會導致財務風險。
四、國有企業財務風險的預防措施
財務風險存在于國有企業財務管理的所有方面并且其產生的具體原因也是各不相同,財務風險的存在不可避免的會對企業生產經營帶來一定的影響。故而,國有企業應重視財務風險的預防和管理,研究財務管理產生的原因,從而進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及時做好對財務風險的監測和預警。只有如此,才能有效降低企業的財務風險,提高企業的效率。
(一)及時發現企業財務風險
財務管理的宏觀環境不斷發生變化,這種客觀環境的改變需要國有企業提高自身對金融環境的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加強企業財務風險的控制也要求應對企業財務活動的全過程實施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可采用以下幾種方法:運用“阿爾曼”模型建立預警系統、利用單個財務風險指標趨勢的惡化來進行預測和監控、編制現金流量預算等方法進行預防和管理。另外,提高財務決策水平,防止由于決策失誤導致金融風險情況的發生。財務決策的正確與否對財務管理工作的成功或失敗呈現正相關關系,為了防范財務風險,企業必須采用科學的決策方法,充分考慮影響決策的各種因素,盡量采用定量分析與計算方法,防止盲目決策。
(二)完善財務風險管理機制
企業風險防范,是指企業防范在經營中所存在的潛在風險,在識別風險、估量風險和研究風險的基礎上,用最有效的方法把風險導致的不利后果降低到最低限度的行為。為了有效防范可能出現的金融風險,企業必須引入科學的風險管理程序與金融風險管理方法,建立和完善企業財務風險管理機制。企業應掌握財務風險防范的方法,其防范技術方法主要有分散法、回避法、轉移法、降低法等,正確認識企業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的關系。在風險識別、評估和分析的基礎上,制定和規劃企業財務管理戰略,確定應對風險的措施,優化財務決策和控制方法,健全財務信息控制系統,從而盡量減少風險損失。
(三)完善風險管理機構,理順企業財務關系
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復雜性和多樣性要求企業應該建立和完善相應風險管理的組織機構,才能實現企業財務管理的正常運作,才能實現企業財務風險的良性管理。同時,為了防范企業財務風險,企業必須理順內部之間的各類財務關系,根據各部門權限制定相應的權力范圍,明確各部門之間的地位,兼顧企業各部門的利益訴求,調動各部門參與企業財務管理的積極性,全力做到權責明確。
(四)提高財務管理人員風險管理意識
財務管理者必須防范金融風險管理,不斷提高自身的風險管理意識。各有關部門、員工,尤其是企業的決策管理層必須加強風險防范意識,無論是投資和融資,還是產品開發和銷售,都應該加強所有環節的財務風險管理意識。企業可以通過員工培訓管理的方式,增強員工的風險意識和風險分析能力,從而減少工作中的盲目性和隨機性。
參考文獻
[1]蘇淑歡.企業財務管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326-328 .
[2]王化成.財務管理案例點評[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272-276 .
[3]李清華.財務管理.北京:經濟出版社,2002.
[4]張敦力.風險基礎財務管理.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2.
作者簡介:陳華云(1975-),女,內蒙古財經大學會計專業畢業,國家級會計師,現任職烏蘭察布市土地儲備中心財務科科長,研究方向:資本市場財務研究,財務理論與實務研究。
(編輯:劉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