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金融行業中,風險管理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尤其是在商業銀行的運作過程中,風險管理幾乎涉及到各個方面。作為完善商業銀行管理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風險管理的策略關系到商業銀行自身發展的好壞,同時也關系到我國金融業的健康發展。但是,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逐步加深,我國銀行業面臨的金融環境更加復雜,使得商業銀行在風險管理上面臨著越來越大的挑戰,因此,我國的商業銀行如何在風險管理方面制定比較完善的策略,成了銀行業面臨的重要課題之一。
【關鍵詞】 風險管理 華夏銀行 策略
一、引言
2008年,由美國次貸危機所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和銀行破產的事實為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敲響了警鐘,在全球化金融危機的激烈競爭中,我國銀行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一方面是國內銀行業整體競爭力的提升,使得競爭愈發激烈;另一方面是我國全面開放的銀行業,開始與國際知名商業銀行進行深度接觸,國際銀行給我國銀行業帶來巨大的沖擊,在這種情況下,我國商業銀行的發展表現出越來越多的風險形式,讓許多銀行在風險管理方面更加謹慎、更加特殊,風險管理已成為我國商業銀行最為脆弱的環節之一,解決風險管理的難題已迫在眉睫。
二、華夏銀行信用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信用風險管理失衡,資產業務過于集中
信用風險是任何銀行在經營管理過程中面臨的最主要風險之一,因此,對信用風險的管理方面,華夏銀行通過成立專門的部門機構,采取多種措施進行管理,但是由于信用風險大多來自于銀行的貸款業務,而貸款業務又是銀行的最主要資產業務,所以華夏銀行在信用風險管理上,對貸款業務相對寬松,與其他業務的管理上體現出較大的不均衡,而由于貸款業務所帶來的資產業務過于集中的情形無形增大了銀行的信用風險。貸款業務已成為華夏銀行利潤的主要收入來源,尤其是由貸款所產生的利息,2010年,華夏銀行利息收入為433.68億元,其中貸款利息收入為270.09億元,占總收入的59.45%,這種單一的利潤來源,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很容易造成華夏銀行盈利能力的不斷下降,為公司帶來巨大風險。
(二)內控制度不健全,使操作風險管理事后多于事前
隨著本世紀初《新巴塞爾協議》的公布,全球各大商業銀行開始對操作風險的管理逐漸重視了起來,我國商業銀行也不例外。與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有所區別的是,操作風險主要來源于商業銀行內部,這種潛藏于銀行日常經營業務過程中的風險,有些很難發覺,很容易對銀行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2008年以來,在華夏銀行內部由于操作風險引發的案件很多,2008年至今,華夏銀行涉及在會計、出納、儲蓄業務及對公業務等方面的案件主要有貪污、挪用、搶劫和偷竊等,共計67起,涉案金額達到10772萬元,這些金額最后被追回無幾,都讓華夏銀行自身承擔了損失。
(三)風險管理手段落后,缺乏先進管理理念
在現階段,國際方面對銀行業風險管理的理念是:風險管理基于制度,更重于方法和觀念。也就是說,銀行的風險管理需要制度作為基本的支撐,但由于影響銀行風險的因素眾多,想要對各類風險實施全方位全過程的監控,就必須樹立先進的管理理念,使用先進的管理手段進行。
就目前華夏銀行風險管理的方法上來說,多采用傳統的內部控制方式,即以擺正員工思路、提升員工防范意識為先,然后輔助于一些監控工具進行風險控制,全行至目前還沒有建立起完善的監控網絡和監測計量,只有風險部門能夠使用一些簡單的工具對信貸業務進行數據統計和分析,而且對國外一些先進的管理理念,如風險管理分析的VAR和RAROC方法的使用上,還處于比較粗淺的階段,從而無法使得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在管理上達到統一,形成統一的風險管理戰略體系。
三、優化華夏銀行信用風險管理的策略
(一)建立信用風險預警線,完善授信管理體制
1.在信用風險管理過程中科學進行授權授信。華夏銀行應針對貸款業務上,建立分層決策體制,對業務較為集中的地區進行等級劃分,使不同地區的不同分行、支行具有不同的貸款審批權限,并在對客戶評級的基礎上,對客戶進行相應的授信額度,有利于減少由于業務集中而帶來的信用風險。同時根據業務分布地域的情況,適當在業務較少的地區下放貸款審批權,便于擴大貸款業務。
2.對華夏銀行所集中的信貸行業和信貸客戶實行授信預警線。在華夏銀行的經營活動過程中,應定期對比較集中地區的主要客戶進行風險的評級和分析,了解這些客戶所處的行業的市場及實際的經營能力等,并定期對主要客戶實施資金跟蹤,建立客戶授信預警線,確保不會因客戶自身原因出現信貸風險,并通過對集中行業進行信用風險評估,建立對這些行業預期市場需求、價格變化等的監測體系,建立對應的信貸退出機制,規避無效信貸市場。
(二)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完善三步走策略
首先應建立較為科學的考核體系。對華夏銀行來說,考核體系建立的目的是用來衡量從事風險管理的相關人員的效率,在這個考核體系中,要將行內的業務與風險進行掛鉤,改善以往單一的利潤考核的方式,而是把經濟利潤與經濟資本回報率作為考核體系的主要指標,以此來建立長期的有效的風險管理約束機制,引導華夏銀行各分行積極對業務進行擴張,并實現不斷對資本和收入結構的調整。
其次應有序開展合規管理建設。合規管理是銀行業多年來一直強調的重要內容之一,華夏銀行要能夠通過合規管理的建設達到對風險的有效識別、準確評估和精準檢測,而且通過合規管理能夠將行內所有業務的關鍵風險點都能納入到既定的制度約束中去,達到對違規事件的監控,確保制度的執行力。
再次應加強內審監督的完善。在華夏銀行的風險管理中,除了針對風險因素的監控之外,還要明確每個員工的崗位與職責,達到風險追求的便利性。同時加強內審監督,完善垂直化與扁平化相結合的監督體系,即在加強總行、分行和支行的垂直監督模式的同時,還要完善分行內部、支行內部的獨立監督和全面監管,要求各行對主要業務進行周期性檢查工作,通過這些措施來將風險有效防范和化解。
(三)提高風險管理技術水平,建立全方位風險監控系統
在市場經濟高度發展的時代,銀行的風險管理勢必會建立在先進的管理技術基礎上,而通過管理的不斷提高,建立起全方位風險監控系統,也是華夏銀行未來風險管理的發展趨勢之一。目前,包括銀行在內的很多市場主體都已經意識到風險管理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科學,它不僅涉及到金融、市場,同時還涉及到財務、管理等多門學科,因此,如何將這些學科進行統一的糅合,達到風險管理水平地提高,是很多銀行追求的目標之一。華夏銀行在信用風險管理方面,可以通過借助客戶信用評級工具和債項評級有關工具,實行統一授信制度以及風險評審機制和準入退出機制,實現對信用風險方面的綜合管理。
參考文獻
[1]章彰.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17-78 .
[2]王曼怡.金融企業信用風險管理[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3:28-99.
[3]劉海藩.中國金融問題風險控制和化解[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2:31-87.
[4]郁方.中國銀行業壟斷與規制研究[D].廣州:華南理工大學,2010 .
[5]趙家慧.臺灣金融改革對銀行產業之影響[D]. 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10.
作者簡介:趙全國(1956-),男,漢族,青海人,大專,青海省烏蘭縣人民銀行助理政工師。
(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