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貴州各縣脆弱生態地質和氣候也是生態經濟最大制約因素,尤其是水土流失和石漠化嚴重現象更需要加大水利投入,改善生態經濟發展的基礎。近幾年雖然國家一直加大貴州水利投入,但由于體制和機制問題,導致效率低下,因此,要擴寬多種資金投入水利建設,用市場化手段和兼顧弱勢農民利益才能治理好水利問題,改善縣域經濟發展的基礎,才有可能實現生態經濟的跨越式發展。
【關鍵詞】脆弱生態 水利投入 資金渠道 縣域生態經濟 后發優勢
隨著我國工業化的深入發展,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的同時也陷入了始料未及的困惑,對自然資源的過度開發和利用導致生態失衡、環境惡化、水資源嚴重缺乏。經濟高速發展,環境、生態在經濟發展中尤為凸顯。根據國發2號文件,貴州要實現后發展的趕超優勢必須選擇生態經濟發展模式。然而,貴州脆弱生態環境急需水利資金大力投入,才能改善縣域生態經濟基礎。貴州喀斯特地質的山地和降雨不均,容易形成不同年份的旱災和水災交替的嚴重災害。貴州多是喀斯特地貌,山地多,坡度陡。這種山多坡陡的地表結構加劇了斜坡體上水、土、肥的流失。貴州年份降雨量不均容易造成水旱災交替發生,人地緊張加快水土流失。
一、貴州各縣水利資金投入不足現狀及其因素分析
(一)水利設施落后老化,資金投入不到位
“十二五”期間,貴州省水利建設規劃要投入1000億元。我省雖然每年水利投入很大,但基本都集中在涉及到生命財產安全的防洪防旱的工程,因為這類工程涉及到重大安全事件,而且這些工程工作成績明顯,容易體現政府和水利只能部門的功績。而農村的農田水利,由于涉及面大,加上近些年由于種植業收入低于外出打工收入,很多農田多是荒蕪,政府更沒積極性去投入農田灌溉的水利設施上。所以現在貴州各縣的農田水利多是20世紀70、80年代建立的,現在都已經老化,而且都被荒廢,僅作為歷史的水利設施投入一個歷史見證而已。
(二)建設的投融資改革忽略農民利益
小農水,包括農村飲用水和農田灌溉用水。農村飲用水,具有商業操作的價值,很多縣級水利部門多利用手中職權進行商業化營運管理了,利用國家投入賺取自己的收入。而農田用水,由于農業種植本來就收益低,本來農民對種植積極性就不高,如果再進行農田水利進行商業化運營管理,那農民就再也不愿種植,這也違反國家保證第一產業發展,解決全國人民基本生存的吃飯問題了。對于無法商業運營的農田水利,水利部門都指望國家財政投入了,而國家一投入水利建設費用,地方官員多放到容易顯示自己功績的大型水利項目上。因此,現行的水利投入體系和機制完全忽略農村廣大弱勢地位的農民利益的。其他水利投入更完全投入到商業價值高的工業和商業企業的用水設施上。
(三)監管部門在水治理和水域開發項目制約和激勵機制不夠,也不利于發展生態經濟
貴州省各縣近幾年都在以招商引資作為各級官員政績考核的重要指標,導致各地都實施追求趕超工業化的經濟措施,一味追求上大工業項目、見效快項目,不惜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而對于見效慢的水域開發項目,由于資金量大,投資回收期長,民間資本覺得政策風險大;許多小水域項目由于規模小,成效不明顯,不能明顯有助于體現官員功績的,也很難得到招商的眷顧,能上全省各縣招商項目名單的至少都在千萬資金起步。
二、創新機制,多渠道引進資金增加水利投入,實現縣域生態經濟的后發優勢
(一)力爭得到中央和省級政府更多水利資金投入,提升水利專項資金運用效率
各縣應該結合各自縣域水資源分布和地形地貌特點,綜合考慮水資源承載能力、生態環境適應能力,確定自己的水利投資發展項目,充分做好論證和規劃,力爭得到省級政府和中央的建設資金支持。加快推進大中型骨干水源工程建設。因地制宜建設小型水利工程。充分發揮我省地下水資源儲量豐富、補給充足、水質優良的特點,進一步加大地下水資源勘查開發力度,科學合理利用地下水資源。
(二)“誰投資,誰受益”、“誰污染、誰治理”的市場機制,兼顧農民利益的政策
實行“誰投資、誰受益”的市場原則,建立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的水利融資機制,提高水利建設投融資能力,鼓勵民營資本、外資、金融資本投資水利產業,支持民間和外商以各種形式投資參與經營性為主的水利項目建設和運營。采取這種市場運作機制,能有效引進各種社會資本進入水利產業,形成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對于農民飲用水和生活用水可實行市場最低價收費。對于江河等水體的水質保護上,杜絕一味引進工業項目或者水體養殖項目,避免造成水體的高污染,因此必須執行嚴格的誰污染誰治理的措施。而且,新建高污染工業項目嚴禁靠近水體,尤其是飲用水的水體。農村城鎮化建設強化生活污水的處理和杜絕對江河等水體的污染。
(三)應抓住國家對水利大投入的契機,全面發揮各自生態經濟的后發優勢
各縣應結合自身地形、氣候、資源和人文等各種特色與優勢,緊緊把握國家大規模對水利進行投入的基礎設施建設的良好契機,培育水利設備生產和銷售市場。引進各類民間資本發展縣域生態經濟,重點優先發展與水利有關的特色農業產業或旅游項目。
參考文獻
[1] 多金榮.縣域生態經濟的研究[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9:3-5.
[2] 陳厚義.貴州縣域經濟現狀及發展對策[J].貴州財經學院學報,2010(03):92-98.
[3] 楚文海,蘇維詞.脆弱生態約束下貴州巖溶山區農業可持續發展[J ].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07(01):65-66.
(編輯: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