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風險存在于銀行業務的每一個環節,商業銀行提供金融服務的過程也就是承擔風險和控制風險的過程。銀行是經營風險的企業,只有正確認識風險,處理好風險與效益的關系,才能提高銀行的經營效益。本文對商業銀行風險管理中存在的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等主要內容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商業銀行 風險管理 控制 策略
一、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產生
一般認為,風險就是一種不確定性,風險具有客觀性、不確定性、可預測性、不利性以及和收益的對稱性。
商業銀行是經營貨幣的金融中介組織,與一般工商企業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利用客戶的存款和其他借入款作為主要的營運資金,自有資本占比低這一特點決定了商業銀行本身具有較強的內在風險特征。
隨著現代商業銀行的不斷發展,銀行所面對的風險對象和性質早已超越了最初的內涵。從對象上看,已經由單一的借貸產生的信用風險演變為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等在內的多類型風險;從性質上看,從最初的局部風險演變為全球風險。盡管風險對象和性質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總體上都可以納入系統性風險和非系統性風險的范疇。系統性風險是指經濟活動的參與者必須承擔的風險。非系統性風險包括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操作風險和法律風險等,是銀行自身面臨的風險,成為銀行風險管理的主要內容。當然,無論如何劃分風險的種類,有一點是肯定的,即風險存在于銀行業務的每一個環節,商業銀行提供金融服務的過程也就是承擔風險和控制風險的過程。
二、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戰略
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堅持以人為本,建立起對風險管理人員價值尊重的氛圍,主動保持與其他機構和基層行的溝通、協調,使各級風險管理人員在物質上建立起強烈的價值歸屬感,在精神上建立起崇高的使命感。以科學發展觀指導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理性處理好風險管理和業務發展的關系,明晰科學的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戰略,堅持全面的風險管理;建立垂直化、扁平化的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組織架構,完善的風險預警機制,建立強有力的商業銀行風險管理信息系統和反映風險成本的績效考核體系。
三、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是商業銀行所面臨的基本風險,也是目前我國商業銀行最主要的金融風險。信用風險是指由于交易對方(債務人)信用狀況和履約能力的變化導致債權人資產價值遭受損失的風險。
(一)銀行信用風險形成的直接后果是出現壞賬、呆賬
分析銀行信用風險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缺乏誠信道德、缺乏信息對稱、缺乏完善體制、缺乏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技術。
(二)信用風險管理的組織架構
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組織架構分為四層:第層是董事會和董事會風險管理專業委員會,第二層是高級管理層,第三層是總部的風險管理部,第四層是承擔信用風險的業務營銷部門及后臺支持部門。
(三)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信用風險管理原則
1.依法合規。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及監管機構的規定,合規穩健經營是風險管理有效實施的前提。
2.收益匹配。通過主動地控制,收益平衡和損失,每類業務活動都應獲得至少與其承擔風險相匹配的收益。
3.相對收益。風險管理相對孤立于業務發展,有獨立的機構、人員,以獨立的視角,對業務發展中存在的風險進行客觀識別、度量和控制。
4.嚴格問責。通過嚴格的內部控制機制,明確崗位職責分工,清晰權責。
5.一致協調。確保風險管理的目標與業務發展的目標相一致,并保持統一的風險管理戰略和控制策略。
6.充分披露。銀行負有按照監管要求,向監管機構提供風險信息或向社會公眾披露的責任。
四、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市場風險
(一)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中市場風險的概述
1.市場風險管理目標及體系
為有效貫徹市場風險管理目標,在國際活躍銀行內部都形成了符合公司治理機制要求的、分工明確的商業銀行風險管理體系。主要的特點是:董事會負責確定的銀行風險管理戰略中包含了市場風險的內容,如董事會審議確定對市場風險的最大容忍程度,對市場風險管理負最終責任。高級管理層必須確保市場風險被獨立地測量、監控和報告,保證市場風險活動的透明度。在所有情況下,業務部門最終要為他們承擔的市場風險負責,并保持在限定的額度內。
2.市場風險管理流程
在兩種不同的市場風險管理體系下,管理流程會有差異。但總體上市場風險是“自上而下”的管理。銀行的董事會在確定全年利潤總量時,同時確定與之匹配的風險總量指標,并已正式書面文件交給高級管理層。風險總量指標都涵蓋三大風險,如信用風險最大損失、操作風險容忍度等,與市場風險有關的指標,包括一般情況下各類承擔市場風險的投資組合的最大損失及極端情況下最大損失等。根據董事會確定的風險與利潤指標,銀行的高級管理層將其分解到各部門,各部門再進一步分解到各具體的業務單元。在層層分解中始終堅持風險目標與利潤目標相匹配的原則。在需要調整某一部門的利潤計劃時,同時也要考慮對其風險指標的相應調整。
國際活躍銀行中負責管理市場風險的職能部門必須通過市場風險管理系統,對各業務單位風險指標執行情況監控,自下而上匯總出集團每個業務層面銀行整體的市場風險數量。每個業務單位對超過風險限額的業務需要向上一級有權審批的風險官進行匯報。若確定需要超限額授權,向負責市場風險管理的職能部門進行申請。上一級有權審批的風險官可以對增加申請提出反對,并向負責市場風險管理的職能部門匯報。負責市場風險管理的職能部門根據集團風險總量狀況判斷是否可以增加業務單位的風險指標。重大交易的風險限額增加還必須向高級管理層申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高級管理層在判斷需增加的風險限額對當年利潤影響的基礎上,做出是否同意增加風險限額的決策。
(二)市場風險管理的控制框架
就一般原則而言,商業銀行對市場風險的管理應該包括董事會、高級管理層和具體負責部門三個不同的層次。商業銀行的董事會承擔著對市場風險管理實施監控的最終責任,確保商業銀行有效地識別、計量、監測和控制各項業務所承擔的各類市場風險。商業銀行的高級管理層負責制定、定期查審和監督執行市場風險管理的政策、程序以及具體的操作規程,及時了解市場風險水平及其管理狀況,并確保銀行具備足夠的人力、物力以及恰當的組織結構、管理信息系統和技術水平來有效地識別、計量、監測和控制各項業務所承擔的各類市場風險。
為了避免潛在的利益沖突,商業銀行應當確保各職能部門具有明確的職責分工,以及相關職能的適當分離。商業銀行的市場風險管理職能與業務經營職能應當保持相對獨立。
(三)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中市場風險管理的原則和工具
1.市場風險管理原則
我國商業銀行對市場風險的管理應遵循合規性原則、授權有限原則、內控優先原則、分離牽制原則、風險可接受前提下的效益最大化原則。
合規性原則指承擔市場風險的業務必須依法合規,對于超過本級機構權限的業務必須得到上級有權機構的批準后才能辦理,嚴禁超權限開展業務。
授權有限原則指通過嚴格崗位責任制,防止授權不清或過度授權而導致的內部管理失控現象。
內控優先原則要求內控規章制度必須滲透到承擔市場風險的各個業務過程和環節,覆蓋所有業務崗位。設立新機構,開辦新業務,開發新產品必須保證內控措施先行到位。
分離牽制原則要求三分離,即前臺交易、后臺結算、中臺監控、稽核檢查相分離,交易額度、客戶授信額度、操作權限在設置、使用、監控方面相分離,不同頭寸相分離。
風險可接受前提下的效益最大化原則即根據董事會風險管理專業委員會審批通過的風險限額對各交易單位和各投資組合的日常經營活動進行監控,確保各項業務在承擔有限風險的前提下實現效益最大化。
2.市場風險管理工具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在市場風險管理中運用的工具包括:風險價值估算、敏感度分析、情景分析、壓力測試、逐日盯市和限額控制。
五、我國商業銀行的操作風險
(一)操作風險的概述
根據巴塞爾新資本協議的定義,結合我國商業銀行經營與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實際,操作風險被定義為:由于內部程序不完善、操作人員差錯或舞弊、IT系統失靈和技術失誤以及外部事件給銀行造成損失的風險。
(二)我國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原則
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操作風險管理應遵循以下四項原則:
1.全面管理原則:操作風險管理覆蓋銀行的各個部門,具有高度分散化的特點,所以必須要完善操作風險管理,建立相應的操作風險管理制度,控制操作風險的損失。
2.及時調整原則:操作風險管理應同商業銀行面臨的內部環境(銀行經營戰略、方針和理念)和外部環境(國家法律、法規、政策制度)相適應,并具有前瞻性。
3.成本與收益匹配原則:操作風險管理措施與具體業務的規模、復雜程度和特點相適應,使用完善的管理機制將操作風險損失控制在銀行經營所能承受的范圍內,以合理的成本實現管理目標。
4.責任追究原則:操作流程的每個環節必須有明確的負責人,要嚴格按規定對違反的直接責任人和管理人員進行追究。
(三)建立商業銀行操作風險長效機制
1.建立有力的操作風險管理流程和框架
強化內控建設,逐步建立覆蓋所有業務風險的監控、評價和預警系統,加強對風險數據的收集,通過對風險的定性分析與定量測算,正確評價風險的狀態與程度。實施風險轉移,緩釋操作風險,培育操作風險文化,建立起共同的風險管理價值觀,健全操作風險監控體系,重視日常監管檢查,充分發揮稽核監督職能,建立循環的持續改進過程。
2.開展運行效果評估
必須要建立科學的管理機制運行評估體系,對機制運行的各個環節進行及時監督,評判其優劣,并根據實際情況隨時進行調整、改革、充實和完善,使管理長效機制不斷地趨于合理,始終處于良性運行狀態。
參考文獻
[1]曹廷求.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機制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08.
[2]王韶峰.我國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體系研究[D].太原:太原理工大學,2010.
[3]肖芳,吳迪.商業銀行聲譽風險管理對策初探[J].現代金融,2010(06).
[4]姜連義.農信社合規風險管理的路徑選擇[J].中國農村金融,2012(04).
[5]路晨蓉.強化商業銀行合規風險管理的路徑探討[J].青海金融,2008(07).
[6]亢愛林.對當前基層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問題的幾點思考[J]. 時代經貿(下旬刊),2008(12).
[7]王森.金融風暴、貿易依存與中國的選擇[J].經濟學動態,2008(11).
作者簡介:李暉(1978-),男,陜西安康人,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方向:企業管理。
(編輯: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