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大力發展金融業,對于優化資源配置、推動縣域經濟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分析當前縣域金融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對策建議。
【關鍵詞】金融業 發展 思考 建議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大力發展金融業,對于優化資源配置、推動縣域經濟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山東省五蓮縣高度重視金融業發展,堅持市場化推進與政府引導相結合,以健全現代金融體系,加快金融創新,加大政府扶持,優化金融生態環境為抓手,引導和支持金融產業做大做強,進一步提升了金融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能力。
一、五蓮縣金融業發展現狀
(一)金融工作明顯加強
自2010年以來,五蓮縣高度重視金融業發展,先后制定《關于進一步加快金融業發展的意見》、《關于支持小微企業健康發展的意見》,激發和調動金融機構支持縣域經濟發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建立了與金融監管部門、金融機構協調機制,定期召開會議,研究分析形勢,協調解決問題,暢通了政、銀、企溝通渠道,金融與地方經濟互動融合、互相促進的局面初步形成,金融業已成為該縣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2012年全縣金融機構共上繳各類稅收6057萬元,其中縣級稅收實現5179萬元,同比增長38.1%。
(二)金融體系初步完善,貸存余額穩步增長
該縣現有金融機構31家。其中,銀行機構10家,保險機構16家,小額貸款公司3家,融資擔保公司2家,金融機構數量比以前大為增加,金融組織體系初步完善。存貸款金額快速增長,金融總量持續擴張。2013年3月末,全縣各項貸款余額91.54億元,比2010年初增加50億元,增長121%;各項存款余額158.32億元,比2010年初增加74.3億元,增長88.6%,為全縣實體經濟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三)金融產品穩步創新
多次召開金融創新服務縣域經濟對接會議,推進了政、銀、企的交流、合作、共贏與發展。先后推出了適應地方經濟特色的鋼結構資產抵押貸款、采礦權、林權和收費權質押貸款以及保理融資、集合信托融資等新型信貸產品,累計信貸投放7.6億元,有效破解了中小企業融資瓶頸。
(四)金融生態環境不斷優化,金融業發展質量穩步提高
注重加強征信體系建設,出臺《關于A級信用企業培植的意見》,大力實施“三信”工程建設,引導金融機構對優質企業授信評級,目前A級信用企業達202家,是2010年初存量企業數的2.5倍;出臺《五蓮縣信用鎮、村、戶及農民專業合作社評選標準》,啟動了市北經濟開發區“信用示范區”建設工程,評選表彰了首批12家誠信企業,對首批誠信企業增加授信4.5億元;實施利率優惠傾斜政策,一次性利息優惠273萬元。
二、制約該縣金融業發展的困難和問題
該縣金融業在金融機構經營效益大幅提高、資產質量不斷改善的同時,金融服務水平的提升、支持和保障縣域經濟發展能力的提高仍有很大空間,金融業向更高層次發展仍存在諸多困難和問題。
(一)發展金融業的氛圍不夠濃厚
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該縣針對金融業的考核激勵機制尚不完善;財政資金杠桿撬動作用還需進一步增強,財政在擔保基金、專項財政貼息、信貸風險補償等方面投入力度還不夠大。
(二)金融機構服務縣域經濟發展的力度不夠大
金融產品創新還有很大潛力,重存輕貸、重大輕小、重城市輕農村以及重利潤輕責任的思想仍很明顯,怕險保穩現象仍很突出,導致滿足縣域經濟獨特需求、服務“三農”和小微企業的商業信貸模式不健全、擔保方式單一、貸款手續繁瑣、擔保成本高。
(三)金融存貸款總量小、存貸比不高
到2012年底,該縣存貸款總量為224.9億元,僅占全市總量的8%。存貸比僅為57.5%,遠低于全市的89.6%、市轄區的100.2%。各金融機構之間存貸比不平衡,差距大。
三、加快金融業發展的幾點建議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只要在充分尊重金融產業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形成共識,凝聚合力,主動作為,就會有效解決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使金融業真正在成為實體經濟“血脈”的同時實現自身的發展壯大。
(一)充分發揮政府組織協調引導作用
加強與上級主管部門、業務機構的聯系溝通,協調金融機構爭取信貸額度、提高存貸比和上級行直貸方面的傾斜支持;深入研究國家產業政策、金融政策,加大對金融業發展的引導和服務,進一步完善政府部門與人民銀行、金融監管部門的溝通協調機制,暢通與金融企業的聯系渠道,完善重大事項報告制度和定期聯席會議制度,及時組織開展多層次、全方位的融資和項目推薦、金融新產品推介等活動,努力構建和諧的政銀企關系,健全良性互動交流平臺,全力推進金融業又好又快發展。
(二)鼓勵發展地方銀行和非銀行業金融機構
積極支持國有銀行和地方銀行的改革與發展,加快推進農村信用社銀行化步伐,引導銀行機構加大銀行業務、產品創新的本土化程度,推動金融機構加大投入,擴大信貸投放。積極引導民間資本,建立小額貸款和擔保公司、村鎮銀行、社區銀行、農村資金互助社等地方金融機構,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
(三)做大做強產業集群,為金融業發展創造更大空間
應大力培植扶持龍頭型、科技型、成長型企業,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和競爭力,使企業做強、產業做大,為金融機構信貸投放創造更大空間。
(四)建立健全激勵考核機制
強化激勵引導,調整優化指標設計和考評體系,突出貸款增幅、對地方財政貢獻等量化考核指標,加強對保險、小貸、擔保等非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考核,充分調動工作積極性。
(五)大力招引、培養金融人才
積極引進一些掌握金融政策、善于金融資本運作的專業人才,鼓勵金融機構通過市場手段,采取載體整體引進、團隊集體引進、核心人才帶動引進等多種方式引進高層次金融人才。
作者簡介:厲健(1979-),男,蓮縣人,山東省五蓮縣財政局,國有資產經營公司,中級經濟師,研究方向:財政經濟。
(編輯: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