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隨著金融的發展,尤其是影子銀行的迅速發展,更加顯示出我國金融監管體制存在的弊端。新形勢下我們應正確分析我國金融監管存在的問題,研究金融的新發展和金融全球化對我國監管體制的影響以及如何改進我國的監管體制,正確面對并針對出現的問題制定相關的政策。保證金融的健康發展,對我國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也有著極其深刻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金融監管 金融風險 影子銀行
一、我國現行的金融監管體制
我國金融監管體制的建設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988年以前,中國人民銀行作為超級中央銀行總攬了包括貨幣政策的制定、對銀行業、證券業和保險業的監管在內的眾多職責。第二階段是從1998年開始,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和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相繼成立,接管了證券和保險業的監管。直到2003年3月10日通過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成立了銀監會,并由銀監會負責對銀行業的監管,自此“一行三會”的金融監管體制便在我國形成了。
我國現行金融監管體制的基本特征是分業監管。根據修定后的《中國人民銀行法》,中國人民銀行的主要職責是:“在國務院的領導下,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按照金融監管的分工,銀監會主要負責各類銀行、信用社和信托投資基金等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的監管。而證監會和保監會則分別負責證券、期貨、基金和保險業的監管。
二、我國監管體制存在的問題
我國金融業的快速發展,使得金融業的現狀與我國目前的監管體制出現了明顯的不適應,進而產生了一系列問題。
(一)已有監管中存在的問題
一行三會各自為戰,條塊分割,之間缺乏信息共享與協調機制或機制構建不完善,因此各個機構都需要有自己的辦公設施,且需各自收集所需信息,并各自對信息進行整理,這期間就出現了信息的重復收集與整理問題,不僅造成了監管成本的提高,而且大大降低了監管效率,在此情況下各個部門之間的協調就顯得尤為重要,而我國又缺乏有效的監管協調機制,這無疑又一次降低了監管的效率。
(二)對影子銀行等新型金融創新的監管缺失
金融創新對一國金融的發展至關重要,金融創新工具所具有的多樣化特征能夠滿足居民和金融機構追求利益和規避風險的需要,因而成為眾多投資者和金融機構追捧的對象。
金融創新幾乎隨處可見,其中以影子銀行為主的金融創新就包括銀信合作理財、地下錢莊、小額貸款公司、典當行、民間借貸一級私募投資基金等非銀行金融機構貸款。但無論何種方式,其都是游離在正常金融監管之外的融資活動。金融創新是一把“雙刃劍”,美國正是因為過分地進行金融創新,放松了管制才為金融危機的爆發鋪就了溫床。由此可見,“最少的金融監管并不意味著最好的監管”。我國雖然金融創新發展不足與發達國家的相比較,但任其發展不進行相應的管制,任其進行風險累加,終有一天會爆發嚴重的問題。
三、完善我國金融監管體制的對策建議
(一)建立和完善我國分業監管協調機制,提高信息披露
首先,應完善“三會”的監管聯席會議機制,實現各監管部門的充分合作。不僅要賦予監管聯席會議機制以更高的權威性,更明確金融監管聯席會議的主要職責,并且要進行制度化運行。
其次,應在三會聯席會議機制的基礎上建立更高層次的監管協調機構。該機構的主要職責是對監管聯席會議機制實行再監管并且處理聯席會議中遇到的重大問題。其中再監管主要包括監管聯席會議的執行情況及其是否達到預期效果。中央銀行可以牽頭設立此機構,并且由于中央銀行享有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的權利以及維護金融市場穩定等重要職責,這一特殊地位決定了央行應該在該機構中處于核心地位。
另外,強制創新產品進行信息披露,使一切復雜的產品暴露在陽光下以使投資者能夠充分了解所購買的產品,進行理性投資。對披露信息的及時性、內容、程序、質量、標準等用法律形式予以明確,并確保其真實性。加強信息披露也能起到一個共同監管的作用,最終形成各部門相互監督且良性競爭的局面。
(二)加強功能性監管并引導金融創新
金融創新使得金融機構各個主體及產品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以傳統的方式對金融市場進行監管難免會出現監管真空的問題。因此需要從機構性監管向功能性監管轉變做出努力。功能性監管是根據金融產品所提供的功能區分監管的依據,具有相對穩定性,這就有效地避免了監管落后于創新的問題,因而可以大大提高監管的效率。
監管部門應對金融創新進行合理的引導以防止創新過度。如金融創新極易發生風險的很重要的一條在于其高杠桿性,監管部門可以通過制定具體標準以防范創新過度,比如制定合理的杠桿最高限,并對超越限額的產品停止流動等處罰措施。
(三)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
要更好地解決監管中存在的問題,最重要的是滿足市場的需求。層出不窮的金融創新折射出對利率市場化的需求。使商業銀行的存款利率市場化,擺脫存負利率的現象是我們需要達到的目標。這可以有效地抑制地下錢莊民間借貸等高利貸滋生的環境。
參考文獻
[1]辛喬利.影子銀行[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0.
[2]克魯格曼.蕭條經濟學的回歸和2008年經濟危機.[M].中信出版社,2009.
[3]巴曙松.“影子銀行”是一種金融創新[EB/OL].中國企業家,2013-1-23.
[4]封美霞.董國紅.我國金融監管協調機制的構建[J].現代金融,2010(01):09-10.
作者簡介:李川(1988-),女,河北永年人,河北大學經濟學院金融學碩士研究生。
(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