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國貧困問題主要出現在經濟較落后的農村和深遠山區一帶,呈現出規模性的集體貧困現象。本文以河北省太行山貧困地區帶作為研究主體,通過實體調查分析,指出當前我省太行山地區致貧的形成原因,然后探索出有效的脫貧途徑。
【關鍵詞】貧困 致貧原因 脫貧對策
一、太行山貧困地區致貧的主要因素
太行山貧困地區的貧困問題是由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主要因素:
(一)客觀存在的自然環境因素
太行山貧困地區位置偏僻,環境復雜。這里海拔較高,位于群山之中的大茂山海拔就已經高達1898m,交通道路情況極為惡劣。由于山區的農村幾近處于封閉式的環境當中,這些貧困村遠離鄉鎮,貧困的鄉鎮又是比較遠離省市中心,這種脫離經濟中心的客觀現象的存在,進一步加劇了貧困山區的貧困程度。其次,貧困山區脆弱的基礎設施對于洪澇、冰雹等自然災害是毫無抵抗能力的,這些不可避免的自然環境嚴重阻礙了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也使這些貧困地區失去了最基本的生產資料。以淶源縣南馬莊鄉為例。南馬莊鄉管轄的桑樹堰、黃柏寺等村落都地處深山海拔較高的地區,這些地方的村民主要靠天吃飯,復雜多變的天氣很容易使得僅僅依靠種地的農民產生貧困問題。
(二)山區人口結構老齡化及文化素質低下致貧
根據調查統計,河北太行山貧困山區人口比例結構極不合理,例如2012年在被抽樣調查的桑樹堰村中,全村共有98戶,共302人,其中常住人口為115人。經過統計算出,少兒人口占比為6%,中壯年人口為40.9%,老年人口比例高達45.2%(根據桑樹堰村實地調研,整理問卷得出數據),是典型的人口金字塔的底部老齡化。貧困山區人口老齡化在給空巢老人養老帶來沉重負擔的同時,也對也會對勞動力供給產生嚴重影響。具另一方面數據統計,山區勞動力接受文化教育的水平偏低,普遍只接受到小學教育或者從未接受到過正規的知識學習,以南馬莊鄉望天嶺村為例,常住人口384人中,小學文化程度的人口占47.1%,文盲半文盲率超過了30%。正是由于人口文化程度低,造成的勞動力本身素質的低下,以至對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率不高,投入產出報酬率偏低,最終導致山區的經濟增長始終是緩慢的。
(三)政治政策致貧
由于河北省淶源縣地處首都周邊,負有為首都保護水源和生態的特殊使命,國家對這一地區實行限制開發政策,比如,淶源縣的白石山實行全面封山政策,山區全面禁牧,嚴格控制高耗水農業,建設三北防護林體系等等。這些措施缺乏合理“補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這些地區和周邊地區發展差距拉大,脫貧致富困難,在另一層面上也導致“政策致貧”現象突出。
(四)新增的致貧原因——“因學致貧”
隨著2010年淶源縣南馬莊鄉實施“撤點并校”的政策后,居住在山里的適齡學生不得不走好幾里的山路到南馬莊中心學校就學,有的家庭不得不舉家搬到山下,租住在離學校附近的地方。原本只以種植業為經濟收入來源的家庭,失去了主要的收入來源,加之遷移的成本較大,致使有學生的家庭而陷入貧困。
二、太行山貧困山區脫貧對策
(一)投放資金,加大修繕山區基礎設施
便利的交通路況是山區經濟發展的“先行資本”,不僅方便山區百姓接觸外界先進的知識,而且促進外地資金的投放,充分利用本地區的豐富自然資源,將劣勢環境變為優勢資本,實現農民的增收,擺脫貧困。政府投放資金有限,但可以采取鼓勵大型相關企業為貧困地區進行投資建設基礎設施,對做出貢獻的企業給予政策上優先待遇,以刺激鼓勵更多的外界團體和個人對貧困山區投資的積極性,同時拓寬了融資渠道。
(二)落實農村保障體系,開展科技扶貧
呈現老齡化的貧困山區存在大部分的因病致貧的家庭。以淶源縣望天嶺村為例,老齡化的家庭占本村總戶數的67%,幾乎所有老齡家庭中的成員都身患疾病。盡管現在新型醫療保險惠及全國,但是醫療報銷體系是根據全國標準定制而成,一般報銷比例在70%。而貧困山區經濟水平落后,對于同樣的醫療報銷后的費用仍是一項較大的資本支出,加劇了貧困發生。在制定醫療報銷體系時,國家政府應該根據貧困地區的實際情況,擴大報銷病種的范圍,適當提高貧困地區看病的報銷比例,增加農村公共衛生支出,建立農村醫療救助制度,防止農戶因病返貧和因貧失醫。
(三)完善首都周邊貧困地區的政策體系,實行特殊扶貧政策
由于所處環境的特殊性,承擔責任的重大,對該地區應制定出科學合理的首都周邊地區發展規劃,設立環首都貧困地區專項發展資金,加大這一地區的扶持力度。在財政轉移支付、新增建設用地指標、縣級配套資金以及稅收分成比例等方面,要針對環首都貧困地區的特殊情況和特殊需求,重新制定并實行新的特殊優惠政策。
(四)綜合考慮地區實際情況,不盲目“撤點”
“撤點并校”的初衷是為“縮小城鄉教育差距”,合理利用教育資源,提高教育質量,減少了財政支出。但不考慮地區實際情況的而盲目執行撤點并校的行為,是加速貧困地區家庭致貧的催化劑。在教學機構設置上,必須充分聽取當地民眾的意見,考慮實際需要。如果符合撤點并校的條件,那么對于遠途上學的貧困學生提供免費寄宿政策,為就學的家庭提供就業機會,在幫助適齡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同時也就解決了家庭貧困問題。
參考文獻
[1]呂潔,戴溥之.略論河北省農村反貧工作的改革與創新[J].中國經貿導刊,2012(15).
[2]王曙光.中國的貧困與反貧困[J].農村經濟,2011(03).
[3]郭陽博.新時期我國農村絕對貧困人口增收問題的研究[J].科技探索,2011(03).
作者簡介:梁琳琳(1989-),女,漢族,河北邯鄲人,河北大學經濟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
(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