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銀監會2006年12月出臺《關于調整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準入政策、更好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允許新設村鎮銀行等新型金融機構以來,村鎮銀行的發展呈現出星火燎原之勢,村鎮銀行正成為我國農村金融改革的一個新亮點。但是村鎮銀行經過幾年的發展也遇到瓶頸,本文就如何保證村鎮銀行的可持續發展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村鎮銀行 可持續發展 建議
自2006年以來村鎮銀行的快速發展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網點覆蓋率低、金融供給不足、競爭不充分等問題,但經過幾年的急速發展和擴張,資產規模小,對農村金融格局影響甚微,盈利能力有待提高,收入來源單一,與“服務三農”的目標有所偏離,人員素質不高,管理水平相對滯后等諸多問題和矛盾也相繼暴露。如何使村鎮銀行成為一個既能盈利、又能有效服務“三農”的農村金融新模式,為農村地區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務?本文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保證村鎮銀行“服務三農”與商業可持續的統一
(一)通過制度設計來減小村鎮銀行“服務三農”的風險
農業天然的弱質性導致了農村金融的風險大于普通商業領域。只有降低風險,才能保證村鎮銀行的可持續發展。一是加快建立完善農村產權交易體系,實現農村土地、宅基地及林權的流轉,解決困擾農戶的抵質押權問題。二是大力發展信用擔保體系,搭建一個政策性擔保、互助性擔保和商業性擔保均衡發展的多元化信用擔保體系,著力解決農戶擔保難的問題,有效增加農村信貸的可獲得性。三是建立國家財政支持的農業巨災保險制度,以政策性保險規避涉農貸款的系統性風險。四是建立有效的風險補償機制,將支農財政資金整合成統一的風險補償基金,對涉農信貸損失予以一定的補償。
(二)通過政策扶植來提升村鎮銀行競爭力
一是積極協調財政、稅務等方面的力量,在財政補貼、稅收優惠等方面出臺更多、力度更大的扶持政策,進一步延長政策扶持期,創造良好的社會和政策環境以鼓勵村鎮銀行的可持續發展。二是地方政府可在村鎮銀行開設涉農財政性存款賬戶,提高其他客戶對村鎮銀行的信任度。同時制定財政性存款與涉農貸款掛鉤辦法,讓“服務三農”貢獻大的村鎮銀行得到更多的資金支持。建立地方獎勵基金,對支農扶貧成績顯著、貢獻較大的村鎮銀行在經營場地、費用補助方面進行一定的獎勵,鼓勵村鎮銀行加大“三農”資金投入。三是政府應通過積極的引導和政策鼓勵,爭取把閑置的民間資本吸收到村鎮銀行。同時積極推進符合條件的村鎮銀行進入全國銀行間拆借市場,以市場化的方式取得較低成本的放貸資金。
二、優化村鎮銀行的金融生態環境
(一)完善農村金融法律環境
健全并完善一整套適合農村金融發展的金融法律體系,規范農村金融市場的交易,健全農村金融市場運行機制,為整個農村金融的快速、穩定、健康發展保駕護航。通過立法來保障村鎮銀行的經營不受地方政府或政府部門的干預,使其合法權益不受侵害。同時還要建立農村金融機構退市機制,保證農村金融機構之間的充分競爭。
(二)加強技術平臺環境建設
加快對村鎮銀行開放結算、征信系統及業務準入門檻,拓展村鎮銀行的服務能力。適當降低村鎮銀行進入支付清算系統的準入條件,在支付平臺建設、支付結算費率等方面給出制度安排和政策支持,扶持村鎮銀行發展支付結算業務。適當降低村鎮銀行加入銀聯的入會費用,鼓勵發放銀行卡,更好的“服務三農”。另外,應進一步放寬標準和條件,積極推動村鎮銀行加入征信系統,以增強其掌握客戶信用狀況的能力,加強對貸款風險的防范。盡快將農戶納入到個人征信系統中,完善征信系統數據。
(三)優化信貸和監管環境
首先要為村鎮銀行提供一個相對寬松的信貸環境。可以為其提供支農再貸款、貼息貸款及央票兌付等優惠的信貸政策,增強村鎮銀行的資金實力,降低村鎮銀行的融資成本和信貸風險。條件成熟時逐步嘗試放開對村鎮銀行存貸款的利率限制,允許其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制定存貸款利率。其次在監管方面,要對村鎮銀行實行差異化監管。由于村鎮銀行所處地域、發起行及發展狀況的千差萬別,因此在監管上要體現村鎮銀行的地域和發展特色,設置有效的評級體系,按照評定等級及風險狀況進行差異化監管。同時由于市場化運作使村鎮銀行極易脫離“三農”,因此必須制定相應的政策以保證村鎮銀行將一定比例的資金用于農村地區,保證轄區內的農戶優先享有村鎮銀行的服務。
三、推動村鎮銀行的創新發展
(一)找準自身定位
村鎮銀行要堅持以“服務三農”為立身之本,以政府支持下的市場化運作為導向,積極發揮小銀行的優勢和特點,充分利用地緣優勢和“軟信息”開展金融服務和金融創新,面對農業產業化和城鎮化的歷史性發展機會,與大中銀行展開錯位競爭,避免展開同質化競爭。
(二)提高創新能力
進一步拓寬農村金融的服務領域,積極發展農村現代金融服務業。創新服務對象,大力支持新、明、優、特農業產業化項目,進一步強化與農業專業協會、龍頭企業的聯合協作。創新業務種類,積極開展銀行卡、支付結算、票據承兌及代理保險等中間業務,并在融資咨詢、資產管理、產業資源整合及企業改造等領域為涉農企業提供咨詢服務,探索與保險類戰略投資者共同拓展農村市場,嘗試農機具的融資租賃業務。創新金融產品,根據農業資金需求多樣化的特點,加大貸款新品種開發力度,如開辦特色農業、觀光旅游農業、“農家樂”、生態農業等多樣化的貸款品種。
(三)提升管理水平
隨著村鎮銀行的不斷發展壯大,首先應該建立高效精煉的治理結構,充分發揮管理扁平化、決策鏈條短、信貸審批和發放貸款快、經營機制靈活等獨有優勢,建立與其規模和經營決策相適應的公司治理結構和機制。其次要充分發揮發起行的優勢。發起行既要在戰略管理的宏觀高度為村鎮銀行提供指導和幫助,又要在人力資源、運營管理及客戶資源等微觀方面對村鎮予以充分支持。第三要強化人才隊伍建設。充分發揮村鎮銀行在薪酬、福利及機遇等方面的靈活優勢,“招的進人才,留得住人才”,促進村鎮銀行可持續發展。
作者簡介:賈海濤(1980-),男,陜西寶雞人,管理學博士,供職于中國人民銀行西安分行營業管理部,研究方向:中小企業融資。
(編輯:龍大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