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分析了當前人民幣利率處于高位的原因,并提出了關于推進利率改革的初步思考。
【關鍵詞】人民幣 高利率 原因探析
2008年的金融危機和2010年的債務危機導致全球經濟在泥潭里掙扎了五年。全球央行為了扶助經濟的復蘇、降低償債負擔,以及壓低貨幣匯率,一直奉行低利率或量化寬松的政策。最近兩個月以來,歐洲、印度、澳洲中央銀行相繼調低利率四分一厘,而歐央行行長德拉吉甚至重申,若有需要,歐洲會再度減息,甚至不排除研究負存款利率的可能性。而觀察中國的形勢,在全球低利率時期,貨幣供應量世界第一的中國人民幣利率(中國基準的人民幣一年期存款利率為3.25%)卻居高不下。由英國經濟學家希克斯首先提出、美國經濟學家漢森加以發展而形成的IS-LM模型,充分考慮了收入在利率決定中的作用,促進了利率決定理論的發展。根據此模型,當貨幣供應量Ms增加時,LM曲線右移動,利率降低收入增加。本文將簡要分析中國貨幣供應量持續高增長的情況下,人民幣仍然保持高利率的原因。
一、經濟過熱導致資金需求旺盛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2年全年GDP增長7.8%,達成了年初制定的7.5%的經濟增長目標。從全年走勢來看,四個季度GDP增長分別是:8.1%、7.6%、7.4%、7.9%,第四季度經濟企穩回升,終止了經濟連續回落七個季度的下行趨勢。消費、投資、出口保持平穩,工業生產繼續加速,在政策合力穩增長的基調下,2013年第一季度GDP增長數據是7.7%,中國新領導班子上任后,反貪反腐的舉動提高了人們對更多舉措的期望,2014年將是改革實施的第一年,中國已經順利度過了經濟危機,下一步,中國經濟首要任務是適當降低增長速度,進行結構調整和轉型。我們預計改革不僅將促進經濟增長,還將提高消費者信心和商業景氣度。因此,從大環境來看,經濟回暖是利率居高不下的一個重要原因。
二、企業對資金供應量的要求增加
在應對2008年金融危機時,政府4萬億的救市計劃帶動了全國投資18萬億;2010年,政府采取穩增長的政策,拉動地方投資應對歐債危機。在這兩次危機中,中國采取的政策使得經濟平穩不下滑,各行業也未出現大的動蕩,大量失業的狀況也沒有出現,可謂經濟“軟著陸”,但是這又導致了另一種狀況的出現,即由于政府的幫助,破產出清的情況減少,但是企業還債的任務提上日程,資金需求增加,利率提高成為必然。
三、穩定前期儲蓄及投資資金
2010年以來人民幣呈升值趨勢,特別是2011下半年以后,人民幣升值明顯,這造就熱錢流入,M2極具膨脹,流動性巨大。為了控制流動性,人民幣利率不能降。流入熱錢一般分為三類,以股市、房市短炒為主的投機資金、以股市、房市、資金拆借市場的中長線運作為主的投資資金、存入銀行賺利差的儲蓄資金。熱錢出逃一方面會引起股市、房市的動蕩不安,造成宏觀經濟失衡,而熱錢的迅速抽離,屆時將會造成經濟震蕩,甚至引發嚴重的貨幣危機;另一方面可能對央行的國內流動性管理帶來挑戰,牽制央行的貨幣政策。為了避免大的波動,維持國內經濟穩定增長,我們不僅要防止投機資金撤離,還要穩住前期進來的儲蓄資金、投資資金。這也是導致高利率的原因之一。
四、外匯占款新增貨幣供應未完全進入銀行存貸體系
中國央行資產負債的最大來源與外匯占款有關。外匯占款是央行收購外匯而相應投放的本國貨幣。在“雙順差”的格局下,為了維持人民幣匯率的穩定,央行頻頻進入外匯市場收購外匯,由此形成了巨額的外匯占款。截至去年11月末,外匯占款余額高達25.7萬億元,約占央行資產規模的88.7%。隨著“國五條”及各地實施細則的出臺,房地產市場可望從躁動歸于相對平靜,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動力的減弱。這暗示著貸款發放量不大,而不良貸款率方面,一邊是企業資金鏈面臨崩潰的局面沒有得到有效扭轉,一邊是銀行業在經濟刺激期大量投放貨幣而面臨回收風險,因此,也使得不良貸款大幅提升。據銀監會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三月末,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余額5265億元,不良貸款率0.96%,這是去年四季度不良貸款率持穩之后,不良貸款余額和不良貸款率再現“雙升”。從直觀感受看,外匯占款新增的貨幣供應并沒有都進入銀行存貸款體系。這也解釋了為什么在貨幣供給量大幅增加的情況下,利率仍然居高不下的原因。
五、企業融資成本高
由于信息不對稱和道德風險,由于借貸雙方信息不對稱,規避風險的銀行從經營的風險與收益角度出發,更傾向于為大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即使在珠三角與長三角這兩個中國市場化程度最高的地區,中小企業貸款難仍舊沒有根本解決。例如在中國大陸,渣打銀行對中小企業信用貸款的利率一般是18%—20%,最高年利率可達40%。
六、關于推進利率改革的初步思考
首先是要推動利率市場化。以1996年放開同業拆借市場利率為標志,中國的利率市場化改革迄今已經經歷了17年。沒有利率市場化就沒有統一的市場,沒有健全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可言,利率市場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金融改革方面要穩步推進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其次,在推動利率市場化的同時,應大力發展金融市場,直接融資市場是關鍵,間接融資市場要打破壟斷。市場不順,資源或商品流通不暢,供給再充足,也無濟于事,資金價格只會越來越扭曲。壟斷不打破,利率市場化只會成為寡頭將利率大幅普遍上調的契機。
作者簡介:李萌(1988-),本科,中國礦業大學應用技術學院工商管理。
(編輯:劉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