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建立數據和模型,對重慶市商業健康保險保費收入模型分析與應用,旨在為商業健康保險保費提供一些建設性的意見。
【關鍵詞】商業保險 保費收入 模型分析
一、問題提出,問題分析
商業健康保險保費收入作為一個量化指標,既能比較客觀地反映其市場規模,也能夠折射人們對商業健康保險的消費水平與需求狀況。商業健康保險保費收入也是一個動態指標,其變化受諸多因素的影響。結合健康保險市場的特點,從經濟學的角度可將健康保險保費收入的影響因素分為兩類:一類是內生變量,包括健康保險產品的價格、健康保險消費者的可支配收入水平等,可直接決定健康保險保費收入的變動;另一類是外生變量,包括社會衛生與健康條件、醫療服務水平與價格、國家醫療保障制度、財政稅收政策、社會人口結構、消費者的保險意識等。外生變量一般通過內生變量作用于健康保險的需求,引起健康保險產品需求數量的變動,這種變動可以通過保費收入的變動表現出來。
本文選取消費者平均可支配收入、個人平均每年的醫療保健支出兩個因素,分析這些因素如何對商業健康保險的保費收入產生影響。
二、數據描述
重慶市1996-2009年醫療保健人均支出、
三、模型建立
(一)模型構建
設定以下形式的回歸模型:
其中:重慶市第t年的健康保險保費收入(億元);:城鎮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醫療保健支出(元/人);: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二)模型求解
(三)統計檢驗
1.擬合優度:由表中可知,,修正的可決系數為,這說明模型對樣本的擬合很好。
2.檢驗:針對:,給定顯著性水平,在分布表中查出自由度為和的臨界值。由表中可得,由于>,則應拒絕原假設。說明回歸方程顯著。
3.異方差檢驗
,根據White檢驗知,在條件下,查分布表,得臨界值,比較計算的統計量與臨界值,因為<,則表明模型不存在異方差。
4.計量經濟檢驗
由于DW統計量為1.834332,落在無自相關的區域,因此,此模型不存在自相關問題。
四、結論與建議
重慶市商業健康保險發展應該抓住新醫改方案逐步推行帶來的政策機遇,發揮行業優勢,密切與醫療衛生部門的紐帶,促進健康保險與醫療衛生服務、健康保險產品營銷與健康管理服務,以及健康保險企業與醫療機構資本層面的協調發展,最終形成有地方特色的以基本醫療保障經辦業務為支撐的商業健康保險發展模式。商業健康保險雖在解決部分人群高層次醫療服務需要方面的作用是其他制度安排無法比擬的,商業健康保險經營者應充分把握我國公立醫療機構體制改革的有利契機,建立和完善自身能夠管控的醫療服務網絡,同時也能充分利用保險資金投資渠道進一步放寬的政策優勢,通過對醫療機構的融資,建立更長效、更密切的醫療服務與健康保險的合作模式,確保健康保險市場的長期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徐國祥.統計預測與決策[M].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8.
[2]龐浩.計量經濟學[M].科學出版社,2007.
[3]趙肖,陳滔.論我國商業健康保險經營模式發展方向[J].衛生經濟研究,2010(7):34-38.
[4]朱銘來,奎潮.論新時期我國商業健康保險的發展[J].中國保險,2010(5):8-11.
[5]賈渝.不能忽視的健康險[J].金融博覽,2010(8):58-59.
[6]陳滔,謝洋.中國商業健康保險發展展望[J].西南金融,2010(1):48-50.
[7]仇春涓.中國商業健康保險的地位與發展——基于以SHI為主國家的經驗借鑒[J].經濟研究導刊,2009(34):69-70.
作者簡介:熊麗娟(1982-),女,重慶人,本科,研究方向:西方經濟學。
(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