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貨幣緊縮政策下的中小企業融資存在的問題,以及受到的不利影響,并討論了具體的對策和措施。
【關鍵詞】貨幣緊縮 中小企業 融資
貨幣緊縮和貨幣擴張是相對而言的。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以后,為了刺激我國經濟的發展,防止受到危機的影響,我國實行了擴張性的貨幣和財政政策,在這樣的政策下我國的通貨膨脹水平不斷提高,而且我國的居民消費指數也在不斷的攀升,通貨膨脹的壓力增加,在這樣的經濟情勢下,要采取緊縮的貨幣政策,以縮小投資規模,減少投資需求,對通貨膨脹進行控制。
而我國的中小企業一直以來面臨著融資難的問題,一方面是他們因相關的實力和擔保等先天的不足,所以相對信譽較低,銀行不愿意冒險貸款給中小企業;另外一方面,在直接融資方面,也存在著種種困難,中小企業一般實力較弱不像大中型企業通過上市等在二級市場融資。
而通貨緊縮政策,典型的是政策是緊縮銀根,提高貸款利率,這種情況下對于中小企業來說無異于雪上加霜,原來形勢嚴峻的中小企業融資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困境,使中小企業融資的矛盾越來越嚴重,甚至導致有的中小企業資金鏈條斷裂。
在這樣的形勢下,中小企業必須客觀地面對問題,分析形勢,從自身的角度出發,正確應對這種問題,不斷地打開新局面,克服自身的瓶頸,采取正確的策略,積極開拓融資平臺和渠道,降低自身融資風險,健全自身制度,從而更好地解決融資難的問題。
一、貨幣緊縮對中小企業融資的影響
(一)貸款難度加大
緊縮政策下的中小企業貸款的利率提高,貸款難度增大。一般而言,即使是信貸最寬松的時期,中小企業也很難貸到款,而一旦銀根收緊,中小企業的日子會更難過,這種貸款壓力來自于兩方面。一方面是銀行的信貸規模減少,使得中小企業可貸的資金越來越少,存款準備金率上升,會使銀行的可貸金額變小,超額準備金降低,從而控制信用的規模。在這樣的條件下,商業銀行將謹慎考慮貸款對方,選擇財務狀況較好的,這樣很多原來可以貸款的中小企業成了這種謹慎的貸款政策下的犧牲品,因為中小企業處于弱勢地位,在銀行授信過程中可能會被淘汰,從而得不到貸款。
(二)融資成本提高
在緊縮的貨幣政策下,整個金融系統的資金變少,可用于貸款的資金變少。這樣的宏觀條件下,中小企業要想獲得貸款,需要更廣泛的范圍內進行搜尋,而且相關的融資的手續費等會提高,程序會更復雜,這樣的成本必然提高。另一方面,即使中小企業可以獲利貸款,在貨幣緊縮的情況下的利率必然會提高,這樣企業的貸款成本也將隨之提高。
(三)融資渠道被迫轉換,融資成本提高
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貸款困難將使中小企業被迫轉向民間借貸,而民間借貸在很多方面管理不完善,而貸款需要的增加無疑將使民間貸款利率水漲船高,同時黑市等加大,同時也將加大中小企業的資金風險。
二、中小企業的應對策略
針對以上情況,中小企業應當從以下方面加大管理,更好地應對中小企業融資的影響,正確地采取相應地對策。
(一)作好規劃,從長遠的角度,選擇合理發財務發展戰略
從制度和體制方面保證相關的企業融資策略等能夠滿足企業發展的需要。中小企業需要從自身發展戰略的高度和層次去認識其融資行為和融資策略,將其建設成為企業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在資源資金投入上保證其得到應有的執行力度,依靠支撐能力和輔助能力等配套環節的性能匹配來提高融資戰略的推行。
(二)積極拓寬融資渠道
包括多層資本市場、證券市場、風險資本、私募股權投資等,以降低和轉移單一融資渠道的風險和較高的融資成本負擔。隨著金融體質改革和資本市場的完善和發展,為中小企業的融資客觀上提供了更多的獲得資金和資本的渠道。
一般而言,中小企業在參與市場競爭,在進行融資的過程中,不僅需要相關的資金支持,同時需要企業的管理經驗、管理制度和運營方式,作為中小企業的管理者,應當根據自己所面臨的資本市場的情況,對市場結構進行統籌,根據市場的運行機制和特點,采取相對應的融資方式。這代表著企業在自身的資質方面、管理制度、人力資源各方面達到資本市場融資的基本要求。比如說,現代化的企業制度,包括財務的管理、財務信息的透明化等,可以極大降低與金融貸款機構的信息不對稱現象,減少自身在貸款方面的不利條件,
三、轉變企業的經營方式
貨幣緊縮政策下中小企業融資策略中應該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以擺脫對于原材料和勞動力成本快速上升所帶來的風險和經營困難的局面,在提高經濟效益和市場占有率的基礎上為融資行為奠定堅實的經濟實力基礎和保障。
參考文獻
[1]蔣煒.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與對策[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6(11).
[2]張曉弟.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探討[J].現代會計,2007(4).
[3]人民銀行南充市中心支行調查統計處調查組.緊縮貨幣政策下中小企業的融資現狀-以南充市為例[J].西南金融,2008.
(編輯:龍大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