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數據分析了中國出口現狀,指出現在中國出口存在貿易順差的持續增長,貿易摩擦不斷增加;巨大的外匯儲備對出口企業產生不利影響;中國的出口企業缺乏核心競爭力;中國經濟發展速度下降的問題。對策是用市場調節中國出口問題,人才培養提升企業競爭力,制造業戰略轉型。
【關鍵詞】中國 出口 問題 對策
日美歐主要制造商把中國作為低成本生產基地,持續對華投資,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經濟影響力進一步加強,中國已經成為出口第一大國。但隨著經濟危機,中國的出口最近幾年都開始出現問題。
一、中國出口現狀
對外貿易方面,據中研普華《2012-2017年中國對外貿易行業市場動態與投資方向研究咨詢報告》顯示,今年前兩個月出口總額是2.05億元人民幣,增長是23.6%,進口總額是1.78萬億元人民幣,增長5%??梢悦黠@看出出口有一個大幅的增長,而進口增速是比較緩慢的。根據數據來看,我國出口出現較快增長有三個因素產生,第一是國家政策的影響,國家的利好政策持續發揮作用,產生了影響;第二是外貿企業開始隨著環境變化,調整自身的產品結構和運作方式,而我國家電和高新科技的產品出現較快增長;第三是國際經濟環境的變化,美國經濟好轉引起的。而進口增長較慢,是由于我國內需增長放緩以及大宗商品的價格下跌所引起的現象。商務部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個月出口總額是2.05萬億元人民幣,增長23.6%,進口總額是1.78萬億元人民幣,增長5%??梢悦黠@看出出口有一個大幅的增長,而進口增速是比較緩慢的。
二、現階段我國出口面臨主要問題
(一)持續增長的貿易順差和不斷爆發的貿易摩擦
貿易摩擦已成為中國的貿易順差日益多樣化和持續增長的頻繁和形式。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出口的不斷擴大,我國成長成為世界上第一大出口國,貿易順差不斷增長,積累了大量的外匯儲備。但隨著我國貿易的發展,貿易摩擦不斷爆發。據WTO統計,從1995—2006,中國是世界上反傾銷提出的頭號目標;從1995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世界進口產品發起2840起反傾銷調查,1804起反傾銷措施,反傾銷案件的數量呈不斷上升的趨勢。
(二)巨大的外匯儲備和人民幣升值對出口企業產生不利影響
中國3月末外匯儲備余額 3.44 萬億美元,中國的外匯儲備是不是太多,是否有可能急劇貶值,這是中國上上下下都關心的一個大問題。多年來外匯儲備單邊增長,無休無止,的確成為中國宏觀經濟穩定運行的一大隱患。與之相伴的是人民幣升值的問題,由于有巨額的外匯儲備,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外匯儲備損失成為一大問題。在20世紀80年代,中國的出口有一大目標是獲得外匯,于是盡可能鼓勵出口,但隨著巨額外匯儲備的形成,對出口的目標也開始改變,于是也給相關企業帶來了較大壓力。另外,由于人民幣升值,使得出口企業壓力加大。2013年,隨著日本安倍晉三的日元貶值政策,給中國的出口企業帶來不小的沖擊。巨額的外匯儲備和人民幣的升值問題,對我國出口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三)我國企業的產品出口缺乏核心競爭力
雖然我國已經成為了世界第一大出口大國,出口的規模不斷擴大,產品走向了世界各地,但是中國還是停留在產品的生產上,中國的出口產品缺乏核心競爭力。中國是世界的加工廠,而不是真正的世界工廠。中國常年依靠廉價勞動力,以高耗能、高污染的生產模式生產出大量的產品,巨大的利潤卻被國外的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所獲得。我國大量出口的產品技術含量很低,排在前幾位的是服裝、鞋類和玩具等附加值低的產品。近幾年雖然機電產品有了不錯的增長,但許多還是屬于處理和再加工貿易,技術含量還是非常低。據統計,我國的高科技含量的產品僅僅占全部出口額的5%,科技成果轉化率也僅僅為5%,僅僅相當于美國和日本的九分之一。另一方面,我國的高新科技出口很多是由外商投資企業完成的。據統計,中國的外資企業完成了高新科技產品出口的80%,內資企業完成的高新科技出口只占20%。
(四)中國經濟發展速度下降
過去的普遍觀點認為,中國必須維持8%的經濟增速才能消除社會不穩定因素;現在官方給出的增長目標為7.5%,而分析師認為7%可能也在政府能夠接受的范圍內。但再低就意味著跨越一個心理界限,意味著經濟增速將降至20多年來的最低水平。中國已經基本告別了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8%的時代,即便統計數據沒有低于8%,但實際增長動能已經降至這一水平;中國需要接受經濟增長減速的現實,截至2020年的未來七年,中國經濟的年平均增速可能降至6%左右。中國經濟發展速度的下降,將不可避免地影響我國的出口。
三、中國出口對策
(一)用市場調節中國出口問題
面對現在困難的營商環境,海外收益不斷降低,甚至會導致許多企業倒閉。這是個正?,F象,政府少干預市場、控制外匯等,讓市場有序進行,往有利方向發展。企業如果無法適應就應該停止生命。這是市場運作的必然規律,如果還拿著勞動力和匯率優勢不思進取的話,中國永遠都無法前進?,F在失去了勞動力的優勢就應該找新的優勢,使生產力提高,附加值提高,進行產品研發創新。
(二)未來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
我國應該建立更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從教育制度改革、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建立入手,培養出一批創新型的國際化人才隊伍,提升我國出口企業的競爭力,真正實現我國的出口強國的夢想。
(三)制造業戰略轉型
中國的制造業應該進行戰略轉型,要改革去指向“微笑曲線”的兩端,而不是停留在微笑曲線的末端,要提升自身的創造力,培養優秀的人才隊伍,進行技術儲備,提升技術含量,促進出口產品結構的真正轉型。
參考文獻
[1]王平.加工貿易發展中的原產地規則問題[J].財貿經濟,2004(09):52-55.
[2]尹翔碩.貿易結構更為重要-中國對外貿易依存度及進出口貿易的不平衡與不對稱[J].國際貿易,2004(03):10-17.
[3]李云. 麗江旅游企業財務管理現狀研究[J].昆明冶金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06).
(編輯: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