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階段,我國學分制院校實施的收費模式主要兩種:一種是按學年收費,也就是根據學生的學習時間進行收費;另一種則是按照學分收費,如果需要重修學分的就要再次收費。本文作者通過對兩種不同收費模式的比較與分析,認為兩種模式各有利弊,所以提出了將兩種收費模式進行融合、創新的收費模式。
【關鍵詞】學分制高校 收費模式 比較分析 創新發展
一、兩種學分制收費模式的比較
通過詳細的比較與分析,可以了解到無論是根據學生在校學習時間進行收費的學年收費模式,還是根據學生的學分狀況進行收費的學分收費模式,都存在一定的優點,但同時也存在相應的缺點,具體內容為:
(一)學年收費模式
我國多數高校雖然已經實行學分制教學,但在收費上仍然運用傳統的學年制收費模式,也就是根據學生的在線學校學習時間進行收費。例如你就讀一所四年制的本科大學,那么無論你是上了三年還是六年都要交四年的學費,這對于那些提前修完學分與延期修完學分的學生來說是沒有多大差別的,不過有些學校也會對那些超過四年沒有修完學分需要繼續留校學習的學生收取額外的費用。這種收費模式的優點在于方法簡單、便于管理、容易被社會各界所接受。但同時也存在一定的缺點,首先就是收費與學分的聯系不大,沒有體現出學分制的特點,而且還會導致收費與教育成本不對應;其次,就是,對那些提前修完學分的學生來說很不合理,甚至影響了學生努力學習,爭取提前修完學分的積極性;最后,就是收費的靈活性不夠。這種收費模式比較單一,很難應對收費過程中的一些特殊情況。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高等教育已經走向了大眾化,對教育的需求也出現了多樣性的發展趨勢,所以單一的學年制收費模式很難適應社會的發展需求。
(二)學分收費模式
部分高校在實行學分制教學之后積極改善傳統的收費模式,按照學分收費,以適應學校體制改革。所謂的學分制收費模式就是根據學生必須要修完的學分進行收費,收費標準是固定的,每一學年或學期根據學生所學學分總數乘以每個學分固定標準收取學費。這種模式首先要根據正常修業年限和必須達到的總學分,按照有關部門規定的收費總額測算出每個學分的收費標準,再根據每個學生每一學年或學期所學學分總數計算每個人的收費額。其優點在于收費標準透明度高,有利于社會各界進行監督,而且直接與學分掛鉤,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樣才能夠盡快修完學分,提前畢業,減少學費支出。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點:首先,就是學分與教育成本不對應,他們之間并不是正比例關系,如果只是根據學分進行收費,顯然很不合理;其次,就是固定的學分收費標準很難確定,無論是多了還是少了都會引起一定的爭議,而且這種收費方式會造成每個學生每學期的收費數目都是不同的,這就給收費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不僅工作量大,而且計算起來也比較麻煩;最后,就是對那些未在標準修業年限內完成規定學分的學生、那些按學分收費對未在標準修業年限內完成規定學分的學生和重修學分的收費標準方面比較容易產生爭議。有些學生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參加考試或者是考試沒有通過的,都要繼續學習等待下一次考試,只有通過考試后才能取得相應學分。對于這部分同學補修或重修的學分該不該收費、該怎么收費許多學校一直沒有好的辦法。
二、學分制收費模式的創新
正因為上述兩種收費模式都存在一定的不足,與教育成本的構成以及內涵不相適應。所以,要積極進行改革與創新,完善學分制收費模式,這樣才能夠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一)進行學分制收費模式創新應該考慮的問題
在進行學分制收費模式創新的過程中應該考慮以下幾方面問題:第一,就是要充分考慮教育成本的補償方式和補償比例方面的問題;第二,就是要考慮教育成本的構成以及教育成本與學時、學分之間的關系;第三,就是要考慮教育收費政策以及教育收費標準的統一性與連續性;第四,就是要考慮對學生的激勵狀況。只有在充分考慮上述影響因素的基礎上,才能制定出科學、合理的高校學分收費模式。
(二)在校學習時間加學分的收費模式
高等學分制院校在進行收費模式創新的過程中,可以采取將兩種收費模式相結合的方法,即采取在校學習時間加學分的收費模式。但是收費總額應該符合國家的統一收費標準與相關政策規定。我們可以把在校學習時間收費理解為對固定成本的補償,而把學分收費理解為對變動成本的補償。在校學習時間收費按學生在校修業年限和每學年(或學期)固定費用計算,學分收費按照學生所學課程總學分和每學分收費標準計算。這種收費辦法可以用以下公式計算:某學生完成學業應交學費總額=在校學習時間收費+學分收費=該學生在校修業年限×每學年固定費用+總學分×每學分收費標準。
這種收費辦法對于每個完成學業的同學學分收費完全相同,所不同的是在校學習時間收費。在校學習時間越長,收費越多,在校學習時間越短,收費越少。至于在校學習時間收費和學分收費各占多大比例,每學年固定費用、每學分收費標準的確定,應通過調查統計和綜合分析后確定。這樣不僅與教育成本相對應,還能夠激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的高等院校學分制收費模式已經不適應社會的發展需求,需要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創新。科學、合理的收費模式不僅有利于和諧校園的建設,還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具有獎勵先進、鞭策落后的作用。所以,將上述兩種結算模式進行融合與創新將是學分制收費模式的必然趨勢。
參考文獻
[1] 何科銘.對高校實行學分制收費的思考 [J]. 財會研究,2009(12):37-39.
[2] 招雁鴻.淺議學分制收費辦法的若干問題 [J]. 教育財會研究,2008(01):26-28.
[3] 王紅梅,勞士健.高校學分制收費的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 [J]. 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0(04):30-32.
[4] 王翠芳,張新明,李碩.高校學分制收費管理的難點及對策 [J]. 財會通訊,2009(02):41-43.
作者簡介:賈芳(1984-),女,漢族,山東青島人,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會計,金融,經濟。
(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