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運用灰色關聯分析對能源消耗與環境污染進行了研究。試圖發現能源消耗對環境污染的不同影響程度,依據不同因素之間的關聯程度,對能源消耗進行結構上的調整,以此減輕環境污染,改善環境質量。
【關鍵詞】能源消耗 環境污染 灰色關聯
一、引言
2012年《中國可持續發展報告》表明,我國依然面臨著復雜而嚴峻的多重挑戰,能源進口依存度不斷提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產出以及低效益的粗放式增長尚未得到根本性轉變。如今由于這粗放式的經濟增長,導致了我國能源、環境和經濟問題的矛盾越發尖銳,從而成為限制我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故本文運用灰色關聯分析方法研究了其因素之間的關系。
二、灰色關聯分析方法
灰色關聯分析是根據因素之間發展趨勢的相似或相異程度,意圖透過一定方法,去尋求系統中各子系統之間的數值關系。步驟為:
(一)建立因變量原始數列與自變量比較數列
母序列記作:
子序列記作:
(二)原始序列進行初始化法無量綱處理
(三)計算灰色關聯度
計算每個時刻點上母序列與各子序列差的絕對值,從中取最大差和最小差即:差序列
(四)關聯度排序
當比較序列有m個時,相對關聯度值也有m個,按值大小排列,即為關聯序。關聯度越接近于1,說明關聯程度越大。通常,當>0.6,便認為關聯性顯著。
三、數據分析
本文從環境污染的廢水、廢氣、廢物出發選取了四個指標即:工業廢水排放量(Y1)、二氧化硫排放量(Y2)、煙塵排放量(Y3)和工業固體廢物排放量(Y4);而能源消耗的指標選取有:煤炭消費量(X1)、焦炭消費量(X2)、原油消費量(X3)、汽油消費量(X4)、煤油消費量(X5)、柴油消費量(X6)、燃料油消費量(X7)、天然氣消費量(X8)和電力消費量(X9)(數據來自中國統計年鑒)。
本文用Excel對數據處理,運用(1)對原始數列初值化(見表1與表2)。然后利用(2)計算灰色關聯系數(?。?,最終利用(3)計算灰色關聯度(見表3)。
由表3看出,能源消耗指標與環境污染相關指標的關聯度較大(均在0.57以上),故得出能源消耗對環境造成的污染非常顯著。此外由表3得出,能源消耗對環境污染指標的影響程度分別進行灰色關聯排序。
工業廢水排放量:(燃料油)>(原油)>(柴油)>(煤油)>(汽油)>(煤炭)>(電力)>(焦炭)>(天然氣)
二氧化硫排放量:(燃料油)>(柴油)>(原油)>(汽油)>(煤油)>(煤炭)>(焦炭)>(電力)>(天然氣)
煙塵排放量:(燃料油)>(柴油)>(原油)>(汽油)>(煤油)>(煤炭)>(焦炭)>(電力)>(天然氣)
工業固體廢物排放量:(電力)>(焦炭)>(煤炭)>(天然氣)>(煤油)>(汽油)>(原油)>(柴油)>(燃料油)
由上得,燃料油、原油、柴油和汽油對環境污染分別呈不同程度影響,較其它能源消耗顯著,而天然氣與電力對環境污染的影響程度較其他小。不同的是,電力對工業固體廢物排放量影響上最顯著,天然氣影響程度也較顯著,而對廢水與二氧化硫及煙塵影響程度較大的燃料油、柴油與原油在此影響排序較靠后??傊?,燃料油對環境污染影響程度最大。其次原油、柴油、汽油和煤油,主要在開采、運輸、裝卸、加工和使用過程中漏泄和排放所造成,對水體能造成普遍嚴重的污染。
四、結論
目前對我國來說,未來經濟的發展只能是循環經濟,但須制定一系列的制度與政策措施,具體有:
(一)調整與優化能源消耗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不合理的能源消耗結構和粗放型增長方式,是導致環境污染的主要因素。由上知,傳統資源的消耗對環境污染的影響程度較大,其中機動車對汽油與柴油使用的激增所產生的工業廢水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與煙塵排放量較大。故,我們應該尋求新能源或可再生能源來代替那些傳統、污染性較大的能源,提高能源消費質量和能源利用率,使能源消耗量得到最大潛力的利用,全面推進先進、高效的清潔生產技術,從本質上實現經濟、能源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二)提高對循環經濟的認識,加大對環境保護的投入
目前,人們對循環經濟的認識還不夠,“先污染、后治理”的理念在一些地區仍存在。因此要將先進、環保、可持續發展的社會發展理念和生活理念引入到全社會,加大對循環經濟的宣傳度,鼓勵社會消費的理性選擇,將循環經濟與社會生活融合在一起。加大對污染防治、生態保護、環保試點示范和環保監管能力建設的資金投入。政府要切實解決“收支兩條線”問題。完善政府、企業、社會多元化環保投融資機制。
(三)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建立長效保障機制
建立健全法律法規,形成資源節約和高效利用的激勵政策和約束機制,強化依法行政意識,加大環境執法力度,實行執法責任追究制。同時,從法制、經濟、管理、道德等方面形成對節約的褒揚和對浪費的懲罰,在全社會形成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長效機制。
總之,能源消耗與環境污染問題已成為經濟增長的最大瓶頸。因此,我們要減少對環境污染較大的能源消耗,尋求新能源或可再生資源,同時在對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進行保護、恢復和更新時,采用先進、創新的技術來提高能源利用率,使自然生態過程保持完整、持續的秩序和良性循環。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2012[M](2012). 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2.
[2]童彥,朱海燕,關海波.能源消費與環境污染的灰色關聯度分析——以云南省為例[J].環境科學導刊,2010(04).
[3]任彪,李少穎.中國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與經濟發展的灰色關聯分析[J]. 統計與信息論壇,2007(01).
作者簡介:胡靜超(1987-),女,河北邯鄲人,河北大學經濟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
(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