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重慶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水利水電建筑工程專業群提煉了“三輪頂崗、兩線貫通”① 的人才培養模式,“高職學生專業素質養成教育貫通機制”是兩線貫通之一,本文闡述了高職學生專業素質養成教育的必要性、如何建立高職學生專業素質養成教育貫通機制、多年來的實踐成果。
【關鍵詞】高職學生 專業素質 貫通機制 創新與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1-0009-02
高等職業教育“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結合發展道路”,這是黨的教育方針,也是一個永恒不變的真理。隨著招生的擴大,時代的變遷,就業越來越難。要解決好就業難這一問題,必須提高學生自身的素質和職業能力,不斷地自我完善。
然而,高職學生不是和其他普通高校同批錄取,其實際水平不能與普通高校的生源相比,并且學制僅三年。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學生的三年在校時間,將高職學生培養為社會需求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而不是純粹的就業培訓,與普通高校學生爭得半壁就業機會,這就為我們提出了一個課題。
高職學生的素質養成教育,站在專業角度就是學生的專業素質養成教育,提升學生的專業素質,是解決學生就業難的根本措施之一。2008年以來,重慶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水利工程系嘗試學生專業素質養成教育貫通機制研究,探索如何有效地利用學生三年在校時間,提高其專業素質和職業能力。
一 專業素質養成教育的整體理念
1.專業素質養成教育與綜合素質養成教育
素質是外在的氣質與內在美的結合,且內在美是前提和基礎。暫且將素質分為綜合素質與專業素質: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為人誠信、處事公正等可歸到綜合素質;具有一技之長、職業道德、敬業精神、專業潛力等可歸到專業素質。由此可見,兩者是不可分的。沒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就不會具備一技之長和專業潛力;連為人都不誠信,有職業道德與敬業精神。因此,高職教育要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然后才是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性,樹立學生的終身學習理念,教會學生交流溝通和團隊協作,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等職業能力。
2.課堂專業素質教育與課外專業素質教育
專業素質教育按時間節點,可將其分為課堂專業素質教育與課外專業素質教育,但兩者仍是不可分割的。因為專業素質的養成與專業技能的培養是不分時間、地點,可隨時進行的。高職三年學制,比其他普通高校整整少了一年,如不有效地將課外與課內專業素質教育有機結合,提高其專業素質和職業能力,如何與普通高校學生爭得半壁就業機會。
二 專業素質養成教育的措施與貫通機制建設
1.以學生入學時專業教育為抓手,培養學生的專業興趣
對剛入學的新生進行本行業前景分析,已建工程圖片展示,從業要求的講解,學習課程和內容、教學形式和學習方法的介紹,使其對所學專業有較全面的了解,從而提高學生對專業學習的信心和培養學生對專業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為學生終身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2.推行專業教師班級聯系制,增強學生的專業愛好與創業意識
生源素質是高職院校的生命力,由于不是和其他普通高校同批次錄取,其實際水平不能同普通高校的生源相比。面對這樣的高職生源,從2008年開始,我院水利工程系推行了專業教師班級聯系制。專業教師班級聯系制的推行,加強了專業教師與學生的聯系,培養了學生的專業興趣、創業意識以及職業道德。
3.開展水利知識系列專題講座,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與創新意識
水利知識系列專題講座,是對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一個補充。鑒于講座為非強制性的自主參加項目,為了調動學生參加講座的積極性,采取了以下措施:(1)每學期安排2~4個重要的專題作為選修課程,以供學生選擇;(2)把講座納入素質拓展項目;(3)配套講座開展知識競賽活動,調動學生熱情;(4)通過對講座的持續改進,將講座逐步納入課堂教學。
總之,通過水利知識系列專題講座的實施,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培養了學生的職業技能,增強了學生面向工作的更實用的技能知識,提升了學生的專業能力和創新意識,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
4.舉辦專業技能大賽,促進學生職業技能與就業能力的提升
每年上半年組織參加學院技能大賽,選拔培訓后下半年參加全國水利職業教育協會舉辦的技能競賽、重慶市舉辦的
建筑類技能競賽,以及全國技能競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競爭精神和團隊精神,從而提升學生的職業技能與就業能力。
5.組織水法宣傳與環境保護宣傳等,展現學生的專業能力與成就感
水法宣傳與環境保護宣傳可培養學生專業能力和體現學生的社會能力,通過宣傳活動,造就學生的成就感,增強學生的自信。從2008年開始,學院水利工程系每年3月22日“世界水日”(3月22~28日“中國水周”)舉行水法宣傳,每年6月5日“世界環保日”舉行環境保護宣傳。在每次宣傳的前1~2周,組織2~4次專題講座,并先在學校內進行宣傳,培訓學生、營造氛圍,然后再外出宣傳。
通過宣傳活動,不但培養了學生的專業能力,也能使學生鍛煉和體驗自己的社會認識能力、組織管理能力、溝通協調能力和自我表現能力。
6.結合“六個一”工程,全面推進專業素質養成教育
根據重慶市“六個一”工程的規定:在渝大學生就讀期間要種一百棵樹;帶薪實習一個月;到農村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一個月;到企業或服務一線做工一個月;開展學軍一個月;撰寫一篇有價值的社會調研報告。要求學生在實施“六個一”工程期間,記錄一個工作案例,策劃一場主要活動,進行一場公開演講,主持一場專題會議,撰寫一篇調研報告,發展一項專業特長,從而全面推進專業素質養成教育。
總之,在專業素質養成教育的同時有效滲透價值觀和人生觀教育,把價值觀和人生觀教育深入貫穿于專業素質養成教育過程中,走專業滲透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教育之路。
7.建立貫穿三年的“三全”專業素質養成教育培養機制
由于專業素質與綜合素質不可分割,學生的專業素質養成教育不僅是專業教師的事。2008年以來,學院水利工程系成立了以系主任、系書記為組長,教研室主任、專業負責人、行政管理人員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建立了以專業負責人為責任人,專業教師、兼職教師、輔導員參與的專業素質教育團隊。各專業又以學生專業素質養成教育項目為載體,組建教學團隊,實行了全員參與、全方位、全過程的“三全”專業素質養成教育培養機制。
全員參與是指系領導、專業教師、兼職教師、輔導員、管理人員等全系教職工參與的專業素質養成教育。
全過程是指專業素質養成教育不但貫穿于日常課堂教學中,而且從學生入學專業素質教育開始,通過每學期的水利知識專題講座、技能競賽,每年的水法和環境保護宣傳、“六個一”工程的實施,班級聯系制的推行等,將專業素質養成教育貫穿于學生在校的三年中,并將課外專業素質教育與課堂專業素質教育有機結合,在教育過程中做到教書育人。
全方位是指專業素質養成教育不僅在日常課堂教學過程中進行,還采用了水利知識專題講座、技能競賽、水法和環保宣傳、“六個一”工程等多種形式,全方位推進專業素質養成教育。
三 專業素質養成教育的實踐效果
1.專業教師班級聯系制,促進了教風與學風建設
專業教師聯系班級的制度化,促使每一個班級聯系人均主動參與班級活動,經常深入學生宿舍、教室,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態、學業進展情況及專業能力等情況,并按時填寫《水利工程系聯系班級工作情況月報表》,加強了專業課教師與學生的聯系,提高了學生的專業素質和思想政治素質,促進了我院水利工程系教風與學風建設。
2.水法宣傳與環保宣傳等,提升了學生對專業知識的興趣
通過每年的水法宣傳和環境保護宣傳活動、科技下鄉活動,加大對外服務與合作,提升學生的專業素質和對專業的興趣。結合“六個一”工程,將專業素質養成教育變成一個人人參與的創造性實踐活動,從而讓學生體驗創業的艱辛與樂趣,將“要我學”變成“我要學”,將“我要學”上升到“我樂學”。2011年參加全國第十二屆“挑戰杯”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大賽,獲重慶賽區一等獎1名、三等獎1名。
3.水利知識系列講座與技能大賽,加強了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
舉辦水利知識系列專題講座和專業技能大賽,有效地補充了課堂上無法講解和訓練的知識,并將專業理論知識體系化和應用于實踐。2012年整合了7個水利科普知識專題,整編成《水利科學概論》,成功申報為重慶市市級視頻精品課程。參加全國水利院校、重慶市舉辦的技能大賽,獲一等獎1人次,二等獎5人次,三等獎9人次。
總之,通過貫穿于學生在校三年的專業素質養成教育,提升了學生的職業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就業率。2009~2012年我院水利工程系各專業學生平均就業率比學院其他專業平均高2個百分點,特別是2011年“水利水電建筑工程”專業學生年終就業率取得了全重慶市各高職專業就業率排名第二的好成績。
根據對用人單位調查問卷反饋,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專業知識掌握程度、實際動手能力、職業道德、敬業愛崗精神、與人合作能力等指標滿意度都比較高,綜合評價“很好”與“較好”率達90%以上。
社會的肯定說明了貫穿于學生在校三年的專業素質養成教育貫通機制是一個具有先進性、實用性和推廣價值的提高學生職業能力與就業能力的機制。
注 釋
①“三輪頂崗,兩線貫通”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是:充分利用校內外實訓基地,以項目為載體,通過第三學期后十周、第五學期后十周的校內或校外頂崗實習,加第六學期的頂崗實習,實現“三輪頂崗”,達到工學交替;貫通三年的專業素質養成教育貫通機制和綜合素質養成教育貫通機制建設,實現“兩線貫通”的能力培養方案。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
[2]彭雪玲.素質拓展培訓對高職學生素質養成教育的探討[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3(3)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