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武術文化的核心是優秀武德,民族精神在武德教育中得到弘揚。武術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繼承和弘揚民族精神的重任。武術教育的精髓在于把握好武術的文化內涵,不能只局限于武術技術層面的傳授,武術文化的傳播更為重要。
【關鍵詞】武術 民族精神 愛國主義
【中圖分類號】G8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1-0194-02
武術被稱為中國的國粹,在全世界也廣為傳播,享有很高的聲譽。武術作為一項中華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在其發展與傳播的過程中與中國的傳統文化結合得非常緊密,成為一種獨特的民族傳統文化形態。武術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價值體系與道德觀。國家提出了要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并重視武術的學習與推廣,這對全民族素質的提高、國人民族精神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
一 愛國主義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千百年來,愛國主義思想塑造著中華兒女的道德情操,指引著武林豪杰的人生方向。在中國武術發展史上,有無數的武術愛好者,他們習武的目的都是以國家和民族的利益為基本目標,在國家和民族處于危難之際,他們挺身而出,不顧個人的生死,捍衛了民族的獨立和國家的完整。早在春秋戰國時代,諸侯爭強、七雄五霸、滅弱吞小,兼并激烈。在這列國紛爭的大變時期,出現了很多武林豪杰,他們為維護國家的主權獨立,置個人生死不顧奮勇抗爭的動人事例。魯國武士曹沫武藝出眾,深得魯莊公喜愛。齊桓公大兵侵入魯國,占領了魯國的大片河山。兩國國君會晤之際,曹沫挺身而出,以短劍直抵齊桓公的胸膛,并義正詞嚴地譴責齊國的侵略罪行,迫使齊桓公歸還侵占的魯國領土。曹沫之英勇無畏,為國家利益挺身而出的愛國主義精神成為古代武士的典范。南宋抗金英雄岳飛,其高超的武藝和盡忠報國的光輝業績為世人傳頌。還有面對元兵威脅利誘不為所動的文天祥,他一身浩然正氣,留下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絕唱。在民國時期頒布的《教育要旨》中宣稱:“國何以強,強于民;民和以強,強于尚武。”當時很多習武者在自己的練功服上繡起了“強種、強身、自衛、衛國”等字樣。可見,中國武術早已超越了技擊價值,對塑造和弘揚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精神起著重要作用。
二 優秀武德是武術文化的核心
“尚武崇德,德以藝生,藝以德顯。”精湛的武技是每個習武者高尚武德的反映,也是武術從業者敬業精神的表現。沒有精湛的技藝和淵博的知識,從業動機再純,也難達到較高的造詣。同樣,武技再好,如果武德不正,也可能敗壞武術的門風。“未曾習武先修德”,學習武術的人,首先要端正學習目的。要知道學習武術,是為了繼承和弘揚祖國的傳統文化,否則,即使學了一些本事,也顯現不出自身技藝應有的價值,更有可能走向邪路,徒勞無功。有些人學武術,只想掌握一兩手格斗技術,能防身自衛,不受別人欺負,沒有多大抱負,一旦碰到學習困難就打退堂鼓,半途而廢。有些人學武術的目的,甚至是想在人前顯威,專門干些打架斗毆、擾亂社會治安的事情,這些人只會走向人民的反面,成為社會的敗類。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中國武術形成了一整套與之密切相關的道德體系,講究“尚武崇德”,“武以德為先”。從古至今,優秀武德在武術文化的發展中都占據著核心地位。要正確理解武術文化的內涵和意義,必須具備高尚的品德修養,這樣才能使武術文化健康地向前發展。
三 民族精神在武德教育中得到弘揚
武術的教育功能從古至今一直很受人們重視,武術教育又以武德教育為核心。傳統武德教育是以儒家倫常為道德基準,歸納起來有八個字:忠、信、孝、悌、禮、義、廉、恥。這些如今社會看似很腐朽的內容,在封建社會卻曾經起著重要而積極的作用,左右著習武之人的行為方向。在武術教育過程中,武德教育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現代社會形成的武德,需要摒棄封建的糟粕,繼承其精華,要將武德教育與愛國主義精神、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有機結合在一起。因此必須賦予武德以新的內容。如忠:忠于祖國,忠于人民,忠于社會主義;孝:就是要尊敬老人,孝敬父母;信:就是要誠實,信守諾言,守時守信;悌:愛護朋友,愛護兄弟姐妹,幫助弱者,幫助有困難的人;禮:遵紀守法,文明禮貌;義:堅持真理,見義勇為;廉:清正廉明;恥:能夠辨別真偽是非,勇于展開批評與自我批評。可見,盡管傳統武德有著很大的歷史局限性,但只要賦予傳統武德以新的內容,它一樣能夠很好地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服務。“傳統武術文化”具有歷史性、時代性、繼承性等特點,因此,應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以現今社會的需要去研究它,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它,運用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如“飛檐走壁”、“刀槍不入”、“隔山打牛”等有違科學的思想必須摒棄。只有這樣,才有利于武術文化在高校的傳播和對大學生民族精神的培育。此外,教育主管部門大力弘揚武術文化,也有助于吸引大眾去了解、學習武術文化,從而在高校內形成傳承武術文化的氛圍,也有助于民族精神的弘揚。
四 結束語
在當今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們應該清醒地看到武術發展的危機,要把武術文化傳承和民族精神的弘揚貫徹到教學和生活的每個細節,強化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并進行長期的教化和熏陶,是每一個武術教育工作者一項重大而長遠的任務。
參考文獻
[1]張智慧.論武術教育在培育民族精神中的作用[J].科學大眾,2008(2)
[2]陸璐.中華傳統文化與運動員競技體育精神鑄造[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2)
[3]劉濤.論武術精神內涵的歷史局限性及其在21世紀的新拓展[J].中華文化論壇,2009(3)
〔責任編輯: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