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校企合作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是構建合作相關方的聯動機制和調節機制,而其中利益機制是最有效、最根本的調節機制。利益相關者之間通過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利益相互輸送而形成的牢固穩定持久的合作伙伴關系即利益鏈。在此過程中,政府應主導社會職業教育資源的整合,使分散在社會各界的職業教育資源能長期、有序、可靠地為培養高技能人才所用。
【關鍵詞】高職 校企合作 利益相關者 利益鏈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1-0038-02
一 校企合作利益鏈的內涵
關于“利益”的探討,古而有之。雖然學者們對利益的認識和表述存在差異,但在“滿足需要”這一點上是一致認可的。“需要既是形成利益的根本前提,也是區分不同利益主體和利益形式,從而構筑利益體系的根本依據”。實際上,利益就是建立在需要基礎之上的一種滿足。而“利益相關者”是指那些在企業的生產活動中進行了一定的專用性投資,并承擔了一定風險的個體和群體,其活動能夠影響或改變企業的目標,或受到企業實現其目標過程的影響。這一定義既強調了投資的專用性,又將企業與利益相關方的相互影響包括進來。基于以上闡釋,筆者認為校企合作利益鏈的內涵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人才共育
在校企合作利益相關方中,學校擁有知識、信息和人才資源優勢,企業擁有技術、設備和資金優勢,校企雙方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實現優勢互補,即需要企業參與學校的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過程、課程評估等工作,也需要學校參與企業員工培訓。通過共同建設實際訓練場地和雙師結構教學團隊,建立工程研究中心,技術研發中心,使學校與企業承擔人才培養的共同責任,從而實現校企共同發展。
2.過程共管
通過到企業實習,企業兼職教師授課,以及講座、實訓室建設、參與答辯等多種形式,企業參與到人才培養過程中來,教學與管理過程融入企業文化,使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