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古以來,誠信是我國的傳統美德。然而,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確立,誠信危機逐漸侵蝕著高校校園。本文簡單總結了當前我國高校學生誠信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分別從三方面針對高校學生誠信教育體系的建設進行闡述,望能提升我國高校學生誠信教育。
【關鍵詞】高校學生 誠信教育體系 建設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1-0044-01
隨著我國社會的日益進步,市場經濟下誠信也被人們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當前,我國高校學生的誠信狀況不容樂觀。因此,建立高校學生誠信教育體系顯得尤為重要。
一 當前我國高校學生誠信教育存在的問題
在高校校風以及校園文化建設時,學生不講誠信的現象屢禁不止,直接影響了我國高校教育的可持續發展。筆者通過調查發現,當前我國高校學生誠信教育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1)學校誠信教育的知識體系存在嚴重的漏洞,導致學生對誠信的價值認識不清,最終造成誠信教育流于形式,沒有實效。(2)學校關于誠信教育的方法,重灌輸、輕啟發;關于誠信教育的評價方式,輕過程、重結果,導致學生在思想認識上對誠信教育不重視。(3)誠信教育的信用體系不完善,導致誠信教育效果缺乏活力。
二 關于高校學生誠信教育體系的建設研究
1.知行合一,構建高校學生誠信教育體系
對于高校學生的誠信教育體系的建立而言,其前提就是要做到知行合一。“知”是“行”的基礎,就是通過開展誠信教育,讓學生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誠實守信,通過“他育”的方法,也就是學校教育,讓學生能真正做到“行”,即在生活中進行良好的實踐。第一,學校要通過多渠道的方式把誠信理念教育融入到學校教育的方方面面,真正體現教師教書育人、學校培養人才的目的。在進行誠信教育時,首先,老師一定要做到以身作則,無論是待人接物還是科研工作,老師都要為學生樹立良好的誠信形象。其次,課堂教學要重視誠信教育,老師一定要把誠信教育在課堂上進行落實,然后,學生要做好“自育”,培養誠信的自律精神。第二,長期的教育培養以及實踐可以幫助學生深刻認識到誠信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自覺提升自己的誠信意識,并把其轉變為誠信行為。在進行誠信實踐時,要充分結合學生的課余活動以及社團組織,老師積極引導,處處做表率,提升誠信榜樣的影響力。
2.建立校園誠信信用體系
關于高校校園誠信信用體系的建立,主要包含建立信用制度以及建立學生個人信用檔案這兩個方面。首先,就是學校要建立一系列的誠信制度對學生在校期間的各種行為進行相應評估的一套量化考核標準。其中主要包含有大學生誠信評價、誠信信息查詢以及大學生誠信監督和獎勵等。這樣能對學生誠實守信會起到一定的約束,使得高校學生在誠實守信方面有章可循。其次,建立學生個人信用檔案,借助于現代信息網絡技術,記錄學生的個人資料、家庭情況、申請助學貸款情況以及學習情況等,進行存檔保管。然后把關于高校學生的所用信息統一納入電子化系統管理,這樣就如同給大學生造了一個“第二身份證”,督促學生以誠信為本。
3.強化學校誠信管理
管理出質量,管理出效率。通過管理促進學生誠信的“自育”和“他育”作用,促進學校形成良好的風氣。關于強化學校誠信管理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第一,制訂信用獎懲制度,構建學校誠信評價體系,強化學校的學風建設。在高校學生誠信評價體系之中,有守信激勵機制以及失信懲罰機制兩種機制。前者,即守信激勵機制,在進行大學生的誠信情況評價執行時,需要和學生的獎學金評定、推薦優秀團員以及研究生保送等各項事宜相聯系。后者,即失信懲罰機制,在大學生出現失信等行為時,失信懲罰機制具有公布學生失信行為的權利,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加學生失信的成本,直接制約著學生的行為。第二,實施高校誠信監督管理制度,這樣不僅可以增強各項制度的權威性和實效性,而且還可以提升學校各項制度的執行力。對監督管理機構提出具體的監督范圍以及職責,有專門的人員對學生進行誠信情況監督,及時通報以及查處學生各種違反誠信的狀況。這種制度具有一定的強制性及導向性,有助于高校良好誠信觀念和良好學風的形成。
三 結束語
綜上所述,建立高校學生誠信教育體系,提升高校學生誠信情況勢在必行,教育研究者一定要給予足夠的重視,積極推動高校學生的誠信教育,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良好的接班人。
參考文獻
[1]侯學言.淺析語文教學中的誠信教育——由“尾生抱柱”想到的[J].新課程(教研),2011(6):55~56
[2]戈琴、郭莉萍、江鳳蘭.新時期高校學生誠信教育與構建誠信教育體系研究[J].經濟學理論,2008(1):170~172
[3]趙玉華.以高校學生信用體系建設促進大學生誠信教育的思考[J].青年文學家,2010(21):45~47
[4]夏欣.淺談高校大學生誠信教育及誠信體系建設[J].學理論·中,2012(7):21~22
〔責任編輯:駱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