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生的學習行為與學習成果不僅與智力因素有關,更多的是與非智力因素有關。在大學物理教學中要重視挖掘和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以促進學生的知識與智力、情感、意志、道德品質、個性特點和團隊精神等各個方面的全面發展,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培養 非智力因素 提高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1-0056-02
一 引言
美國心理學家推孟曾說:“卓越成就并非智力本身的結果,非智力因素也起重要作用?!焙螢榉侵橇σ蛩兀啃睦韺W認為:非智力因素是指人們進行智慧活動時不直接參與認知過程但卻決定人的意向心理過程的心理因素,它主要由需求、動機、興趣、意志、情感、性格等因素組成。有經驗的老師都有這樣的體會:學生的學習行為與學習成果不僅與智力因素有關,更多的是與非智力因素有關。沒有學習需求及良好的學習動機,就沒有學習動力;對所學的內容沒有情感,沒有學習興趣,學習情緒就會低落,感到學習枯燥無味,這門課就學不好;沒有堅強的意志,抗挫折能力就差,遇到困難就退縮;沒有良好的性格,就不會勤學善思。那么,在大學物理教學中,應如何去挖掘和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呢?
二 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1.挖掘需求,培養興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敝挥袑ξ锢碇R產生了需求,發生了興趣,才能自覺地、積極地學習物理知識。所以,在大學物理教學中,教師首要的任務是挖掘學生對物理知識的需求,激發其興趣。
首先,利用發生在學生身邊的蘊含物理知識的事物,挖掘學生對物理知識的需求,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如很多運動項目都與物理知識有關,而大多數學生都喜歡運動,或者喜歡欣賞運動的美,但卻很少將這些運動及其美與物理知識聯系起來。教學中可以問題的形式向學生明確發生在其身邊的事物與物理知識的關聯,從而激發學生對物理知識的需求與興趣。例如,在“角動量與角動量守恒定律”這一節的教學中,筆者在板書了教學標題后,利用媒體放了一段花樣滑冰運動員表演的一段錄像,這一行為無聲地向學生明確了錄像中的運動與將要學習的物理知識有關。然后向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你覺得花樣滑冰運動員的表演美嗎?花樣滑冰運動員是怎樣單足自轉的?是怎樣加速旋轉的?是怎樣減速旋轉的?又是怎樣停止轉動的?學生的興趣被充分地調動起來,他們急于想知道花樣滑冰運動員表演美的原因,筆者在學生強烈的求知欲中進行教學活動,之后,回放錄像引導學生用所學的物理知識分析花樣滑冰運動員的表演,回答了之前的問題:花樣滑冰運動員為了能單足旋轉,滑冰運動員用另一只冰鞋的一部分踩壓冰面,根據牛頓第三定律,冰面會給滑冰運動員一個方向相反的力,如果這個力不是作用在支點上,且不指向支點方向,那么它將產生一個力矩;根據角動量守恒定律,滑冰運動員可通過改變其轉動慣量來控制角速度的大小。伸展雙臂與單腿可以使轉動慣量變大,角速度變小,旋轉變慢,而向轉動軸收攏雙臂就可以使轉動慣量變小,角速度增大,加快旋轉速度;滑冰運動員若要停止旋轉,必須施加另一個力矩,滑冰運動員用另一只冰鞋以某種方式對冰面施加一個足夠大的力,從而形成這一力矩。
其次,通過實物演示實驗與仿真演示實驗充分地展現物理現象,特別是平時不容易觀察和隱藏在其他現象中的豐富多彩的物理現象,一旦通過演示實驗加以集中,并突出地表現出來,對學生將有極大的啟發性與誘惑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另外,在教學中有機地穿插一些物理學史上物理理論產生過程中所經歷的滄桑、物理學家成長事跡、物理問題的爭論、物理學家在各科技進步中的貢獻,以及物理學的新研究領域、新研究成果等,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2.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端正學習態度,強化學習意志
學習興趣可以使學生產生一種短期的學習欲望,要使這種學習的積極性長久地維持下去,還必須把學生的心理狀態引向更深的層次,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端正學習態度,強化學習意志。
學生的學習動機不是教師所能強加的,教師只能在教學中加以誘導,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如在“角動量與角動量守恒”的教學中,當用物理知識分析了花樣滑冰運動員的表演后,這時學生的心理處在學習積極性極高的狀態中,此時要趁著火候煉鐵成鋼。筆者緊接著向學生介紹角動量守恒的一個應用——陀螺儀。陀螺儀被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航海領域的事實再一次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以保持,更重要的是這一事實使學生深刻地認識到物理知識在其他領域的應用,從而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端正學習態度。有了濃厚的學習興趣,良好的學習動機,正確的學習態度,筆者再趁勢布置學生課后對小時候玩過的時下流行的健身陀螺進行分析研究,并寫一篇關于陀螺的物理小論文在班QQ群中上傳共享(發表),讓學生在分析、研究、發表中得到心理上的滿足,從而進一步增強了學生的學習信心,強化其學習意志。
3.創設教學環境,培養團隊精神,增近師生感情,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性格
物理學的邏輯性強,較抽象,課堂上學生的大腦容易疲勞,易使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學習產生畏難心理。因此,在大學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創造既緊張又輕松、愉快的課堂教學環境,使學生在獲得物理知識的同時,在心理上得到愉快的滿足。這里不僅要求教師的教學語言要風趣幽默,還應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這些90后的當代大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自我為中心意識強,團隊合作能力弱,嬌生慣養,性格中缺少體諒他人、勤學善思等良好素養。針對這些情況,筆者在教學中有意的適時創造一些師生互換角色的教學環境。具體做法如下:將一個班按5~7人一組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每組由本組成員推選出組長。如果教學內容不難,教學內容所體現的物理思想方法、思維方式是在前面的教學中出現過的,這種情況下就提前安排學生做好上講臺講課的準備。準備工作有個人的和小組集體的,個人要求是讀書筆記,小組集體的準備要由小組的所有成員集體討論分析研究所得,準備要求剛開始時只是整節課的全部教學內容,隨著這種師生互換角色的教學次數的增多,準備要求還包含了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再后來準備要求還包含了教學的方法,上臺講課的人也是由小組集體推選的,以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通常一個班有4~7個學習小組,受時間限制,每個小組上講臺所講的內容各不相同,只是整堂課的教學內容的一部分,是筆者臨時分配的,分配教學任務后要給學生留一點時間思考講課時怎樣承上啟下。在這種教學環境中,作為“學生”的筆者,一方面要認真聽講臺上的“老師”講課,做好評價工作,既要及時地肯定、表揚,也要指出錯誤與不足,并給予更正、指導與幫助。另一方面課后要認真批閱學生的讀書筆記,與學生做好溝通。通過這種師生互換角色的教學環境,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得到了有效的培養,增進了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感情,促使學生養成體諒他人、勤學善思的良好性格。
三 小結
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學家、心理學家贊科夫曾說:“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求,這種教學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彼赋鼋虒W的目的是旨在促進學生的一般發展和學習。所以,在大學物理教學中要重視挖掘和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以促進學生的知識與智力、情感、意志、道德品質、個性特點和團隊精神等各個方面的全面發展,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王曉萍、梁豐、胡世發等.心理潛能[M].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1997
〔責任編輯:駱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