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實踐性教學是學員知識向技能轉化、促使能力素質盡快生成的重要途徑,實踐性教學的組織既要遵循教育規律,更要適應崗位任職需求和裝備更新發展,必須突出專業實踐教學特色,優化實踐教學內容,改進實踐組訓方法,科學評價實踐效果,從而不斷提高學員的技能水平和崗位任職能力。
【關鍵詞】實踐性教學 改革 教學效益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1-0059-02
實踐性教學,是院校、訓練機構深化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是加強學員技能培養和鍛煉,提高任職能力的重要途徑,對于學員技能和能力的形成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必須結合崗位任職要求,遵循實踐能力形成和發展的科學規律,深化實踐性教學改革,推動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
一 科學確立實踐性教學目標,增強教學實施的規范性
依據崗位任職和任務需求,科學確立和制定實踐性教學目標和標準,抓好實踐性教學過程的質量控制,規范和引導實踐性教學開展,是激發教、學、管三方訓練積極性和自覺性、促進實踐性教學目標實現、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途徑。(1)制訂明確的目標要求。將實踐性教學科目和內容分解到每個專業和各個技能訓練階段,每一個科目都有數量和質量目標標準,通過不斷訓練和階段考核逐步落實和實現,使教有標準、學有目標、管有依據。(2)科學界定實踐性教學階段。技能和能力的形成是一個逐步發展深化、鞏固和提高的過程,在不同的階段有著不同的特點和要求,可把實踐訓練劃分為起步訓練、基本訓練、應用訓練、綜合訓練、崗前強化五個階段,重點解決專業知識“入門”、主訓裝備訓練、裝備綜合運用、知識能力轉化和綜合情況處置等能力目標問題。(3)加強教學質量監控。教學質量的控制和分析是實現培養目標的保障,依據確立的教學目標、標準,及時進行教學質量信息的采集與分析,在教學實施中采取有效措施糾正教學中存在的偏差,構成與教學過程同步運轉的教學質量控制機制,促使教學目標實現,保證教學工作有序、有效地開展。
二 不斷優化實踐性教學內容,增強教學實施的針對性
實踐性教學內容是課程教學內容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優化實踐性教學內容是優化教學內容的一個重要方面,應結合不同培訓層次、不同專業、不同課程的特點,對實踐性教學內容進行優化,構建適應培養目標的實踐性教學內容,增強教學實施的針對性。(1)合理調配實踐性教學時間。結合到專業教學,就需要理順專業理論課與實踐教學內容、課程安排和教學順序,對照崗位任職合格標準,把實踐教學內容與培養目標的技能標準要求結合起來,分項實施考核認定指標,為最終教學效果評判提供依據。(2)精選實踐性教學內容。從任職需要的基礎知識、精熟的崗位業務能力、優秀的身體心理狀態和一定的崗位拓展技能等方面,著眼急需、突出重點,堅持戰術與技術、裝備操作與維修保養等技能培養的結合,突出裝備的全功能運用,夯實學員任職所必需的實踐基礎訓練,培養學員長遠發展應具備的能力素質。(3)科學設置實踐性教學環節。實踐性教學過程是多環節、多層次的動態過程,為了提高訓練效益,應該科學化設計實踐教學過程,主要包括課前準備、演示示范、模擬操作、實裝訓練、現地教學、監督指導、考核驗收、課后總結等,并按照教學場地、教學任務區分,因地制宜地設計好機房、野外及綜合演練教學過程。
三 強化實踐性教學環節管控,增強教學實施的科學性
實踐教學的量化控制標準是根據學員專業技能訓練必須達到的基本操作標準,要求每個學員在學習專業課時間內,必須完成的規定技能項目、練習數量和達到的標準,使實際技能訓練質量得到有效控制,為提高實際技能、實現培訓目標起到指導作用。在制定量化控制標準時,需要注意三個方面:(1)科學確定訓練強度,向優化教學過程要效益。訓練強度是教學過程中學員的生理和心理對教學量承受程度的一個重要標志,適應技能生成規律,在人體機能適應的范圍內,不斷加大訓練強度,可以促使技能快速形成。(2)科學確定訓練密度,向優化教學管理要效益。訓練密度是指單位時間內的訓練次數,訓練密度安排適當與否,直接影響著實踐教學訓練的質量和效果,應結合專業特點,堅持裝備操作、故障維修、戰技性能應用實踐訓練“三個不斷線”。(3)科學確定訓練難度,向優化教學內容要效益。從難從嚴訓練是強化技能快速形成的有效方法,但嚴要嚴得合理,難要難得可行,而不是不講科學蠻干。可把專業教學內容按裝備組織應用需求來劃分,牽引專業理論知識的講解,讓理論知識為應用服務;裝備工作原理與戰技性能應用結合,強化裝備的全功能組織應用;突出專業間的聯合訓練組織,全面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水平。
四 著眼素質能力生成,增強教學實施的有效性
實踐性教學環節作為促使學員把知識轉化為能力、全面提高綜合素質的最佳途徑,需要結合崗位任職需求加強專業實踐訓練內容的綜合性設置,緊密結合課程教學特點、教學保障條件、學員的認知能力,采用與教學對象接受能力相適應的教學方法,確保教學效果的有效落實。(1)注重教學的思想性,使學員“愛學”。教員教學過程中,應從專業課程內容整體上把握和理順教學思路,組織好講授和實踐課。對所要講授的問題從哪里入手、怎樣展開、怎樣延伸、怎樣結束等有清晰的思路,從而能夠抓住中心、突出重點,激發學員的學習興趣。(2)加強教學的生動性,讓學員“學會”。“學會”是學員學習的根本目的,也是實踐能力、綜合素質形成的基礎。實踐性教學要綜合運用模擬器材、主訓裝備、多媒體輔助教學等手段,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讓學員盡快學會。(3)把握教學的科學性,讓學員“會學”。教學的根本目的是“授人以漁”,而不是“授人以魚”,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比學會某些具體知識更重要。針對教學對象的差異,應發揮好教員的教學引導作用,制定個性化教學目標,突出差異性教學,提升教學組織的針對性和教學實施的有效性。
實踐性教學改革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它涉及的課程多、內容廣、周期長,必須堅持以滿足學員崗位任職需求為主,通過積極創造條件,充分挖潛革新,系統改革實踐,促使學員掌握的知識向技能、能力轉化,全面打牢能力素質基礎,更好地適應未來崗位任職的需要。
參考文獻
[1]瞿新奎.初級任職教育“九論”[M].沈陽:白山出版社,2012
[2]仇雅莉.職院教學質量的監控[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
[3]王曉荃.信息技術條件下的管理學教學研究[M].貴州:貴州教育出版社,2005
〔責任編輯:駱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