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分層次教學是根據學生技能基礎的不同將學生分成不同團體的教學小組,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安排具體教學內容,以解決以往“吃不飽、吃不了”的情況,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本文通過文獻資料、專家訪談、閱卷調查等方法,論證田徑公共體育課中分層次教學的可行性,對實驗數據加以分析。其目的在于得出分層次教學在田徑公共體育課中的可行性。分層次教學以教學大綱為前提,制訂不同的教學目標,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田徑公共體育課 分層次教學 實驗研究
【中圖分類號】G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1-0060-02
田徑作為在校大學生提高身體素質基礎的課程,已成為我校大一學生的公共必修課。我校大一體育課開設的田徑項目為50米、800米(女)/1000米(男)、立定跳遠、原地投擲實心球項目。針對同一班級不同層次的學生,把學生分成三個層次進行分層次教學,旨在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參與運動的積極性。通過問卷調查、成績測試、成績分析、文獻資料等方法,對所教授的兩個班級進行實驗研究。
一 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本文以長春理工大學2012級體育普修課所教授的兩個班級作為研究對象,實驗班的學生采用分層次教學法,普修班采用傳統教學法。在開學初對兩個班級學生的50米、立定跳遠、800米和原地投擲實心球項目進行了測量,并根據《大學生體質測試》評分標準進行了評分,求出了兩個班在這些項目上的平均成績,研究對象全部為女生,實驗班為40人,對照班為40人。通過《大學生體質測試》調取兩個班級學生進行的立定跳遠、800米成績和身高、體重、握力、肺活量、兩個班級的學生無顯著性差異。
2.研究方法
第一,文獻資料法。實驗研究前查閱了中國知網有關分層次教學的論文50余篇,為本文提供了大量的理論參考數據,通過文獻資料分析和本人的教學經驗總結出分層次教學的可行性。
第二,專家訪談法。在采用分層次教學之前,通過走訪東北師范大學、吉林大學、長春理工大學的部分教授和教學管理者,向他們征求分層次教學法的可行性和具體實施步驟,此種教學方法是否有利于提高學生體育鍛煉的興趣,促進學生自覺鍛煉。專家對此種教學方法給予了肯定,并對此種教學方法的具體實施提出了寶貴意見,對此種教學方法的具體實施給予了很大幫助。
第三,問卷調查法。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學生在大學前對田徑基礎知識、田徑技術的掌握情況,對田徑課是否有興趣,如何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
第四,實驗班分層次法。分層次教學即根據學生的田徑技術基礎分為三個不同的層次:身體素質較好的,有一定田徑技術基礎的學生分成一個層次,教學目標為圍繞教學大綱,拓寬知識,講授技術性要求較高的動作,不斷深化內容,提高難度,以保證學生學習和練習的熱情和興趣,并不斷提出表揚以激勵學生,在課堂上適當地讓這些學生做一些表演性的動作,體現學生的表現欲望和為其他層次的學生樹立榜樣;第二層次是身體素質較好,掌握一定的田徑基本技術,教學目標為圍繞教學大綱,了解拓寬的知識,掌握基本教學
內容;第三層次的是身體素質薄弱,無田徑技術基礎的學生,對田徑項目又不感興趣的學生,教學時以鼓勵和表揚為主,只要有一點點進步就提出表揚,逐步培養起學生對田徑課的興趣,促進其自覺鍛煉,教學目標為圍繞教學大綱,掌握教學大綱所要求的教學內容,達到成績達標。
分層次教學的目的在于消除“吃大鍋飯”的現象。分層次前,有田徑基礎的學生成績無提高,知識面沒有拓展,但在班級的田徑成績卻能鶴立雞群,輕而易舉地取得較好的田徑成績,沒有成功的樂趣,喪失了學習田徑的積極性;而無田徑基礎的學生學習起來比較吃力,課上的內容大部分學不了,產生了消極心理,也喪失了學習熱情和對田徑學習的興趣。分層次教學以體育課教學大綱為前提,圍繞教學大綱和學生自身情況制定具體的教學內容,以培養學生興趣為主,不斷激發學生掌握技能,體會成功喜悅,展示自我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在分層次教學中注重學生的心理變化,不能讓學生在同一層次中沒有任何的調整,要有階段性的成績測試、分析。在每個層次中的落后學生要降到下一個層次,對有所提高的學生要上升到上一個層次,讓學生看到自身的發展、提高和不足,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
二 實驗結果與分析
1.問卷調查
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學生在考入大學以前體育課的授課和學習情況,調查結果為所有的學校都開設了體育課,小學階段多數學校的體育課都能正常進行,但是升入初中后,由于激烈的考學競爭,各學校都想讓學生們考出好成績,體育課經常被數、理、化、外語等中考考試科目占用,而升入高中后體育課的開設內容基本為自由活動,占用情況更為嚴重,多數體育課變成了自習課。由于田徑技術學習比較枯燥,動作的展現和表演成分較少,觀看田徑訓練和比賽的觀眾也是少之又少,多數學生沒有主動學習的概念,尤其實驗組和對照組均為女生,多數學生都不愿意運動,再加上現在物質條件豐富,微機幾乎人手一臺,課余時間看電視劇的竟占學生中的多數,導致學生自我鍛煉的意識更加薄弱。通過問卷調查了解到,實驗班和對照班的學生在實驗之前,課余活動內容基本相同,田徑基礎也無顯著性差異。
2.實驗結果
通過表2可以看出,對照組50米學期末平均成績是23分,比學期初提高了1分;800米的成績學期末和學期初相同,立定跳遠的平均成績學期末比學期初提高了2分,原地投擲實心球平均得分學期末比學期初提高了1分,從學期末和學期初的成績對比可以看出,體育課的正常進行是學生健康發展的基本條件,但提高幅度不大。
實驗組50米平均成績學期末比學期初提高了4分,800米平均成績提高了3分,立定跳遠提高了6分,原地投擲實心球提高了3分,整體提高幅度遠遠超過了對照組,分層次教學激發出了學生學習田徑的興趣,更有利于學生掌握和自覺進行體育鍛煉。
3.分析
從實驗結果得出,在田徑公共體育課中采用分層次教學,通過制訂不同的教學目標,學生的身體素質及田徑技能的差異分成不同的層次,實驗班的教學效果有明顯的優勢,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及學習的興趣,達到了在體育課教學中“素質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的目標。成績優秀的學生技術有所提高,鍛煉了能力;成績良好和中等的學生掌握了技術,注重了能力的培養;成績及格的學生基本掌握了技術、技能,成績達到合格,提高了身體素質。
三 結論
分層次教學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消除了“田徑技術基礎好的學生無提高,田徑技術基礎差的學生跟不上的”的現象。達到了“素質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的”的目的,學生的身體素質提高了,增強了學生學習田徑技術的自信心,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分層次教學是一種學生作為主體,具有主動學習、積極參與、自主學習、個性發展等的綜合性教學方法,適合于田徑公共體育課教學,能夠更好地為素質教育服務。
參考文獻
[1]薛冰.田徑課實施分層次教學的實驗研究[J].遼寧師專學報,2012(1):65~66
[2]郭鴻鳴.高校游泳選項課分層次教學實驗研究[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2012(20):201~202
[3]譚健.關于“分層次”教學在我院體育選項課中運用的構想[J].象牙塔內,2011(9):103
[4]閆洪杰.高校體育選項分層次教學的探析[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5(6):166~168
[5]廖軍.對專項選修課分層次教學的研究[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3):113~114
〔責任編輯:駱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