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心理詞匯的組織不是雜亂無章的,而是一個按語義聯系網絡來安排的成變化的系統。激活擴散模型作為語義網絡模型之一,由Cillins和Loftus于1975年提出,被認為是最理想、最能反映心理詞匯本質的模型。利用該模型來指導高職詞匯教學,既可以幫助教師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又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有效的記憶模式,降低遺忘,對促進當前高職英語詞匯教學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心理語言學 語義模型 高職英語 詞匯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1-0069-02
一 前言
高職英語教學作為高職教育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主要是培養學生運用語言進行涉外交際的能力。但是沒有一定量的詞匯積累就不可能有較強的交際能力。“因此,無論使用何種教學法進行外語教學,詞匯教學總還是占據一定的地位,必要時甚至可以分出單獨的詞匯課。”但由于高職學生的基礎普遍較差,再加上英語與漢語在語言、文化方面的差異性以及詞匯學習和記憶的方法的不恰當,許多學生花費了大量時間去記憶單詞,卻收效甚微,對學過、背過的單詞無法回憶其音、形和義。遺忘率高,是高職學生在詞匯學習中遇到的普遍問題。詞匯量的匱乏成為他們英語學習路上的“攔路虎”。激活擴散模型作為認知心理學中一個語義記憶模型,反映了詞匯在人們記憶中的存儲和提取方式,并提供了提取概念和他們的特征的多重路徑。對提高詞匯教學的質量和效率,降低遺忘,促進整個英語教學有著極強的指導意義。
二 心理語言學和激活擴散模型
心理語言學認為外界的知識和信息進入人們的大腦儲存下來要經歷三個記憶階段——感覺記憶階段、工作記憶(短時記憶)階段和永久記憶(長時記憶)階段。感覺記憶階段是一個短暫和直接感知的階段。處于此階段的信息一般一兩秒之內消失。“當短時記憶階段的信息受到注意時,就會轉入到下一個相對穩定的短時記憶階段,而沒被注意的信息隨即消失。”在短時記憶階段,信息處理的容量也是很小的,約為7個記憶單位,持續時間約為17秒。短時記憶的信息經過編碼處理后進入長時記憶階段。儲存在長時記憶中的信息相對較穩定,且容量很大,能容納源源不斷從外界輸入的新信息。信息能否進入長時記憶,取決于大腦對停留在短時記憶中的信息的處理程度。心理詞匯是心理語言學的一個重要研究課題。它主要研究單詞及其相關信息在永久記憶(長時記憶)是如何組織的。心理詞匯的組織并不是無序零散的,而是按語義聯系網絡來安排,是一個在發音、意義和數量上呈變化的系統。在語義網絡中,相當于語義的概念用節點表示,節點之間有一個表示觀念之間關系的連接網絡聯系起來。屬于語義網絡模型之一的激活擴散模型被認為是最理想、最能反映心理詞匯本質的模型。
激活擴散模型由Cillins 和Loftus于1975年提出。它以語義聯系或語義相似性將概念組織起來,網絡上每一個概念是一個節點,連線長短表示概念之間聯系的遠近。一個概念的意義或內涵由與它聯系的概念來確定,但概念的特征不一定分級儲存。當一個概念受到刺激或被加工,該概念所在的網絡節點便被激活,然后激活便沿連線向四周擴散。這種激活的數量是有限的。一個概念愈是長時間受到加工,釋放激活的時間愈長,從而有可能形成熟悉效應。另一方面,激活的能量隨著擴散距離的增大(或范圍的擴大)而衰減。
激活擴散模型片段
1994年,Bock和Levelt提出改進版激活擴散模型,他們認為,詞匯知識應包含三個層面的內容,即概念層面(詞形、詞義)、句法層面(詞性、基本搭配)、語音層面(音位特征和讀音等)。最理想的詞匯知識正是以這樣三個層面的內容比較完備地存儲在記憶中的。
三 激活擴散模型對高職英語詞匯教學的啟示
1.詞匯呈現內容要多樣
根據激活擴散模型對心理詞匯的描述,詞匯教學的內容豐富多彩,除了單詞的音、形、義之外,還包括其語法特征、語體色彩、語域限制以及多義性和詞匯文化特征等信息。因此,教師在呈現目標詞匯時,應以學生已有的詞匯知識結構為基礎,通過比較、類比、聯想、歸類和舉例等方式對目標詞匯在概念、語音和句法三個層面加以適當地引申、增添,幫助學生獲得完整的詞匯知識,增加目標詞匯在語義網絡中的存儲路徑,使得這些詞匯在激活提取時更便捷。
2.詞匯教學呈現方式要多樣
多樣化的呈現方式為學習者提供了各種感官刺激,增強了詞匯學習的趣味性,使學習者保持學習的興趣,并且也為心理詞匯的儲存和提取提供了多種路徑。
圖片、簡筆畫和多媒體都是詞匯教學中很好的輔助工具。對于有一定詞匯基礎的高職學生來說,新詞釋義應盡量用他們熟悉的基本詞匯(高頻率詞匯)來完成。因為高頻率詞匯易于概括、容易理解,使用頻率高,在學生的大腦中是最容易被激活的“節點”。在呈現新的詞匯時,激活它們可以使原來的不同組合形成詞塊,提高記憶的容量和效率,從而形成新的語義網絡,使語義在大腦中呈現多樣性。
3.培養學生正確的記憶單詞的策略
既然心理詞匯是通過各種語義關系有機地連接起來的復雜而系統的網絡,那么在詞匯教學時就應有意識地指導學生對所學的詞匯進行歸類,并通過對比、聯想等方法建立與已有詞匯的聯系。這樣既可以加速詞匯在網絡系統中找到位置,盡快進入長時記憶,又為以后激活詞匯節省時間。建立聯想網絡的方式如:上下義詞的聯想、同義聯想、以中心詞為軸心展開的聯想以及以某一主題展開的聯想等。研究表明,新單詞通過另一個發音相似的已知單詞,可以被連接到心理詞匯網絡中,即可以進入人們的長時記憶。因此,在詞匯學習中,學習者要注意對發音相似的單詞進行歸類,并注意它們的拼寫、意義上的異同之處。
四 結束語
詞與詞不是孤立地存儲于大腦中,而是彼此聯系、相互關聯的一個系統網絡。激活擴散模型的靈活性,解釋儲存和提取心理詞匯概念和特征的多重路徑,對高職英語詞匯教學提供了方法論指導。另外,高職英語詞匯教學應該嚴格遵循“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原則,注重實用性基礎詞匯的學習和記憶,提高學生實際應用語言的能力。最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遵循艾賓浩斯記憶法,定期組織學生復習和再現所學詞匯,從而獲得心理詞匯的最佳記憶。
參考文獻
[1]Carroll,David. W. Psychology of Language[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2]桂詩春.新編心理語言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3]朱純.外語教學心理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4
〔責任編輯:駱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