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闡述了歌曲在英語教學中的理論依據、作用效果及運用方法,能大大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歌曲 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1-0070-02
無論是中文歌曲還是外語歌曲,都融匯了它們本身文化流動性的語言。因此通過歌曲的學習,可以對相應的語言教學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本文就理論依據和實例相結合,論述歌曲在外語教學中的作用。
一 歌曲在英語教學中的理論依據
1.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規律
第一,學生的思維是由形象向抽象過渡的過程,他們喜歡形象地記憶詞匯。而在英語教學中運用歌曲,就可以創造活潑的課堂學習氛圍。學生在此過程中既獲得了快樂,又激活了大腦。
第二,學生的認知是從感知向理解漸進的過程,將歌曲引入英語教學也符合這一規律。它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感性知識和形象材料,讓學生在學習歌曲的過程中加深對所學語言內容的理解。
2.符合學生的生理和心理學規律
第一,人大腦的右半球主管的是形象思維,而歌曲的形式屬于其中的一種。因此學習歌曲有利于刺激大腦,激活右腦神經,讓學生快速掌握所學知識。
第二,語言學習與音樂。人對語言和音樂的處理同時發生在右腦的同一區域,兩者的處理過程是平行的。因此,將音樂和學習結合起來,將會對學生學習產生很大的作用。
二 歌曲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
1.詞匯量方面
學習歌曲對學生詞匯量的擴大有所幫助。因為歌曲的主題豐富,涉及面廣,大量地道的詞匯、詞組和句子在歌曲中反復重現。而且每一首歌曲都被作者和歌手賦予了一定的情感,從而讓歌曲充滿了生命力。因此,學習這種歌曲有利于學生擴大詞匯量。
2.口語方面
歌曲在學生的口語訓練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特別是一些古典歌曲和鄉村歌曲,它們有著較慢的旋律和清晰的歌詞,從中可以體現英語的節奏和發音的變化。學生們可以通過學唱歌曲來提高英語口語的準確度,掌握好連讀、不完全爆破、省略等語音現象,從而增強音樂的節奏感。
3.聽力方面
語言教學中,聽說是緊密相連的,而利用歌曲可以提高學生發音的準確性。與此同時,準確的發音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因此選擇發音清晰、節奏適中的歌曲用在聽力課上,讓學生做聽力練習,讓他們寫出歌詞中重要的單詞、連讀、爆破等,學生就可以在輕松的氛圍中提高聽力能力,可謂兩全其美。
4.文化了解方面
歌曲中的喜怒哀樂,往往能表現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文化風格。而且不同風格的歌曲也蘊含著豐富的文化歷史底蘊,有著時代的印跡。因此,語言教學中運用歌曲可以促進目標語的文化滲透,可以讓學生在歌曲中學習地域文化。如在圣誕節教給學生一些圣誕歌曲,這樣既增添了情趣,又增強了文化了解。
5.翻譯能力方面
歌曲可以促進學生英語翻譯技能的提高。在選擇翻譯材料時,可選取難度適中的歌詞來做練習。翻譯歌詞時除了要求通順,還要注意雅致。如在學習歌曲“Seasons In The Sun”中的“Goodbye Papa,please pray for me. I was the black sheep of the family.”時,很多學生會把“black sheep”(害群之馬)誤譯為“黑羊”。這時就應向學生介紹英語俚語的翻譯方法,此句準確的翻譯應是:再見爸爸,請為我祈禱,我曾是家里的搗蛋鬼。
6.語法方面
某些歌曲中的歌詞會重復同一種句子結構,體現一些語法現象。熟練地演唱這種歌曲,無形中也就練習了這種語法,讓學習英語語法知識不再枯燥。
三 巧用歌曲資源
1.填空法
它指的是讓學生在邊聽歌曲的同時邊填出所缺的內容。此時,教師要有技巧性地播放歌曲的次數。開始時,教師可以完整地播放曲子,讓學生感知歌曲;然后再成段地播放, 讓學生初步理解每段的意思。接下來再逐步播放,讓學生跟唱,反復模仿歌曲中的語言和微妙的語音變化,直至能熟練地演唱。
2.組合法
教師首先把一首歌曲的完整歌詞寫在紙上,然后再按照意群把它分割成不同的部分。再讓學生邊聽歌曲邊把分割好的歌詞組合還原成完整歌詞的方法。而教師在播放歌曲時,可按照成段——成句——成段的順序播放。最終讓每個學生都能按正確的順序把歌詞組合好為止。之后教師可就歌曲內容提出一些理解性的問題,讓學生進行回答,以達到同時提高口語的目的。
3.聽寫法
它指的是學生邊聽歌曲邊記歌詞。教師播放歌曲采用總分總的方式。先完整播放曲子,然后反復地逐句播放,讓學生邊聽邊記,直至記下所有歌詞。最后教師再完整地播放幾遍歌曲,學生跟唱。
4.模仿法
模仿在語言和語音教學中都有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歌曲的學習中,模仿是一種非常重要且必要的學習方式,因此才有如此多的“模仿秀”,并獲得成功。讓學生仔細聽歌,模仿歌曲中的發音和語調,仔細感受英語的語速及語音,培養語感。有些學生未打好語音語調的基礎,發出的音是中式英語。實踐證明,單純地練習音標,由教師口授或聽磁帶糾正發音,效果并不太理想。因為學生在長期非“地道”的英語環境之中所形成的不良語音很難改變。而有效的方法是將他們置身于歌曲所營造的地道的英語氛圍之中,讓他們去模仿,去找“感覺”。在播放歌曲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去分辨自己的發音與地道的英語發音之間的區別,從而改變自我、提升自我。
四 總結
總之,通過歌曲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學生可以對歌曲進行自動練習和模仿,快速地掌握英語發音,提高聽力水平和口語的表達能力,而且也可以在學習歌曲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擴大詞匯量,掌握語法,這些對于學生的英語閱讀與寫作方面會產生積極的作用。因此,歌曲在英語教學各個環節中都是有益的。
參考文獻
[1]薛小芳.激發學習興趣,促進英語教學[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7
[2]胡蓉.音樂在英語中的作用[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8
[3]曹理何.音樂欣賞與審美教育[M].烏魯木齊:新教出版社,2006
[4]常春藤.英文抒情歌曲精選解析[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
[5]宋金燕.以歌為伴學英語[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
〔責任編輯:駱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