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對隱性課程的發展及隱性課程概念解讀的基礎上,本文探討了隱性課程在基礎英語教學中的特點及如何在基礎英語課程中開展隱性課程。
【關鍵詞】基礎英語 隱性課程 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1-0073-01
一 隱性課程
1.隱性課程術語的提出
隱性課程又被稱作隱蔽課程、潛在課程、未預期的課程等。在歷史上,最早涉及隱性課程研究的學者是美國學者杜威及其學生克伯屈。杜威稱之為“附帶學習”??瞬Q其為“附學習”。但他們的觀點并未引起廣泛的關注。直到1968年美國教育學家杰克遜首先提出“隱性課程”概念,才引起了眾多學者的極大興趣。此后國際上對于隱性課程開始了比較深入的研究。
我國學者對隱性課程的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至今,隱性課程研究已成為課程理論研究中的一個熱點問題。
2.隱性課程解讀
不同的學者對隱形課程的定義有不同的解讀。司各特指出,隱性課程是指那些在課程指導和學校政策中并不明確的學校教育實踐和結果,即使如此,它仍是學時經驗中經常而有效的一部分。馬丁認為隱性課程是指“學校(含班級)社會關系結構以及學校正規課程有意或無意地傳遞給學生的價值、態度、信仰等非學術性的學識”。
我國學者張華(2000年)在《課程與教學論》一書中認為:隱性課程是指學生在學習環境“包括物質環境、社會環境和文化體系中學習到的非預期性或非計劃性的知識、價值觀念、規范和態度”。班華(1989年)認為,隱性課程是課內外間接的、內隱的,通過受教育者無意識的、非特定心理反應發生作用的教育影響因素。
其實,相對于顯性課程外顯的、裸露的存在和作用方式而言,隱性課程是內隱的、潛藏的。顯性課程是以課程計劃、教學大綱、教材形式、課堂教學等方式明確呈現出課程,而教育的物質環境、精神氛圍等方式使得隱性課程得以存在,并未明確呈現出來。
二 隱性課程在基礎英語課程中的特點
第一,潛在性。在基礎英語教學中,隱性課程對學生的影響不像顯性課程那樣是有計劃的、外顯的、裸露的,而是不明顯的、難以覺察的,有時甚至是無意識的。隱性課程是計劃外的東西,它不像顯性課程那樣通過正式的教學來進行,而是潛伏在顯性課程之后,以潛移默化的形式把有關道德的、審美的觀念滲透到學生心靈,從而影響學生的發展。這是隱性課程區別于顯性課程的最根本特點。所以基礎英語課程中,隱性課程往往是一種師生都未覺察到的教育影響。
第二,廣泛性。從時間上來說,基礎英語的顯形課程局限于課堂的90分鐘,課堂結束,顯形課程隨之結束。從空間上來說,顯形課程基本上是在教室完成的,上課期間學生坐在教室里聽教師的講授。無論從空間還是時間上隱性課程都比顯形課程更具有廣泛性,因為它既不受教學時間的限制,也不受固定座位的約束。
第三,雙重性。隱性課程既能對學生施以積極的影響,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養成,又能對學生施以消極的影響。在基礎英語教學中,難易程度適當的教材能讓學生提高英語水平,否則程度較低的學生就會被落下;教室內多媒體教學設備也會影響教學的效果,如果上課時出現屏幕不清晰、設備不能正常使用等情況,教學就會受到影響。因此教學管理有些消極方面可能是傳授隱性知識的主體在無意識的情況下連帶給學生的。這種情況一旦出現,對學生的聽、說、讀、寫等英語能力必將產生消極的影響。
三 基礎課程中隱性課程的開展
1.加強規章制度建設
學校的規章制度本身就是一種隱性課程,值得大力提倡。因此,健全、充實、有活力的制度是能夠保證基礎英語教學的順利進行。離開規章制度的建設,基礎英語教學就會形成“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2.優化整個校園環境
校園環境是指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物質環境主要是指必要的電化教學設備。精神環境方面,學??梢蚤_設英語廣播以擴展聽覺接觸;創設英語板報、墻報、標語以擴展視覺接觸;組織英語活動課,促進交流;也可以組織學生觀看英文電影,舉行英語歌曲比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3.提高教師整體素養
教師對學生隱性課程的作用不言而喻。他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直接影響學生。在基礎英語課堂講授中,教師要保證所講授內容的科學性和準確性。教師那些不懂裝懂而向學生傳播錯誤信息的語言危害性相當大。在基礎英語課堂教學中,不只是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教師的口語水平,對多國文化的了解,以及教師的穿著等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
參考文獻
[1]班華.隱性課程與個性品德形成[J].教育研究,1989(12)
[2]張華.課程與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責任編輯:駱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