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普通話的韻母,用準了雅俗共賞,用錯了貽笑大方。利用形聲字的原理加強系統記憶,再利用諧音雙關、以易記難等方式“零存整取”,將有助于讀準多音字、通假字、易讀錯的字。
【關鍵詞】韻母 運用 巧記
【中圖分類號】H109.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1-0075-01
普通話的韻母指音節中聲母后面的部分。我國的許多文學作品都注重押韻。押韻,又作壓韻,是指在韻文的創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個字,都使用韻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誦或詠唱時,產生鏗鏘和諧感。合理用韻,雅俗共賞,連一些譯作也注意押韻,如韓國電影《我的野蠻女友》的主題曲:I believe明天一定會幸福,不在意你說一切會結束,I believe經歷愛情總會哭,如果愛你是個錯誤,請別讓我一步又一步,陷入這孤獨的無助。要正確發揮韻母的作用,就要準確記憶。具體應怎么做呢?
一 利用形聲字的原理加強系統記憶
90%的漢字是形聲字,聲旁為記憶提供了契機:如聲旁為“丁”的漢字:疔、酊、訂、廳、汀韻母都是ing。不過要注意特例。如聲旁為“并bìng”的漢字:餅、屏、瓶,韻母是ing,卻又存在拼pīn、姘pīn、駢pián等例外。
二 養成“零存整取”的習慣
荀子說:積土成山、積水成淵。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溪流,無以成江海。學語言也要善于日積月累。
1.從語義和韻腳的角度思考
“行”是多音字,在杜詩《新婚別》“誓欲隨君去,形勢反蒼黃。勿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婦人在軍中,兵氣恐不揚”中讀“háng”還是“xíng”?
意義上來講,“戎行”可以指行伍、軍隊,軍旅之事。杜詩中可解為“從軍”,也算是一種職業。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再看全篇韻腳是ang,故而確定“戎行”中的“行”讀“háng”。
普通話音變中“不”的變調規律是“不”在去聲前讀陽平,其余情況下讀去聲。如此,在宋代蔣捷的《梅花引》中的“不”就該讀“bù”。且看原詞:
白鷗問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時,何事鎖眉頭?風拍小簾燈暈舞,對閑影,冷清清,憶舊游。
舊游舊游今在不?花外樓,柳下舟。夢也夢也,夢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黃云,濕透木綿裘。都道無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仔細推敲,此處的“不”既不讀“bú”也不讀“bù”,而是通假字,通“否”讀“fǒu”。
“徑”讀“jìn”還是“jìng”?背首宋代“三影郎中”張先的《天仙子》就能迎刃而解。
《水調》數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送春春去幾時回?臨晚鏡,傷流景,往事后期空記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來花弄影。重重簾幕密遮燈,風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滿徑。
全詞壓后鼻韻,因此“徑”讀“jìng”。
當然即使沒有出現歷史音變,古詩詞也不全是一韻到底,宋代陳與義的《臨江仙》就是例證:
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閑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飲yǐn”是韻腳處唯一的前鼻韻用字。
2.利用諧音雙關等方法以易記難
“憑”和“萍”讀音是否一致?前邊提到用形聲字的原理加以記憶。“萍”的聲旁是“平”,可推知它讀píng,但“憑”很難記準。來看《雷雨》第二幕魯侍萍的臺詞:“這真是一群強盜!(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憑——憑什么打我兒子?”曹禺的神來之筆定能讓我們記住“憑”、“萍”讀音完全一致。
再看一則小幽默:
甲:一個醉漢喝醉酒,打一動物。
乙:有難度。
甲:是兔(吐)。再給你出個,又一個醉漢也喝醉酒。
乙:還是兔啊。
甲:是野兔(也吐)。
“吐”有兩個讀音tǔ、tù。“吐”tù有兩個義項:(消化道或呼吸道里的東西)不自主地從嘴里涌出:嘔吐、吐血、上吐下瀉;比喻被迫退還侵占的財物。其他情況都讀上聲。記少不記多,也是學習普通話的方法。
3.利用權威工具及時更新知識
要注意通過權威工具書,如最新版的《現代漢語詞典》進行知識更新。如“確鑿”曾有兩個讀音què zuò、què záo,現規范為只讀què záo;“從容”曾讀作“cōng róng”,后定音為“cóng róng”;“繞”曾有“rǎo”、“rào”兩種讀音,現只保留去聲。
“推廣和規范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黨的十八大的新要求。“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即“現代漢民族共同語”和“漢字”。而“現代漢民族共同語”就是“普通話”。在普通話的音節中,韻母是不可或缺的因素,用準了雅俗共賞,用錯了貽笑大方。
參考文獻
[1]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普通話培訓測試中心編制.普通話水平測試實施綱要[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2]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
[3]董自厚.宋詞[M].南京:鳳凰出版社,2008
〔責任編輯:駱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