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啟發式教學是促使教學成功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闡明了啟發式教學的內涵、啟發式教學在當前教學中的意義,以及在當前大學教育中要從備課和課堂教學兩方面同時實施啟發式教學。
【關鍵詞】啟發式教學 大學教學 實施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1-0077-01
當前,雖然學術界對啟發式教學還未有統一明確的定義,但大都認為,啟發式教學是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引導學生能自覺、主動地掌握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一 啟發式教學的內涵
啟發式教學是一種基本的教學原則和教學指導思想,在其指導下,教師根據教學任務、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和認識的客觀規律,在教學過程中從學生的實際知識水平出發,運用多種教學手段,采取多種教學方式,以啟發學生的思維為核心,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并通過引導來促進學生主動、愉快地學習,使他們主動獲取知識。啟發式教學實質上是要調動學生主動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是一種發展且開放的教學理念。凡是能激發、指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和學習的教學方式方法都可以稱其為啟發式教學。
二 啟發式教學的意義和優點
啟發式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它是相對于灌輸式教學而提出的。啟發式教學是一種以人為本的現代教學思想,它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處于主動地位。因此,為了有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我們要轉變教學觀念,采用啟發式教學。
啟發式教學的優點在于強調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這種教學方式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讓學生獨立地獲得他們經過自己的努力可能獲得的知識。從教學的具體實踐來看,教師經常采用的巧問善答法、導引法、實驗法、比較分析法、層層遞進法等教學方法,都體現了啟發式教學的基本思想。
三 啟發式教學在大學教學中的實施
啟發式教學應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的始末,其具體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備課中要體現啟發式教學
教師是通過備課來設計和把握所教學科的內容的。備課就是要研究教學對象的特點和教材內容,設計出恰當的教學方案,備課正是啟發式教學的開始,要在設計教學方案的過程中就體現出啟發式教學的特點。與中小學不同,大學所使用的教材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并不強制要求使用哪本教材,選擇一本符合教學對象特點的教材是老師能進行成功教學的開始。這就要求教師對學生的情況了如指掌,以便因材施教。因此,教師只有了解和掌握學生的知識基礎、思維習慣、動機情緒、接受能力等,才能在備課中有的放矢,恰到好處地啟發誘導,引發疑問,以起到促其深思的作用。
2.課堂上要體現啟發式教學
毫無疑問,啟發式教學實現的核心環節應在課堂教學中,這直接決定了備課中的意圖能否被實現。要更好地運用啟發式教學,關鍵要注意以下兩點:
第一,把握啟發時機。對啟發時機的把握,是能否成功實施啟發式教學的關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把握啟發的時機:(1)學生對某個問題雖一時不能回答,但能認真思考時;(2)當學生有了解決問題的思路,但尚未理清答案時;(3)當學生已有部分答案但尚不完善時。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能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適時幫助學生開啟思路。
第二,進行啟發提問。從某種層次上說,啟發式教學的精髓是質疑,啟發式教學的常用形式之一是“提問”。這里的“提問”不僅指老師向學生提問,還包括學生質疑老師,向老師提問。
提問要達到啟發的目的,就要合理界定問題的難易程度,確定提問的對象。這種提問既要能維持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又要能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因此要求教師的提問應遵循“層層遞進、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原則。所提問題應接近學生的實際水平,如果提問太過淺顯簡單,低于學生的認知水平,使得學生無需思考就能回答,就會失去提問的價值,無法激發學生的思考熱情;如果提問太深,超過學生正常的認知水平,會使學生沒有回答問題的勇氣。進行啟發式提問既要啟發學生勤于思考,也要激勵學生敢于質疑,促使課堂提問主體的轉換,要逐步樹立“問倒老師就是進步”的教學觀念。
總之,學生能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啟發式教學才能得以順利進行。啟發式教學的真正貢獻不只是讓學生能獲得某種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的一種精神和一種不懈的追求,只有這樣的教學,才能稱為名副其實的啟發式教學。
參考文獻
[1]忽江華.淺論啟發式教學[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09(1)
[2]孟萬金.優質高效——因材施教的教育追求[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責任編輯:駱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