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課堂教學改革中,合作學習顯得尤為重要。搞好合作學習的前提,必須搞好小組建設與學生行為規范,具體從以下方面入手:小組建設及職責分解;行為規范要求;做好獨學、對學、群學;做好預習、展示、反饋。
【關鍵詞】合作學習 小組建設 行為規范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1-0088-02
在課堂教學改革中,合作學習顯得尤為重要。合作學習的重要代表人物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合作學習中心”的約翰遜兄弟,在提出合作學習的要素時指出:為了達成一個共同的目標,小組內的每一個成員必須通過分工合作、資源共享、角色輪換、集體獎勵等手段創造和諧有效的學習環境和依賴關系……搞好合作學習的前提,必須搞好小組建設與學生行為規范,具體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 小組建設及職責分解
1.小組建設
首先成立學習小組,組成方法必須在保證男女生比例均衡的原則下采取措施:(1)對于內容簡單的就進行強強搭配、弱弱搭配。這種形式可以更好地杜絕學生相互之間的抄襲,而且在他們都強的情況下,能發揮更大的潛能;在他們都弱的情況下,會因失去依靠而必須依靠自己想方設法動腦筋解決,這樣就會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但這樣搭配很麻煩,因為一個小組的建立并不是只針對一個學科,要想照顧到所有學科,幾乎每節課都要調整對子)。(2)強弱搭配。采取強弱搭配時也要注意各學科之間的協調,不能只注重個別學科。這種搭配比較方便,也有利于學生相互交流、監督及評價。
2.給小組命名并寫出口號
發揮小組成員的聰明才智,給小組命名、寫口號。小組名字要求新穎并有一定的寓意;口號要求語言簡潔明了并能體現小組的合作精神。
3.職責分工
第一,小組長的職責。在每個小組中都選出一名各方面都比較優秀的學生作為小組長,尤其是管理能力要強。為了讓小組長明確自己的責任,就要給他們明確職責。小組長的職責一般包括:小組紀律、分配任務、檢查作業、評價時加減分數、調整本組對子、向老師匯報情況、與其他組長或教師溝通、布置作業、設計教學環節等。其中設計教學環節有一定的難度,主要是各組長根據實際情況及溝通的結果,將導學案的環節進行調整或增減。
第二,對子之間的職責。優秀學生主要負責學習指導及與組長匯報或溝通;學有困難的學生負責檢查對子的作業、監督紀律并與組長匯報結果等工作。這樣安排的目的主要就是讓學有困難的學生發揮他們的優點,培養自信,從而使優秀的學生能更全面地發展。
4.培訓組長
在我們所打造的高效課堂中,每個小組就是一個小班級,組長的作用尤為重要,因此,讓組長快速進入角色,認真履行他們的職責是我們的首要任務。
培訓組長一般采取課下培訓和課堂培訓。無論是課上還是課下培訓,都要遵守一個原則:發現問題馬上解決。采用課堂培訓時要注意:盡量不影響組長的學習與交流,選擇恰當的時間快速召集組長就當時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辦法。
二 行為規范要求
除了學生準備活頁夾(夾導學案)、雙色筆(突出重點、易錯內容)、糾錯本和筆記本(預習筆記和課堂筆記)之外,行為規范要求主要包括展示者和傾聽者,分別是:
1.展示者行為規范要求
做好十要:(1)聲音要洪亮;(2)思維要清晰、語言要精練;(3)表情要豐富;(4)站姿要標準(站時要面向全體學生,盡量做到身體不要擋住黑板);(5)調控能力要強(及時調控其他學生認真傾聽,督促他們記筆記);(6)肢體語言要到位;(7)展示的位置要恰當;(8)書寫要規范,布局要合理;(9)雙色筆要用好——對于重點或易錯內容用其他顏色標注;(10)面對突發事件反應要快(對于其他學生提出的疑問或問題解決不了的,馬上求助其他同學或老師,不能冷場,更不能亂講)。
2.傾聽者行為規范要求
做好六要:(1)坐姿要標準,面對展示者;(2)注意力要集中;(3)筆記要隨時記,而且用好雙色筆;(4)回答問題、質疑或補充時,聲音要洪亮,重點要突出,態度要溫和;(5)傾聽時要嚴格遵守課堂紀律;(6)在不影響他人的情況下,可以調整自己聽課的位置。
三 做好獨學、對學、群學
1.獨學
通過自主學習,將所學內容全部或其中一部分了解、掌握。
2.對學
對于在自主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與對子進行交流、切磋,同時相互監督、相互督促。
3.群學
主要在小組內進行,一起就某些問題進行討論、交流、解決等。
四 做好預習、展示、反饋
1.預習
“預習是學習的起點”,沒有預習就不能很好地完成后續的學習任務,因此,預習過程尤為重要。預習可以分為課
堂預習和課后預習兩種。(1)課堂預習,主要做到首先根據老師寫出的預習要求、預習范圍、預習重難點及預習提綱等,做好預習筆記。(2)課后預習,主要是指回家之后的活動。預習時也要根據預習要求進行,并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
2.展示
展示可以在小組內,也可以在全班。無論何種形式的展示一定要注意:太難太易的不展示;盡量讓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展示;關注學生的傾聽。另外,在展示交流時,其他學生可以提出疑問或點評,最后老師或學生要總評。
3.反饋
通過做當堂檢測題、講解習題、口頭敘述等來了解學習目標是否達到、是否完成(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完成以上活動之后,還可以根據需要由老師或學生再出題進行二次檢測,可以是口頭也可以是書面的)。
因為面對的學生不同,無論是小組建設、職責分解、行為規范要求等都不會完全相同,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只要適合學生發展,有利于高效課堂的建設就是最好的。
〔責任編輯: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