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教學和寫字教學關系密切,閱讀教學的課堂應該成為寫字教學的主陣地,從而最大限度地促進寫字教學的發展。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對學生的寫字多激勵、多指導、多督促,以夯實學生的寫字基礎。當然,閱讀教學課堂中實施寫字教學,更可以創意地進行,爭取在落實寫字教學目標的同時,也促進學生對文本的感悟。
【關鍵詞】主陣地 情有獨鐘 杠桿作用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1-0111-02
眾所周知,閱讀教學和寫字教學同屬小學語文教學,都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教學的課堂作為學生經歷時間最為豐富,體驗頻率最為經常的課堂,如果能夠成為小學寫字教學實施的主陣地,就能很好地促進寫字教學的發展,并最大限度地提升小學生的寫字水平,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們要做好閱讀教學課堂和小學生寫字教學的結合工作,力爭使寫字教學在閱讀教學的課堂中呈現“淡妝濃抹總相宜”的完美狀態。
一 在閱讀教學中,閱讀教學對寫字教學情有獨鐘
寫字教學應作為一項系統工程來進行。閱讀教學的課堂應是這項工程中極其重要的領域和環節。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寫字的激勵、指導和督促都能很自然地實現;都能很自然地進行;都能很自然地收到效果。在閱讀教學的課堂中實現了對寫字教學的關注,也就基本實現了小學寫字教學的系統性和完整性。
1.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對學生寫字應多激勵
王鼎在《訓蒙學》中規定:“先寫‘上’,‘大’,二三日不得過兩字。兩字端正方可換字。若貪字多筆畫潦草,寫得不好。”可見,要想寫好字,需循序漸進,狠下工夫。“字無百日功”說的也是這個道理,正因如此,在習字的過程中,學生一系列厭倦和害怕的消極情緒會很自然地產生。為消除這些情緒,并使學生始終保持一種積極的心態于寫字教學,激勵,經常性地激勵,有針對性地激勵就變得十分重要。
第一,激勵要有經常性。閱讀教學中,學生有很多書寫的實踐機會,教師也有許多實施激勵的機會。教師不應吝嗇自己的激勵,對于學生在書寫上的點滴進步,無論是在寫字姿勢上的,還是在寫字習慣上的,亦或是在個體呈現上的,都應大膽地予以表揚和激勵。在這點上,很多教師都能把握,但我們也不否認閱讀教學中“寫字激勵無意識”現象的存在。所以,讓我們再來欣賞一下著名特級教師賈志敏老師的經典案例——《給予樹》中的激勵環節:
老師要求學生將“卡”字寫兩遍,教師在巡視過程中——
“這個小朋友動作真利索,已經在寫第一個了,有的小朋友還在找筆。哎呀,你練過毛筆字的,是吧?”
“沒有”。
“沒練過毛筆字都寫得這么漂亮,如果練了毛筆字會寫得更好!我發現個漂亮的小孩寫出漂亮的字,工工整整,瀟灑自如。他們的字就像他們的人一樣!為他們寫好字鼓掌,向他們學習……”
第二,激勵要有針對性。激勵切忌“泛泛而談”,一概以“你進步了!”、“要加油!”等簡單進行,而應指明學生受表揚激勵的原因和今后著重練習的方向。只有這樣的激勵,才能實現真正的有效!
2.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多指導
從一年級開始,到學生書寫達到熟練程度,大致要經歷三個階段:(1)要素階段。學生主要注意書寫的諸要素,如坐的姿勢、執筆的方法、練習本放的位置及本身的組成因素,“一筆一畫”地寫。(2)結構階段。能注意整個字的結構,
“逐個地”書寫,在這一階段,對所寫的字屬哪種結構,做到心中有數,意識清楚。(3)連貫地書寫階段。這時,書寫比較流暢,書寫技術已達到自動化,一次能寫整個句子,甚至幾個句子。此時要注意的問題不在每個字的書寫技能本身,而是要照顧到字與字之間的排列是否整齊,間隔是否適中等。此外,縱觀小學生的習字經歷,他們在用筆和字形的練習上也都是有所變化和逐漸遞進的。自然,在習字的各個階段,他們會有各種的困惑或阻礙。他們期盼教師的指導猶如“久旱盼甘霖”一般。所以,教師要利用或創造更多的契機,發現問題,進行指導,這就成為寫字教學中的重中之重了。在閱讀教學中實施指導,隨機、真實、針對性強,值得探究。
第一,師生對話中的見縫插針。《給予樹》:特級教師賈志敏在學生猜到了是個“卡”字后,自然地談到了這個字的書寫:“這一橫共用的,下面是個“下”。這個字可這么記,上下,中間共用一橫叫卡。或者是上面一個‘上’,下面一個‘卜’。那么這個字不能上下等分,寫上的時候要一豎寫得短一點兒,下面的腿要長一點,然后一點,這個字就好看多了。”
第二,教師板書時的有板有眼。閱讀教學中,教師就是學生的“活帖”。教師在黑板上的每一個字都必須是“力拔山兮”的。對于難寫的字,還得活用、妙用黑板這一介質,進行有效突破。如斯霞老師在《我們愛老師》的課中教學“朵”字時,一邊講一邊板書,字的上半部用紅粉筆寫,以便引起學生的注意,字的下半部分用白粉筆寫。
第三,書面反饋時的敢于直言。閱讀教學中,學生有很多機會展現自己的寫字水平。教師從學生的板書中、課堂小練筆中和寫在書本上的感悟中,都可以找到指導的機會,關鍵要做一個“指導的有心人”,同時也不要有任何顧慮——生怕講多了就沖擊了閱讀教學的味道!
3.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多督促
葉圣陶先生曾說:“學生初學寫字就要注意督促,從早把底子打好,是事半功倍的法門。老師可以少為學生寫字操許多心,而學生一開始就養成寫字的好習慣,也將終身受用不盡。”學生的書寫技能是循序漸進、逐步完善的,如若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形成了不正確的技能和習慣,要想重新改變,是十分困難的,將會浪費更多的精力和消耗更多的時間。所以,加強督促,使學生一開始就形成正確的姿勢、習慣、筆順等,意義十分重大!我們在觀摩閱讀教學時,經常會看到細心的老師真誠地去糾正一些錯誤的寫字姿勢,看了讓人感動、讓人欣慰,但同時也有一些暢想:是否可以更加深入一些,對孩子書寫的筆順、字形,也能有所關注?當然,很多教師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并積極地實踐著。如浙江省杭州市某小學的蔣老師在教學《月光曲》時就有這樣一個細節——課首,學生聽寫完一組詞語后,教師說:“這組詞語里,盲、蠟、鍵都是生字,注意‘蠟’字,有的學生認為它跟‘燭’,一樣是火字旁,其實是‘蟲子旁’。‘蠟’古代的意思是動物的油。這位學生的‘鍵’字筆順不規范,‘鍵’是左右結構,最后寫‘建字底’。”
二 在閱讀教學中,寫字教學對閱讀教學起杠桿作用
在閱讀教學中實施對寫字教學的關注,可以更巧妙地設計,實現雙贏:既落實了漢字的書寫教學,又促進了對文本的感悟。從這一層面來說,寫字教學對閱讀教學是可以起到杠桿作用的。
我們可以從以下課例中得到更深入、更透徹的認識。
[課例一]嵊州市某小學的朱老師教學的《搭石》:
師:我們再看看這個“伏”字是什么結構?
生:左右結構。
師(出示字理圖):左邊——
生:一個人。
師:右邊——
生:一條犬。
在甲骨文時代,“犬”是人類崇拜的一種象征,彎得是那樣恭敬,是那樣心甘情愿。(展示“伏”字從甲骨文到篆書到楷書的字理變化過程),我們祖先就是這樣創造了“伏”字。
師:現在我是那位老人,誰來做年輕人?請個男同學。(一男生上臺)
師:請你做做“伏”的動作。(男生深深地彎下身子)
師:“手搭生的肩”你真是老年人的知音。這樣,老人就能趴在你的背上,舒舒服服、安安全全地過小溪了。
[課例二]第六屆全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大賽中,東北師大附小王老師執教《一只貝》的片段:
師:無論是同情也好,憐憫也好,這段文字中哪個詞能一下子打動你?再讀讀,體會一下。
生:“默默”,我覺得這只貝很堅強,它失去了做貝的榮譽,但他還是默默地忍受著。
生:“折磨”這個詞打動了我。
師:(板書“折磨”)這就是我們要學習的生字,我們一起來書寫。
師:“折”,一個提手旁,右邊一個“斤”字,“磨”比較大,上邊要寫緊湊點。
師:(出示斧頭砍樹的圖片)左邊是一棵被砍折的樹,右邊是把斧子。
(大屏幕出示“折”字的文字演變過程)我們的祖先就是這樣創造了“折”。
師:“折”的本意是什么?
生:折斷。
師:看“磨”,這個石字跟什么有關?
生:石頭。
師:“折”是把東西折斷,“磨”是拿利器摩擦,通過這兩個字能不能猜猜“折磨”是什么意思?
……
總之,閱讀教學的課堂和寫字教學的結合很緊密,用“一個也不能少”來概括也不過分,我們要做的就是將這篇結合文章做得更深、更透!
參考文獻
[1]邵祖德.古代蒙學的一門重要功課——習字[J].教學月刊,2008(10)
[2]王崧舟.小學語文教學法原理[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342~343
[3]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編.朱小曼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0:135
〔責任編輯: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