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新課程改革要求,英語課堂教學要求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不斷調整教學方案的動態發展過程。這就要求教師必須重視孩子們的學習需要,及時解決學生在課堂上遇到的生成問題。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就教師在教學中如何有效應對英語課堂教學中的“生成”問題進行淺談。
一 教師須提升自身素養
綜觀古今中外成功的教育家或教師,我們可以發現他們無一不是有著精深的理論修養、淵博的知識水平和扎實的教學功底,正所謂教師素養與教學效益成正比。因而,英語教師必須精通英語專業,不斷學習,提高業務素質。由于我們使用英語的機會較少,若教師僅限于備教材、備學生,將很難達到新課改的教學要求,也難以培養出具有真正英語水平的學生。英語教師課余時間須廣泛查閱、搜集資料,博覽群書,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只有具備扎實、深厚、廣博、精深的基礎專業知識,吃透教材、融會教材、駕馭教材,方能在講課時做到揮灑自如、融會貫通。此外,教師還要有敏銳的眼光、靈敏的嗅覺,緊跟英語學科發展的步伐,不斷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以適應新形勢下英語課堂教學的需求。教師自覺地提升自身素養是有效應對英語課堂教學中“生成”問題的首要條件。
二 課前精心準備,預設各種問題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同樣,教學預設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沒有課前周密的預設,就難有課堂上的有效引導與動態生成。英語學習是學生在一個模擬的、非真實的語言環境中自覺學習另一種語言的過程,由于受環境及條件的制約,掌握英語語言需要學生積累大量的語言材料,并要加強日常實踐鍛練才能有效掌握。學生由于受認知水平的影響,不能自覺完成這種學習過程,需要靠老師多加引導,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全面而精準地進行課前預設。教學設計時,教師可在每個重要的教學環節中進一步延伸,找出可能出現的狀況與應對策略,根據自身對學生的知識水平、思維特征等預先深入的了解,充分預想課堂中可能出現的每一個狀況,并想出解決每個問題的應對策略。只有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才能在面對不同的環境,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問題時,不會感到手足無措。
例如,講述有關sports的話題時,教師可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設計以下思考題:“Which sports do you like?”如此設計時須全面考慮學生有可能出現的各種回答,應預備兩種方案:(1)回答“basketball”的,可接著問:Do you often play basketball?(2)回答“football”的,進一步問“Which chinese football star?”當然還有回答“pingpang”或“running”的,教師都可順勢提問相關問題。總之,課前精心準備,及時發現課堂上學生閃現的智慧火花,可充分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及其學習積極性。
三 善引導,巧延伸
隨著素質教育的廣泛、深入進行,學生個人的自身素質越來越好,他們不再是完全由老師牽著鼻子走,往往會在課堂上生出許多問題。面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是不顧學生的問題繼續往預設的軌道上走,還是順著學生的問題,順勢挖掘新的知識點?這對教師的理念與智慧是一個極大的挑戰。順著學生思路走,勢必會打亂教師原有的教學設計,甚至難以完成教學任務;無視學生的問題,無疑是置生成于不顧,扼殺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也打擊了學生的積極性。權衡利弊,教師須敏銳地抓住課堂教學中有價值的生成,通過巧妙的點撥、引導,將其變為有效的教學資源。如:一位教師要教授red、sports等幾個單詞時,她通過句型What color do you like?引出I like red. 一邊問一邊在事先準備好的奧運五環旗上逐一涂色,然后順理成章地引出sports。大部分學生是按照老師的預設畫奧運五環的,但有一名學生卻將其中一環畫成了一個人的臉——姚明。教師見狀,沒有不高興,而是順著這個學生的話題,讓學生們說出他們知道哪些運動員,提到運動健兒,學生們個個興致高漲,紛紛說出他們喜歡的運動明星。順勢,教師改變其原來的教學設計,讓學生邊說邊畫出他們喜歡的運動員:I like painting. I like…并且讓學生介紹自己畫的人物,由于是他們感興趣的話題,且可展示其課外知識,學生們踴躍發言,課堂氣氛異常熱烈。最后,這位聰明的教師總結說:I like them all. They are sports. 這樣就自然地引出了sports這個單詞。這節課雖打亂了教師原先的教學計劃,但因為教師的巧妙引導,而出現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課堂教學生成策略多種多樣,但最重要的莫過于教師自身素養的提高及對學生的關愛和鼓勵,因而本文只略舉了其中較重要的幾點。教無定法,應對課堂生成問題,教師可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采用有效的策略幫助學生學習英語知識,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以真正達到新課改目標,培養全面發展的素質型人才。
〔責任編輯: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