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建構主義為指導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可以有效引導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對新知識、新信息進行重新構建,對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從創設競爭情境、創設生活情境、創設問題情境、創設表演情境四方面談了如何在構建主義理論下創建語文教學情境。
【關鍵詞】高中語文 創設情境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1-0122-01
實際教學中采用的“滿堂灌”教學方法,使很多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學習狀態,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建構理論指出:知識的形成不是被動接受,而是學生主動構建的。實際教學中,一些教師沒有掌握情境教學的一般方法,使建構主義理論成為一句空談。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可以通過直觀形象的具體情境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促使學生產生深入學習、主動學習的動力,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為了體現學生主體性,調動學生學習的能動性,教師應積極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重視建構主義教學理論,有效創設情境教學,提高教學效果。
一 創設競爭情境,調動學生學習動機
研究表明:適當開展一些競爭性的活動可以有效地刺激學生的好勝心,激發學生學習動機,促使學生形成“我要認真學習”的意識,對提高教學效果十分有益。因此,在創設情境時,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創設競爭情境,引導學生進入競爭學習的模式,調動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教學效果。
二 創設生活情境,引發學生情感共鳴
語文來源于生活,大多數文章都是作者以其自身的生活經歷為藍本進行創作的。根據教材內容創設生活情境,可以把文章內容與學生生活經歷連接起來,與文章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促使學生把握文章主旨,領會文章意境,提高教學效果。如在教學《祖國山川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講講自己的旅游經歷,描述一下這些游覽地的地理位置和特點以及自己對這些地點的評價等。這時,學生就會仔細回想自己去過的景點,并會積極向同學們講述自己游覽這些景點的經歷、描述獨特的自然美景等,從而會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對這些美景的贊美之情,在教師講解作者贊頌祖國山河情感時就會很容易產生共鳴,準確把握住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創設生活情境,可以有效引導學生換位思考,從而產生與作者產生共鳴的特殊情感,加深對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最終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三 創設問題情境,提高學生質疑能力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質疑能力是指學生對一件事情提出疑問,進行思考和解決的能力。培養學生質疑能力可以有效發展學生思維能力,促使學生在質疑的過程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程度。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積極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產生質疑,促使學生邊思考邊學習。如在教學《鴻門宴》時,教師可向學生提問:“在宴會上,項羽本有機會殺死劉邦為自己消除一個勁敵,他卻沒有那么做,有的人說是因為項羽是君子之度,不屑這么做,又有人說是因為項羽優柔寡斷,難成大器,你的看法是什么?”學生在思考該問題時,會產生這樣幾個疑惑:“項羽在宴會上看到其他人刺殺劉邦時的心理活動是什么?”,“項羽與劉邦原來的關系如何?”,“項羽未殺劉邦是時機不佳還是不忍下手”等,于是,學生就會帶著這些問題仔細分析文章,從而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得出教師問題的答案。通過這種方法引導學生在教師問題的基礎上產生疑問,既可以調動學生解決疑惑的積極性,又可以有效激活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讓學生帶著疑問學習,加深對問題理解的廣度和深度。
四 創設表演情境,增強學生角色體驗
“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傳統“滿堂灌”的教學方法只會讓學生對同一問題有固定相同的見解,無法有效激發學生內化所學知識,把課本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可以創設表演情境,以此營造相對寬松愉悅的教學情境,在學生表演的過程中,促使學生對表演的角色有深層次的理解和把握,從而引導學生產生不一樣的角色體驗,提高教學效果。如在教學《辛德勒名單》時,為了讓學生準確把握這篇小說中的人物形象,教師可以積極創設表演情境,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把這篇文章情境表演出來。這時,學生會根據觀看的電影情節和搜集到的相關資料,仔細揣摩人物角色,設計側重點不同的話劇表演,從而向教師和同學們演繹出有別于電影內容的《辛德勒名單》。通過這種方法,既可以加深學生對文章情節的理解,準確把握住文章歌頌人性之美的中心思想,又能幫助學生學會自主感受和領會文章內容。
總之,建構主義理論下的情境教學法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促使學生在舊知識的基礎上構建、內化新知識,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輔助手段。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沒有充分重視情境教學對教學效果的促進作用,仍然采用傳統觀念僵化的教學方法,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教學效果受到影響。為了調動學生學習動機、促使學生深入理解、提高學生質疑能力、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教師可從創設競爭情境、創設生活情境、創設問題情境、創設表演情境等方面嘗試創設教學情境,優化教學方法,致力于提高語文課教學的實際效果。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