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初中歷史課上加強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老師除了要準確地挖掘和把握教材中愛國主義教育的因素外,還可以創設歷史情境激發學生情感、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多種形式的教學手段來加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
【關鍵詞】初中歷史 愛國主義教育 德育工作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1-0126-01
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一個永恒主題。學科教學是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一個主要途徑。初中歷史課本教學素材豐富多樣,德育材料俯拾皆是,生動、具體、豐富的歷史教學內容大大激發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英勇頑強的斗爭歷史……這些都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極好素材。筆者通過十多年來的教學實踐,總結出了以下幾點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方法,僅供參考。
一 創設歷史情境激發學生情感,加強愛國主義教育
歷史教學應是充滿情感的教學,從遠古到近代,從現代到當代,悠久的歷史長河無不體現情感的存在。歷史課堂就是要通過多種途徑創設歷史情境來再現當時當地的歷史情境,讓學生的感情傾注在課堂上,傾注在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上,從而加深對歷史事件的理解,從歷史人物身上得到啟示。如《甲午中日戰爭和民族危機的加深》選自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歷史第三冊第十二課。本課的德育目標是要認識帝國主義殘暴的本性和清政府的腐敗無能。教學這一課時為了突出這一德育目標,同時突出鄧世昌、丁汝昌臨危不懼、大義凜然的民族氣節,教師這時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討論題:甲午中日戰爭中國為什么會以失敗而告終呢?在學生討論的同時播放《甲午風云》中鄧世昌等北洋水師官兵海上奮勇抗敵、壯烈殉國等鏡頭,學生很容易得出結論:清政府的腐朽統治是中日甲午戰爭中清政府戰敗的根本原因。在找到了原因,得出了結論后,教師還不失時機地講述鄧世昌愿與戰士一同與艦艇共存亡的故事,鄧世昌這種寧死不屈、視死如歸的愛國主義精神,深深打動了課堂上的每一位學生,這種愛國主義精神會永遠留在學生們心中。
二 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加強愛國主義教育
歷史課講的是已過去的事情,是為了幫助學生再現歷史面貌。歷史知識的傳授主要靠教師用自己生動形象的語言來完成,在教師生動形象的語言和各種教學手段的配合下讓學生掌握歷史知識,記住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如教學《百日維新》一課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用圖片、視頻展現“戊戌變法”等歷史事件,教師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講述“戊戌變法”等歷史事件,在教師敬佩敬重、慷慨激昂、帶有感情地講述中,感受戊戌六君子代表人物譚嗣同甘愿為變法流血獻出生命的精神,體會“我自橫刀向天笑”的壯志豪情,同時還可引導學生有表情地朗誦,編成課本劇,以表達譚嗣同不畏艱難,為人民、為國家敢于獻身的精神,激起學生對英雄人物的懷念和崇敬,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教學實踐證明:教師生動形象的描述可以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深奧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從而再現教材的思想內容。這樣的教學語言,娓娓動聽,絲絲入扣,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學生聽得樂此不疲。
三 運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手段,加強愛國主義教育
現在的課堂不再是教師的“一言堂”和“滿堂灌”,新形勢下的課堂將是以學生為本,把學生當成課堂的主人,教師則以一個“導演”的角色進行教學。由于師生的角色發生了變化,由此也引發了教學手段的變化。在教學過程中,現代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給以前靠老師講述的歷史注入了一股新鮮的活力,讓學生學習歷史更直觀、更生動、更形象、更符合歷史的情境。如人教版八年級歷史下冊第四單元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的第十二課《香港和澳門的回歸》的德育目標是香港、澳門回歸后的繁榮發展,說明“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是從中國的現實狀況出發,推進祖國統一的正確方針。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香港、澳門回歸的重要前提,中國共產黨能夠領導中國人民走上獨立自主的道路,臺灣的回歸最終也會實現,以此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責任感、使命感。為了在教學中滲透這些德育目標,教師在課堂開始就運用多媒體課件展示香港和澳門的區徽及其來歷,播放香港和澳門回歸的錄像片斷,同時播放《東方之珠》《七子之歌》音樂的MV,學生會帶著輕松愉快的心情迫不及待地想學習關于香港、澳門回歸的知識,由此導入新課教學,會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當然,除了多媒體教學手段外,還可以在此節課完成后,開展全班的愛國主義教育主題班會,可以通過朗誦《七子之歌》,演唱《東方之珠》《愛我中華》等歌曲的方式進行學習,使學生不但增強學習的樂趣,而且深切體會到愛國的重要性。更可以讓學生在課后通過編寫一些愛國主義題材的手抄報、創作一些愛國主義題材的詩歌,開展一些愛國主義題材的征文比賽,學生在活動中不僅培養了創新能力,而且會進一步讓學生感悟歷史,珍惜美好、和平的幸福時光,熱愛美好的社會主義生活,激發學生為建設美好富強的中國而努力學習。
總之,加強歷史教學的愛國主義教育,是歷史老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愛國主義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一個永恒的話題,所以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利用各種德育資源,采取多種形式的教學手段來加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