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英語課程應使學生形成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進一步拓寬其國際視野,增強其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為未來發展和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培養學生跨文化意識能力的途徑豐富多樣,既可以教材為載體循序漸進地向學生滲透跨文化意識,還可以通過交際、廣泛的閱讀等方式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能力,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提高教師自身的文化修養對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也很有幫助。
【關鍵詞】跨文化意識教育 文化教學 滲透 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1-0135-02
一 英語教學中文化意識的重要性
新課標對現代英語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不能單純地進行就語言而語言的教學,只有對西方文化背景知識具有一定的了解,學生才能對英語的語言本質和思想內涵有一定的把握,才能更準確地運用英語進行跨文化交際。而近幾年高考試題也逐漸走向多樣化、交際化和生活化,重視英語國家文化的滲透,著重考查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而不是語言知識。所以高中英語教學中滲透文化教學,培養和提高跨文化意識能力十分重要。
二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進行跨文化意識教育
1.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文化信息,在閱讀教學中傳授文化背景知識
高中英語教材材料真實、廣泛,蘊含著豐富的英語國家文化知識。教師可以結合教材,介紹英美國家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民族、宗教、飲食、習慣等文化背景知識。如在學習fork一詞時,可設置以下問題讓學生討論:Why is weather the main topic among the English people? What do the English people use to put food into their mouth while having their meals? And how about we Chinese people? 學生會積極討論,這時老師講授兩種語言文化上的差異以及兩國民族風俗習慣不同,這樣學生了解了兩種語言的文化差異,拓展了知識,還學習了另一個詞chopsticks。
2.從社交禮節及習俗方面著手,幫助學生了解文化差異,逐步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首先,教師要讓學生掌握西方禮貌用語和互尊互讓、平等待人的文化心理。英語中當表示感謝、請求時,經常會用到Thank you、Please這類禮貌用語。表示拒絕時,要說:I’m afraid、Sorry。教師需要求學生牢牢把握“禮貌”原則,這樣才能有助于學生掌握與西方人士交談的規則。其次,涉及年齡、收入、財產、婚姻、家庭等話題涉及他們的隱私。所以在交際的時候,最好以天氣、旅游、體育活動、新聞、影視等話題為引入方式。最后,“身勢語”使語言表達更生動形象,增加交際表現力。如西方人在問候和道別時,除了握手之外,還有擁抱、親面頰和接吻等方式,而中國人在公共場合很少有親吻和擁抱動作。教學高二英語第三單元Body language時,教師可就不同的常用“身勢語”,如握手、點頭、親吻、揮手等,及他們在不同國家表示的意思列一個表格或進行系統的總結。這樣,相同身勢語在不同國家的意思就能一目了然。
3.充分理解詞匯的文化內涵,在教授詞匯過程中滲透文化
英語中的很多詞匯來自于神話、典故、寓言、傳說等,教師在課堂上適當地介紹與其相關的文化知識,一定能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如學動物名詞時,在西方狗是忠誠、可靠、英勇聰明的象征,“a top dog”意為“聰明的小孩”。而在中國狗則含有貶義。在教學part-time 這個詞時,可以結合“part-time students”介紹美國人的價值觀。半工半讀是英美大學教育的一個重要特點,用自己掙的錢付部分或全部學費,這在英美大學生中十分普遍。這就可以讓學生以“College students should or shouldn’t take part-time jobs”展開辯論,不僅提高了他們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又可以使他們深刻體會自立自強的含義。
4.在英語語法結構中了解文化
語法規則雖然是一些程式化、約定俗成的東西,但也含有文化的成分。英語和漢語的語法是有差別的,這種差別可以從英語國家的歷史、民族性格、生活方式等諸方面加以解釋,以幫助學生理解這些語法規則,也能為學習英語增添一些情趣。如附加疑問句“Lovely day,isn’t it?”實際上是無疑而問,只是英美人引起話題的一種常見的方式罷了。
5.充分理解習語的文化內涵,在教授習語過程中滲透文化
習語是語言發展的結晶,具有強烈的文化特征。英漢兩種語言中豐富的習語都體現了不同的文化特征。如漢語中常常用“小菜一碟”來形容某事很容易做,而英語中的同義習語是“a piece of cake”。漢語中形容一個人“心里七上八下、忐忑不安”的狀態,在英語中則說成“have butterflies in one’s stomach”。教師除了在課堂上為學生講授外,還可指導學生在課后搜集一些素材,并進行比較分析。
6.與課外實踐活動有機結合
文化的學習不應只限于課內,課外的文化教學也是一個很好的延續和補充。具體方法有:(1)舉辦英語角、英語沙龍等活動。這些活動能為學生提供用英語直接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在娛樂中體會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從而有意識地培養和提高其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和適應性。(2)搜集反映中西文化差異的材料。如英國英語與美國英語的區別;中西餐桌禮儀對比;中西禁忌語之異同等。(3)觀看錄像、電影、VCD、DVD、聽英文歌曲、演講等。大部分電影和錄像片的內容本身就是一種文化某個側面的縮影,英文歌曲也是英美文化的精粹,教師可多收集一些學生喜歡的英語流行歌曲,讓學生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快樂地學習語言,同時在不知不覺中提高聽力水平。(4)利用課外閱讀滲透文化意識。在課堂之外,要將好的外國文學作品介紹給學生。通過拓展閱讀,讓學生了解到英語國家的風俗習慣、宗教信仰、重要的節假日等。教師還應鼓勵學生多閱讀英文報紙。報紙的真實性、時效性、新穎性讓學生們可以時刻感受到世界最新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動態,為學生們開辟了一個了解各國社會文化、背景知識和風土人情的窗口。
總之,文化教學不能僅靠課堂教學的零星點綴,它應是一個潛移默化、不斷積累的過程,只有將文化教學滲透到語言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去,才能使學生真正掌握一門語言。新課標對教師的外語教學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教師也應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探討科學的、符合我國國情的外語教學新思路,以適應時代對外語教學的要求。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