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的過程不只是知識的傳授、技能的訓練過程,更是師生情感活動與交流的過程,是師生心與心的碰撞過程。《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言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課程選擇的語文教材具有強烈的情感感染力,教師要深入發掘教材內容,抓住文本中最易觸動學生情感的地方,與學生進行情感互動,創造最佳的教學氛圍。那么語文教學中怎樣才能做到師生情感共鳴呢?只有將教材的文本情感、教師的教學情感和學生的學習情感三者進行充分的溝通、融會,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最終才能使教學呈現出強烈的情感共鳴,從而提高語文教學效果。
一 深入發掘教材內容,使學生的情感與課文的情感產生共鳴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動才能心動,心動才能思發。”新課程的小學語文教材無論是記敘文、散文、劇本還是詩歌都蘊涵著豐富的情感因素,是教材編者、專家經過無數次篩選、錘煉而最終確定的情感力作,它們展現了一個個風格各異、多彩多姿的情感世界,具有很強的感染力。作為語文教師的重要任務就是要引導學生把抽象枯燥的文字符號演變成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有血有肉的形象。在美的世界里感受文本中波瀾壯闊的感情激流,領悟字里行間跳動著的感情脈搏,使學生在情感上與課文的情感產生共鳴,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如在教學《草原》時,班上的孩子對內蒙古草原知之甚少,很難體會到遼闊、壯觀與民族風情。課前,筆者播放一段草原的視頻“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在配樂詩中,大屏幕展現出一幅幅草原的壯麗景色,一個個蒙古包及穿著民族服飾的草原人民,然后讓學生說說看到了什么,再想象一下,音樂的背后你還想到了些什么?孩子們紛紛舉手,表達自己的所想,一下子就把學生帶入到了草原的境界中,通過課前情境的設置,使學生對于草原的理解,不再局限于枯燥的文字,而是他們從“境”中品出來的真實感情,從而情感上產生與文本的共鳴。
二 創設各種教學情境,激發師生情感共鳴
人的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情境中的各種因素對情感的產生,往往具有綜合的作用,能強化學生的智力發展。教師要重視創設情境,帶領學生置身于與教學內容相應的情境之中,與作者產生共鳴。這種“共鳴”能成為學生發自內心的學習動力,并激發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和高漲的學習熱情,將學習導向深入,產生更積極的學習行為。(1)以讀入境法。葉圣陶先生說過:“吟詠的時候,對研討所得,不僅理智地了解,而且親切地體會,不知不覺之間,內容與理性成為讀者的東西,這是一種可貴的境界。”可見,通過不斷地朗讀,是引領學生進入課文境界的極佳途徑,也是引起師生共鳴的最佳切入點。課堂上,教師要重視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讀,讀出音韻、讀出意境、讀出情味,將文句之情準確生動地再現出來。如《十六年前的回憶》最后一句,朗讀時,要指導學生不能一口氣讀完,而在“媽”與“昨天是4月28日”之間應停頓片刻,把說話的人內心的無限悲痛表現出來。學生經過不斷嘗試、練習以及與老師一起吟誦、品味,用低沉緩慢的語調再現當時的情境,體會作者當時的悲痛心情,從而產生與課文蘊含情感的共鳴。(2)跨時造境法。課文中有許多國外的人或事,離學生現實生活的距離十分遙遠,學生的理解十分有限,很難讓學生以飽滿的情感狀態參與學習活動。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的悲慘遭遇和痛苦生活深深感染了學生,但學生的愛憎情感只停留在對小女孩這個人物的可憐與同情上,而無法追究其深刻的社會根源。為了讓學生與故事的人物產生“零距離”,從而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在教學時,我組織一個“我和小女孩比童年”討論會,通過對比,使學生從簡單地對人物的愛憎情感轉換為社會制度的愛憎情感,真正激發學生熱愛社會主義制度的真實情感。
三 營造民主互動課堂,促進師生情感共鳴
人本主義教育心理學家認為,“情感需要是教學過程發展的一種動力,調節教學過程中的心理氣氛可以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達到學習目標。”現代心理學也認為,學生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圍中,才能迸發出想象力與創造力的火花。因此創造民主、和諧、互動的課堂氛圍,是師生間情感的交融與心靈的共鳴,它能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與學習的興趣,是教學中最重要的環節。在教學口語交際《勸說》(人教版五年級下冊)一課時,課前筆者先播放事先準備的教學媒體烘托勸說的氛圍,激發學生對“勸說”這個話題的興趣后,然后組織了一個圖片展覽,還原了學生真實的生活場景,讓學生仿佛身臨其境,再充分放手,讓學生分小組活動,互相討論、自由表達、自由發揮,想辦法解決問題。老師也以一個學習者的身份加入學生的討論中去,成為學生學習的好伙伴。當學生情緒高漲,思維打開時,馬上鼓勵學生大膽地說,各抒己見,暢所欲言,人人參與,個個有感而發,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鍛煉的機會。讓學生從生活實際出發,關注自己身邊的人和事,密切聯系已有的經驗,再次創設與人溝通的氛圍,升華主題,使生生之間、師生之間情感交融,心靈再次產生共鳴,最終實現教學目標。
總之,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巧妙創設各種教學情境,把教師、學生、課文三者有機地融為一體,使師生的情感產生共鳴。
〔責任編輯:高照〕